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只是其中一角,4大前沿科技或将改变人类命运

基因编辑只是其中一角,4大前沿科技或将改变人类命运

导语:

2018年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报道称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消息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引发巨大争论。然而除去基因编辑之外,还有三项人类逐步掌握的技术,都将面临同样的伦理、道德矛盾,它们就是NBIC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编辑)、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随着NBIC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人类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在其著作《超人类革命》中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首先要知道NBIC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问题。


基因编辑只是其中一角,4大前沿科技或将改变人类命运


千万别以为这是科幻:2015年4月18日,一个中国基因科学家小组对83个人类胚胎进行了一次实验,旨在“修复”甚至“改善”胚胎细胞基因组。用于做实验的胚胎是否全部属于不能成活的胚胎?实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且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结果如何?因为此类研究的相关信息很不透明,没人能够真正回答上述问题。不过至少可以肯定,近年来“剪切/复制”基因序列片段的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至于当前的生物技术已经能改变人类个体的基因,就像人类很久前改造玉米、水稻和小麦的种子一样(这些出了名的“转基因作物”引发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担忧和愤怒)。

人类基因改造这条路能走多远?会不会有朝一日(很快将实现还是已经实现?)我们能随意改变孩子的某一特质——智力、身高、体格或相貌,选择性别、头发或眼珠的颜色?目前人类还没有到那一步,技术和科学层面还存在诸多障碍,但是至少在理论上一切皆有可能。世界各地有许多科研小组正在极为严肃地研究这一课题。此外还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领域的技术科学正以超乎想象的迅猛速度蓬勃发展,但都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引起政界人士的注意或媒体的广泛关注,因此几乎完全不为普罗大众知晓,也不受任何有哪怕一点约束力的法规制约。

正如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一部分知名思想家所想的那样,这一新形势迫使我们思考、预见这些人对人的新控制力在未来若干年内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的诸多深刻问题,包括道德、政治、经济乃至信仰等多方面。

眼下整个世界确实需要认识到,在科技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正在兴起一种名为“超人类主义”的新意识形态,不仅有“超人类主义”预言家、学者,还有令人瞩目的代表人物和知识界拥趸。这一思潮日益强大,得到了Google(谷歌)等互联网巨擘的支持,拥有若干研究中心,并获得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这个运动虽然尚少人知晓,但在美国,已经有了数以千计的相关文章和论坛,在大学、医院、研究中心、经济及政治团体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相关研究协会的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宣称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将会出现一名倡导超人类主义的总统候选人。

笼统地说,超人类主义者正凭借其拥有的非常可观的科学手段和物质资源,宣扬新技术,支持采用新技术,支持大量使用干细胞,支持克隆繁殖,支持人机混合,支持基因工程及胚胎操纵,这些或将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我们人类。

基因编辑只是其中一角,4大前沿科技或将改变人类命运


技术科学领域正在兴起几大变革,且彼此汇聚交融,这些变革将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医学和经济领域: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和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被称为NBIC技术——还可以加上机器人、3D打印、干细胞修复疗法,以及不同形式的人机混合。当下火热的共享经济

本身就是依靠其中一些新技术才成为可能,因此它与超人类主义运动所依赖的技术平台有所重合。

请允许我在此再次引用洛朗·亚历山大博士在《死亡之死》中的一段话:

近几十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允许我们对一个个分子以及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东西进行构造、修复。对象不仅仅是一些日常用的物品,也包括一些活体组织和器官。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同时发展,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变得具有可修复性,部分修复或者全部修复都是可行的,就像许多零配件一样……NBIC的四个组成部分相互促进。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来读取和修改DNA分子。纳米技术的发展也从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中受益。而认知科学本身的构建,就与NBIC的其他部分密不可分。

这里提到的学科之间显然有很大不同。纳米技术方面的专家、遗传学家、经济学家和一个精通算法、大数据分析的程序员做的当然是不一样的工作。他们既没有相同的教育经历,也没有同样的知识技能,因此把这些学科简单联系在一起,仿佛它们的汇聚是自然而然的,这并不十分恰当,一点也不合适。但它们日益需要更多的某些形式的跨学科联合。

举个例子,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推进、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处理万亿数据能力的网络,就没有共享经济的诞生,没有实现基因组测序的可能;没有拥有光速处理能力的App来处理由互联物品发出的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就没有优步,没有Airbnb,没有BlaBlaCar。洛朗·亚历山大的假设是——但他显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这种技术的加速汇聚,会使所有这些不久前还难以想象的技术革命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哪怕是以最简单的方式理解一下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也是有用的。

关于“N”

NBIC由“N”开头,那这个有名的“N”代表什么呢?这个彻底改变了传统物理的学科带来了哪些潜在的影响?在2004年发表的关于纳米技术的长篇报告中,英国皇家工程学会和皇家学院对纳米技术做出了如下定义:

