家乡生活抓拍实录,水库、串店、冷面馆、街头、巷尾的老少爷们儿


披着棉衣的四轮子,和看货的大娘,她问我:“这老破玩意有啥拍的呀?”我说,这大家伙很难看见了,何况还穿着棉袄。

滴道回迁房楼角处每天晒太阳的老头儿,这个街角向阳、背风,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聚集老大爷,这些老人沿袭了住平房时聚堆儿唠嗑的习惯,住楼房在家呆着憋得慌,每天定时定点来这儿集结。

街上叼着烟卷的大娘,走路直带风,酷酷的样子没有半点难为情,这也是东北一街景,确实和南方比,这里抽烟的女人和老太太概率更高。

邮政储蓄大厅里的一位年轻妈妈和孩子,在这座老煤矿,平日街上流动的最多的是50开外的中老年人,年轻面孔比较少见。家里工作机会少,年轻力壮的大多数都出去糊口找出路,只有年节时回家探亲。

人头攒动的冷面馆子,这些人站在柜台后,指点着服务员抓“辣菜”,一种专门配冷面吃的凉拌菜,是鸡西特色美食的一种,深受各路饕客流连,很多人专门开车或坐车赶来鸡西,只为一碗冷面、几盘辣菜。

储蓄所里等待开老保工资的一位大爷,在冬季街头,戴这样毛线帽最为实用,满大街的小店里都有卖,大概8--15块钱一顶,黑、灰、蓝耐脏色儿居多。

街头上的理发店,这里的理发店自动分化成两个阵营,一种只为老年人剃头、剃须,收费标准是6-8块钱;一种为年轻人剪发、造型,剪头发10-15块,当地的消费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和家人们去大同水库,小时候常来这儿玩,夏天跟大人一起钓鱼,冬天带着冰嘎和简易雪橇来这儿打爬犁、抽冰嘎、出溜滑……

硕大的冰面在太阳的映照下强烈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我在想,家乡这么多好玩儿的旅游资源,真是大大浪费了,只因为煤炭经济不景气,把人打击得一蹶不振,丧失了经营其它行业的信心和动力,大多数行业都苟延残喘。

傍晚的街景和行人,两位穿着貂儿的女士步履匆匆,在家乡街头,黑色带帽子的半长和短款貂皮最多,无论男女都喜欢穿,听说这衣服防风、保暖,现在成了外出工作服,放眼街上,每回都能看见穿貂的人。

鸡蛋饼小店里等饼的客人,巴掌大的小店里,排队能排六七个人,这也充分说明当地人对鸡蛋饼的热情了,在我心里,鸡蛋饼紧随冷面、刀削面其后,算我们鸡西美食的第三名,没啥问题。

午夜11点左右的一家小面馆里,就着串儿和面喝小酒的人们,家乡饭店有一点不好:不禁烟,加上烤串的烟气,有时候吃一顿串出来,浑身的烟味儿两天散不去。以上就是生活场景随手抓拍,虽然不专业,但这就是家乡在我眼中的样子,纵有千万落寞、不堪,我依然深爱它,希望它未来的一天又重新活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