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嘆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聰明人

楊修字祖德,父親是楊彪,官至太尉。家世顯赫,楊修從小就飽讀詩書,其智商奇高,悟性驚人。


後來做了丞相曹操身邊的主薄,隨侍曹操左右,曹操也歎服其才華稟賦。

一次楊修隨曹操經過曹娥碑,碑後面題字“黃絹幼婦,外孫齏(ji)臼(jiu)”八個字,曹操思索了一會,轉頭問楊修“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楊修答道“知道”。曹操說“你先不要說出來,容我想一下”

向前走了大約三十里地,曹操對楊修說"我已經想出那八個字的意思了"

曹操自嘆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聰明人

讓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在紙上記下來,楊修寫的是"黃絹是有顏色的絲,故色絲可解為'絕'字,幼婦就是少女的的意思,可解為'好'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即女子,可解為'好'字,齏臼是受辛的意思,可解為'辭’字,合在一起就是’絕妙好辭’。”

曹操寫下來的理解與楊修絲毫不差。不僅感嘆說“我的才力不如你,有三十里路啊。”

還有一次,曹操在新修的丞相府的大門上,提筆寫了“活”字,一言不發,轉身離去,匠人們大惑不解,最後請教楊修,楊修說“門中間有個活字,是丞相嫌門做的太闊了。”

工匠們把門改小後 果然曹操極為滿意,得知 是楊修猜透了他的心思後,又嫉又佩。

楊修縱能猜透曹操所有的心機想法,卻依舊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參與皇權的爭奪本身就是一場大的賭博,勝固然榮華富貴,唾手可得,敗,不免家破身死。

楊修處在兩難之間,以他的絕頂聰明,不可能沒考慮過後果,但他還有得選擇嗎?

曹操自嘆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聰明人

在曹植與曹丕之間,楊修自然選擇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曹植,他竭盡全力,想用自己的才智把曹植推上魏王的位置。

楊修才高志遠,所以他自負,他不屑於陰謀詭計,他相信自己的才智,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所以他光明正大,他無所畏懼,但他沒想到對手在暗處時時在窺視他的弱點,準備給予他致命的一擊。

曹操受夠了兩個兒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對楊修把自己的意圖透露給曹植而獲得自己好感的做法,大感不滿,楊修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老子說“不自是,故彰”,他太自負了,曹植所有的應對政策都出自楊修之手,曹植的政治才能在他的映襯下黯然無光。

曹操自嘆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聰明人

曹操本身就是權臣,他知道人才的巨大能量,可以把你捧上天,也會把你踩在泥裡讓你翻不了身,就像自己對漢獻帝一樣。

所以曹操深忌楊修這樣的人,曹植當了魏王控制不了 他,會完全被楊修左右,曹氏家族的命運會否像劉漢皇室一樣呢?曹操陷入了沉思,曹植與楊修的命運已經決定,曹植只是遠離了政治核心,繼續他的風花雪雨,但楊修他必須得死。

天下第一聰明人楊修已預知了自己的死亡,但他沒得選擇,在被那個著名的"雞肋"事件中,楊修被殺了,他再也沒機會和曹操猜字謎了,或許從此以後曹操再也不怕有人猜出他的心思意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