“纳米科学对现象和材料在原子、分子和高分子尺度上进行研究和操纵,其属性与在更大尺度上观察到的属性有很大差异。

当我们将健康、医药和纳米技术联系起来时,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纳米医学”,这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新领域:它的诞生带来了对疾病有靶向性、调节性的治疗以及各种迷你假体,今后完全可以在大脑或人体里植入人造纳米级机器,用以治病……我们可以考虑研制定向治疗病变细胞的纳米级药物,通过使用纳米级载体来输送药物分子或一些维生素补充剂,送达靶细胞或器官。这方面,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将其导入食物而保持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不变……我们甚至可以考虑研制由单个原子构成的“终极”纳米机器……这样的科技革命显然挑战了我们对自己的本质的认识:技术与自然,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我们希望以什么样的比例将这两者混合在一起?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NBIC里的“N”在超人类主义学说的阐述中排在第一位。同时,我们还明白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在日益加深,作为意识形态话语依据的科学现实有可能被人操纵,以达到独断专行的目的,甚至纯粹为了商业利益。

关于“B”

我们现在来谈一下“NBIC”中的“B”,即生物技术领域。或许一般民众感受不到,当前正是生物技术发展的蓬勃期。

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技术。显然这种技术给基因工程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可以修改、删除、混合基因。

不管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道德角度来看,生物技术的发展(先验地说)无止境;对其发展持保留或反对态度是无力的。因为一旦部分国家选择走上这条路,其他国家便不会熟视无睹,而是会采取同样的策略发展生物技术。另外人们总是有延长寿命的愿望,而这样的愿景无疑也包括了提高生命的质量,人类长寿的欲望不是伴随长久的衰老期,而是拥有永恒的青春年华。显然我们还做不到永葆青春,从现有的知识水平来看,我们还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没有人能断言这个梦想永远不会成真,也无法断言大自然设定的寿命限制必然与伦理层面上对寿命的期望一致。

纵观医学史,一次次的医学突破难道不是从根本上以一种漠视道德的姿态与自然选择的“瑕疵”做斗争?如果必须严格遵循自然,我们是不是将基因传给子女之后就应该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现在的平均寿命是80岁,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突破了极限,与达尔文的严酷自然选择做了顽强斗争?那么,谁能够下定论说人的生命进程该在什么时候停止?什么年龄的人就可以去死?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但必须意识到很多年长的人依然渴望继续活着,一点也不想离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这一角度来看这样的想法毋庸置疑是合情合理的。

关于“I”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缩写“I”,即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存储、研究、检索、传输和操纵数据的技术。当前,信息技术中首要的是大数据。

大数据有很多用途,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但是另一方面,它可能会被用于一些不正当的用途,如网络恐怖主义。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很有用,尤其在医学领域,但其进步也存在阴暗面:它会威胁我们的私生活,比如反恐斗争中大规模的窃听。为了获得大数据所带来的益处,我们愿意在牺牲自由和私人生活的这条路上走多远?老实讲,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这是否还取决于我们的个人选择甚至政治选择?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放在网上的信息今天都已不是保密的。留在信息化世界中的一切信息,我的意思是所有的一切,我们的电子邮件、短信、通过联网设备发送的信息、网页上的浏览信息或社交网络的信息都是可以被破解的,要么就是已经被破解了。

我们天真地以为这些数据是私有的、保密的,例如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浏览信息(不断通过“cookies”被追踪)、安装在我们个人电脑硬盘里的传感器、联网的电子表和体重秤发送至网上的信息,其实它们都极有可能被公开到现在所谓的“开放数据”中,以逐步向其所有人提供所有个人信息或者公开信息数据以供分析,没有任何法律或经济条件限制。很容易理解,这一开放过程对很多公司(了解客户需求进而满足顾客需求)及许多组织(如保险公司)用处极大,但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会带来相当多的问题。

关于“C”

简单解释一下最后一个缩写字母“C”,即认知科学(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是对头脑及其运作进行研究的科学,专注于神经系统如何呈现、处理和转换信息。首先我们必须区分清楚什么是已经成为现实的所谓低级人工智能,什么是依旧存在于幻想之中的高级人工智能(在我看来永远都无法实现,而大部分人工智能专家和我有着不一样的观点)。粗略地说,高级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模仿人类智慧的外在形式,而且确确实实具备两种到目前为止有且仅有人类具备的东西:自我意识和情感——爱恨、恐惧、痛苦和快乐等。

尽管我们仍然相信,高级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乌托邦,但低级人工智能目前也已经远远超过人类的智能,带来许多现实问题。

比尔·盖茨:“我是对超级智能的发展保持担忧的人之一。目前,那些在我们的位置替代我们劳动、并完成许多任务的机器并不是超级智能。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像这样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几十年之后,智能会带来新的问题。”

史蒂芬·霍金强调道:“成功地创造出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进步。但,这极有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后的进步。”

为什么是最后的呢?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选择而来的,智力也是,但在霍金的假设里,机器存在想要继续活下去的欲望,所以要消灭一切对它生命构成威胁的事物。既然存在这些智商超群的机器人,就像科幻电影里描绘的那样,能够在几秒钟之内读取百万页,知道我们所有的信息,知道只有我们人类有能力将他们的电源切断,因此自然而然,我们将会成为他们的头号敌人。一旦机器人控制了所有的信息服务器,也就是武器,它们将会变得有能力摧毁我们。

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在其著作《超人类革命》中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

基因编辑只是其中一角,4大前沿科技或将改变人类命运


科技发展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本文节选自《超人类革命: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博集天卷 2017年10月 [ 法 ] 吕克·费希 著


点击底部链接,购买《超人类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