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叹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聪明人

杨修字祖德,父亲是杨彪,官至太尉。家世显赫,杨修从小就饱读诗书,其智商奇高,悟性惊人。


后来做了丞相曹操身边的主薄,随侍曹操左右,曹操也叹服其才华禀赋。

一次杨修随曹操经过曹娥碑,碑后面题字“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jiu)”八个字,曹操思索了一会,转头问杨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杨修答道“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容我想一下”

向前走了大约三十里地,曹操对杨修说"我已经想出那八个字的意思了"

曹操自叹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聪明人

让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在纸上记下来,杨修写的是"黄绢是有颜色的丝,故色丝可解为'绝'字,幼妇就是少女的的意思,可解为'好'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即女子,可解为'好'字,齑臼是受辛的意思,可解为'辞’字,合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写下来的理解与杨修丝毫不差。不仅感叹说“我的才力不如你,有三十里路啊。”

还有一次,曹操在新修的丞相府的大门上,提笔写了“活”字,一言不发,转身离去,匠人们大惑不解,最后请教杨修,杨修说“门中间有个活字,是丞相嫌门做的太阔了。”

工匠们把门改小后 果然曹操极为满意,得知 是杨修猜透了他的心思后,又嫉又佩。

杨修纵能猜透曹操所有的心机想法,却依旧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参与皇权的争夺本身就是一场大的赌博,胜固然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败,不免家破身死。

杨修处在两难之间,以他的绝顶聪明,不可能没考虑过后果,但他还有得选择吗?

曹操自叹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聪明人

在曹植与曹丕之间,杨修自然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曹植,他竭尽全力,想用自己的才智把曹植推上魏王的位置。

杨修才高志远,所以他自负,他不屑于阴谋诡计,他相信自己的才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所以他光明正大,他无所畏惧,但他没想到对手在暗处时时在窥视他的弱点,准备给予他致命的一击。

曹操受够了两个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对杨修把自己的意图透露给曹植而获得自己好感的做法,大感不满,杨修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老子说“不自是,故彰”,他太自负了,曹植所有的应对政策都出自杨修之手,曹植的政治才能在他的映衬下黯然无光。

曹操自叹不如 甩他三十里的天下第一聪明人

曹操本身就是权臣,他知道人才的巨大能量,可以把你捧上天,也会把你踩在泥里让你翻不了身,就像自己对汉献帝一样。

所以曹操深忌杨修这样的人,曹植当了魏王控制不了 他,会完全被杨修左右,曹氏家族的命运会否像刘汉皇室一样呢?曹操陷入了沉思,曹植与杨修的命运已经决定,曹植只是远离了政治核心,继续他的风花雪雨,但杨修他必须得死。

天下第一聪明人杨修已预知了自己的死亡,但他没得选择,在被那个著名的"鸡肋"事件中,杨修被杀了,他再也没机会和曹操猜字谜了,或许从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怕有人猜出他的心思意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