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急劇放緩 “脫歐”雪上加霜

英國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2018年經濟增速放緩至金融危機後最低水平。服務業、製造業、建築業等支柱行業去年底全面放緩,其背後是“脫歐”不確定性導致的投資下滑和產業低迷。英國智庫稱,在全球經濟放緩、“脫歐”不確定性持續上升背景下,2019年英國經濟前景更趨悲觀,“脫歐”仍將是央行決策考量的核心因素。

經濟增長全面減速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初步統計為1.4%,與2012年增速持平,為金融危機後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其中第四季度環比增速初值為0.2%,12月份環比萎縮0.4%,服務業、製造業和建築業均陷入萎縮。上一次三大板塊同步萎縮的情況出現在2012年9月。

英國國家統計局國民賬戶負責人羅布·肯特-史密斯表示,去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增速下降主要是由於汽車和鋼鐵製造急劇下滑,建築業也陷入萎縮,但服務業仍在持續增長。

從分項數據來看,2018年四季度英國三大板塊均呈放緩勢頭。佔英國GDP近80%的服務業產出環比增速放緩至0.4%,為2018年各季度均實現正向貢獻的唯一行業板塊;佔GDP約14%的製造業環比下滑1.1%,為2012年四季度以來最大跌幅;佔GDP約6%的建築業環比下滑0.3%。

全國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宏觀經濟預測主管蓋瑞·揚(Garry Young)指出,2018年底英國經濟急劇放緩,12月份所有主要行業產出都出現下降。儘管單月數據波動性較強,但官方數據顯示經濟正全面放緩,且多項商業調查也預示2019年英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脫歐”不確定性“雪上加霜”

自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經濟便陷入不確定性之中。尤其是2018年四季度“脫歐”協議一波三折,導致不確定性持續上升,令英國經濟“雪上加霜”。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森坦斯表示,最新GDP數據表明“脫歐”不確定性已明顯損害英國經濟。

基於英國“脫歐”前景的不確定性,英國央行已將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從此前的1.7%下調至1.2%,低於2018年1.4%的初值。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警告,“無協議脫歐”的風險正在上升,而“脫歐迷霧”已導致經濟數據短期波動,並造成經濟及商業緊張局面。

全國經濟與社會研究所英國宏觀經濟研究負責人阿米特·卡拉(Amit Kara)表示,自去年11月以來,英國“脫歐”不確定性已大幅上升,加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英國經濟增長失去動力。“脫歐”不確定性已導致投資顯著下滑,預計2019年還將延續該勢頭。

國家統計局11日發佈的數據還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英國商業投資下滑1.4%,為連續第四個季度負增長;同期外貿淨值對GDP的貢獻率也為負值,批發和零售貿易增速從前一季度的1.2%放緩至0.5%,其中零售貿易下滑0.2%。

調查顯示,對“脫歐”前景的擔憂是影響英國商業投資的關鍵因素。1月份服務業PMI降至50.1,略高於榮枯線,表明服務業活動已出現廣泛停滯;製造業PMI已顯現類似勢頭,表明生產停滯、新訂單增速下滑、製成品庫存快速增加。

卡拉指出,在“脫歐”不確定下,英國商業投資下滑預計還將持續,從而對經濟增長向下拉動;同時在全球經濟走軟及匯率因素趨弱的背景下,預計外貿淨值也很難對英國經濟產生正向貢獻,私人消費和政府支出將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

財政貨幣政策如何回應

2018年四季度增速從三季度的0.6%急劇放緩至0.2%,低於英國央行此前0.3%的預測。專家認為,在當前“脫歐”不確定下,英格蘭銀行和財政部將積極作為,以避免經濟出現巨大波動。

英國央行本月7日決定,維持基準利率0.75%不變,並表示在未來幾年內將以“逐步和有限”的方式進行利率調整。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去年10月公佈始於2019年4月的預算案時也表示,將結束財政緊縮,努力爭取“脫歐”最好結果的同時,為“脫歐”各種可能性做好準備。

英國主要機構預計,在“有序脫歐”情境下,英格蘭銀行將在下半年啟動加息,財政政策也將更加積極,以增強政府支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而在“無協議脫歐”情境下,央行和財政部則需要更加主動作為,通過啟動應急計劃來快速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全國經濟與社會研究所預測,在“有序脫歐”情境下,英格蘭銀行將在今年8月加息25個基點,並在2020年底前保持每半年加息25個基點的節奏,直至基準利率上升至1.5%。如果英國陷入“無協議脫歐”,且通脹預期可控的情況下,央行則會選擇降低利率。在通脹預期和工資保持穩定的條件下,政策制定者將有更多空間採取經濟刺激措施以穩定短期增長。

另據當地媒體報道,英國政府正組織秘密團隊制定計劃,通過減稅、鼓勵投資、削減關稅等各種手段,在“無協議脫歐”情境下刺激英國經濟增長。該計劃由原內閣秘書兼公務員主管馬克·塞德維爾(Mark Sedwill)掛帥,彙集了內閣辦公廳、財政部、商務部和國際貿易部的高級官員,並與英格蘭銀行保持密切聯繫。(記者楊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