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牵头的人来聚拢大伙,就比如兄弟姐妹好几个,慢慢长大,也都各自有了独立的家庭,但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们还有团聚的理由。孩子们总是喜欢去外婆家玩,但区别于去舅舅家,即便是舅舅和外婆本来就是一家,也会觉得外婆亲一些。同理,到奶奶家也是一样,明明叔叔和奶奶一起过日子的,一个大门出进,也会说是去奶奶家而不说去叔叔家。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每个人对外婆的感情都是特别的,很少有人能取代外婆在幼小的心灵中的亲热位置。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随妈妈去外婆家玩,外婆是从来不会打骂的,就算捣乱惹祸了,外婆也会义无反顾的护着,不让妈妈教训。再后来上学了,放暑假寒假,最喜欢的就是去外婆家玩,都不想回来的,可能是小孩子那种比较好哄的缘故,谁对他好,他就说谁亲。

那个时候过年,提前要去外婆家玩一阵子,大年初二必定是要跟着父母去外婆家,胡吃海喝一顿。正月十二还要去接外婆来家里住两天,十五要送回去的,因为农村的女儿十五是回娘家的日子,不能影响了其他姨回娘家,妈妈也是要回去的,所以正月十五基本都是在外婆家过的。这么算来,过年和外婆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有了外婆,和舅舅们也更亲了,和姨也更亲了。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这外婆扮演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也是一根纽带,联系了一大圈子亲戚。首先去外婆家,不管是辞年还是拜年,总是要办酒席的,舅舅舅妈们不可少的在一块,还有姨和姨夫,还有老表们,最少也能围满一大桌子,热热闹闹的。这在平时是不容易聚齐的,舅舅们离得近,还好说,姨就不能保证了,只能在过年才能全部碰头。这都是外婆的功劳,别看她老了,不中用了,但那种辈分那种亲情的关系在那,很多人都是看在外婆的脸面才来的,说现实一点,就算舅舅们之间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或者和姨之间有矛盾,大家虽然心里都记着,但老娘的脸是无论如何都是要看的,老娘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过年这几天,大家还是有说有笑的,还是完全摒弃前嫌的在一块,该买东西的还是要买,该喝酒的还是要喝,最起码要让老人觉得下面的人很快乐。这就是老人的特殊之处,她可以让平时不能在一起的人都跑到一块来,还都是面带笑容的。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很多人都是身有体会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一种自然现象,一旦外婆年老走了,下面这些人就会慢慢的变的淡了。人的关系是会一代一代减弱的,也就是农村说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到”,这种关系虽说是从舅舅开始算的,其实外婆的作用比舅舅还要大,舅舅对外甥好,远远比不上外婆对外孙的疼,再加上舅妈在中间的作用不太好说了。外婆在的时候,可以去舅舅家,玩上十天八天的,还舍不得回,而外婆一旦去世了,再去舅舅家,明显感觉不一样了,玩上两三天就不自在了,就想着要回家。假如外公也不在了,玩的天数会更短,总是找不到那种温馨的感觉了。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外婆去世以后,过年就是外甥给舅舅辞年了,似乎和父母的关系不大了,即便是父母带着孩子去,也是不会停留太久,想留着歇一晚怕是很难了。随着时间的变短,就会出现人聚不齐的场面,吃一顿饭就要回家,再也不像往日那样说说笑笑了。往年虽然也说是外孙给外公外婆辞年,但其实是父母给她父母辞年,那种亲切的关系摆在那的,如今不一样了,舅舅和姐夫妹夫之间是比不上外公外婆对女婿的那种关系,起初的几年因为脸上不好看,父母会陪着孩子去舅舅家的,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让孩子自己去,父母干脆不陪了,等到正月了再过来喝一次酒,就算完成任务了。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一般不流行给姨辞年的,所以外婆不在了,和姨之间的关系明显就降低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虽然孩子也会去姨家玩,但父母一般很少去的,妈妈可能会顾着姐妹关系而经常联系,但不会选择在过年的时候去走动的,会放在平时有闲工夫串门。父亲和挑担之间少了血缘关系,也不会在大过年的往人家家里跑,也会放在平时,摆一桌,狠狠的喝两盅。因为少了过年辞年的活动,和姨的关系还不如舅舅,所以姨老表不如舅老表亲,等到姨去世以后,这门亲戚基本算是走到头了。老表之间如果平时关系好还罢了,平时抽个空在一块聊一聊,喝喝小酒,假如关系一般,也就有大事了走动一下,平时也就免了,关系不淡是不可能的。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这边的奶奶也和外婆的情况差不多,因为老人的离去,和叔叔的关系也会有变化。但叔叔和舅舅有不同的地方,这是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的成员,不管奶奶在或者不在,这种亲近的关系是摆脱不了的,叔叔的孩子是堂兄弟或者堂姐妹,不是老表,不存在三代四代拉到一说,是世世代代的至亲关系,是家门。本来平时和叔叔住得近,来往也自然而然的要多,这是日常不可避免的活动。

奶奶也是一根纽带,也是联系父母和叔叔之间的重要的人物。过年也是一样,奶奶在,过年是无论如何都要大家一起过的,在自己家或者在叔叔家,奶奶永远坐上席,下面围着一群人,不热闹都不行。一旦奶奶去世了,爸爸和叔叔就是真正的两家人了,虽然是亲兄弟,但各自都有了家庭,何况还有神秘的妯娌关系,减少接触就是减少摩擦矛盾的最好方法,有时候为了兄弟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减少日常的交往。而这种情况奶奶如果在,会改善一些。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兄弟之间,如果没有了父母,最不好的就是过年。虽然开始那里面也会像往年一样,过年轮流值班,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一家大小都来,但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也没有了老人坐上席了,说不定在哪一年就停止了流水席似的过年了。叔叔还是叔叔,还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但过年不一定还会在一起热闹了,假如谁家有钱了,搬走了,那就更不一样了,他不会再回来看望老娘了,慢慢的也会变淡了。

外婆走了,年味儿淡了很多,再没有了奶奶,过年就更冷清了

年味真的和老年长辈有关系,外婆和奶奶能撑得起场面,让本来就变淡的过年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一旦老人不在了,各自都不再为了那个人而聚在一块吃饭喝酒聊天了。希望天下所有的外婆奶奶们健康长寿,因为您们可以让过年更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