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代号名称】“火焰飞镖”行动

【规范称呼】越南战争的一部分

【英文名称】Operation Flaming Dart

【密级】保密

【发起者】美国空军

【运作进程】1965年2月7日-24日

【目的】美国和越南(南)共和国空军分两部分进行的联合轰炸行动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背景】

1965年2月,越共部队多次袭击美国基地,特别是在应对波来古市的迫击炮袭击,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些袭击中,越共工兵安放了炸弹,摧毁了美国空军的4架C-7“驯鹿”运输机、4架轻型飞机和5架直升机,并损坏了11架直升机。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C-7“驯鹿”运输机

简单的、反复的袭击,竟然造成如此惨重的武器损失,这已经不是武器的问题了,这就是对美国铁骑士的公然蔑视。

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非常愤怒,下令报复,并且明确指示进行对等的一系列报复性空袭。

虽然美国对越南的空袭已经是常态,但明确的报复行动还是必须的。为了表达清晰,行动专门确定了“火焰飞镖”这样一个代号。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

【行动经过】

1965年2月7日,“火焰飞镖”行动开始了。报复行动如此迅速的登场,可见美国人的愤怒程度。

“火焰飞镖”行动I号(Operation Flaming Dart I)

首轮次的报复为“火焰飞镖”行动I号,此轮轰炸共有49架次轰炸机参与了报复性空袭。行动瞄准了越南北部靠近同海市的军事基地,而第二波瞄准了非军事区附近的越共后勤和通信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火焰飞镖”行动I号的飞行员中,有当时越南执政军政府成员的空军元帅阮高祺。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越南执政军政府(南越)空军元帅阮高祺

“火焰飞镖”行动II号(Operation Flaming Dart II)

不知是不是出于对“火焰飞镖”I号报复行动的反报复,还是在越共的既定方针之内,越共就在这时袭击了在归仁的一家美国人开的旅店,作为对“火焰飞镖”行动I号做出反应,给美国人上眼药。美国人的愤怒可想而知,又引发了“火焰飞镖”行动II号空袭的凶悍登场。

“火焰飞镖”行动II号比“火焰飞镖”I号的规模大得多,美国海军从“汉考克”号、“珊瑚海”号和“游骑兵”号3艘航空母舰上出动了99架战斗机。美越联军分头发起打击,美国海军飞机轰炸正和时,越南空军和美国空军袭击了昌乐。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汉考克”号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珊瑚海”号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游骑兵”号

但越南人民军也没叫呲,立刻出动了28架螺旋桨驱动的道格拉斯A-1“空中袭击机”,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而美国空军在目标上使用了同等数量的F-100“超级军刀”喷气式战斗机——你看,这就是较劲儿。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越南的道格拉斯A-1“空中袭击机”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F-100“超级军刀”喷气式战斗机

虽然美国的“农场之门”(美国空军在越南的使命的安全代码)一直在与南越同行进行飞行战斗,但美国空军通过在南越的打击,使用喷气式飞机使战争升级。

美国对越共升级的反应不限于对北越的轰炸。

当华盛顿授权使用美国喷气式攻击机攻击南方的目标时,它也提高了空中力量的使用。2月19日,美国空军B-57“堪培拉”轰炸机,进行了美国为支持南越地面部队而进行的第一次喷气式打击。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B-57“堪培拉”轰炸机

2月24日,空军喷气机再次袭击,这一次用一系列大规模的空中突袭战术,打破了中部高地的越共的伏击。同样,这是美国使用空中力量的升级。

但“火焰飞镖”行动的收效仅此而已,至此也只能在这种埋埋汰汰的状态中无奈停止。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后续】

“火焰飞镖”行动结束之后,随后是“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这个行动于1965年3月2日开始,为期44个月的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轰炸。

到战争结束时,越南战争期间的美国轰炸行动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空中轰炸,共有766.2万吨军火。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关联性】

“火焰飞镖”行动属于战术轰炸行动,自身有一个由两个行动组成的微小行动序列。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发动的具有明确代号的行动不计其数,而基于轰炸的军事行动也是难以统计。其中有相同代号和序数后缀的是具有明确序列关系的行动,而除此以外其关联性十分复杂,只能根据具体行动分析。但“火焰飞镖”行动可以确认是突发行动,因此不可能与之前的行动有直接关系,但后续行动的“轰雷”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与“火焰飞镖”行动存在承接性,但目前“历史脉动”的资料还无法证实美国军方对此的态度。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影响】

“火焰飞镖”对越战的整体进展没有任何影响,影响到的只是美国空军对喷气式战斗机的进一步投入,当然,由此而来的是越南人遭受更加沉重的伤亡。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评论】

“火焰飞镖”行动是越战中美军浩如烟海一般的军事行动中的普通一个,没有成功,更谈不上失败,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

但是,鉴于双方在军事实力方面的巨大反差,美国打不成行动目标怒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好在美国人脸早都不要了,过了瘾就行,输赢早已淡然了。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代号说明】

“火焰飞镖”,也译作“火飞镖”、“燃烧的飞镖”,是一个既有优美外表又有足够震慑力的、具有一定迷惑性的代号。

越战时期,是美军军事行动代号的转型期,由于战争初始阶段沿用从朝鲜战争移植过来的、过于血腥的代号成瘾,这反而使美军的残忍本性意外通过这个军事亚文化途径自我昭告于天下。

美军因此承受了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的谴责,“吃一堑长一智”,这使美军至少在这个层面开始理解战争的大众传播与正义性的关系。“火焰飞镖”这个代号基本属于中性、人畜无害的那种,但骨子里的杀戮意味并没有明显减低。

美国人虽然在越南露出了野兽的本来面目,并不断用近乎丧心病狂般的代号恐吓越南人,但事实证明,无论是“火焰飞镖”还是“火飞镖”、“燃烧的飞镖”,统统不好使。


“火焰飞镖”行动:体量悬殊的互怼,弱方毫不示弱,强者灰头土脸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