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RCFans VIP 塔利班猛男 的精華作業,=====================

Part 1,前言

其實關於GLA的帖子我其實在2016年年底就開工了,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擱置了很久,現如今V2也都已經上市好久了,詳細介紹的帖子卻很難找到。

忙碌了一整年,班班趁著春節假期難得的休息時間把以前自己挖的這個坑給填了,算是完了自己心裡一個願,也算是用我們RC人的方式給車友們拜個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先來一張最新安裝的GLA V2壓壓驚~~~~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

Part 2,GLA的思路

這要先說說AWD方面的情況大家就明白了。

AWD的瓶頸主要是整體車重過重、重心過高以及缺乏可調扭動。(AWD的優點也是有很多的,以至於不僅僅不會被時代淘汰,更是某種無可替代的存在,請關注班班之後的帖子)。

個人觀點GLA就是針對以上問題而開發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安裝了舵機、馬達以及電池的AWD車架

可以看到車架只是一個框,裡面是舵機組、馬達,右側的電池給塞滿的,幾乎沒有扭動的。在低抓場地裡,沒有扭動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由於採用4節鎳氫電池,其中兩節是疊起來放在上面的。重心高的結果就是高抓場地容易翻車。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AWD全戰鬥狀態的整車重量,已經接近200G

車重越重,離心力就越大,彎中極限就越低。導致京商自己的高端競速賽事的高抓RCP裡只能看到重量更輕、重心更低的MR03了。。

在京商制的比賽之外,在地毯跑硅膠胎的賽事的賽道大多是低抓場,四輪驅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但極限也被全部開發,想要更加突破極限只有從車架結構本身著手了。

=====================

Part 3,V1的車架設計

隔壁的電房是最有參考價值的,經過N年的發展,電房現有的碳纖維底盤+二樓板是最成熟的設計。

但比例縮小以後想完全照抄是沒可能的,只是思路上能有個參考。比例上來說所有電子設備都比10車要大很多了,所以大家看到GLA的佈局是非常緊湊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這輛是班班早期早安裝的GLA V1,整車佈局已經非常緊湊,接收和計時器都被放置在了電池架的上方。車架其他空餘的地方也都放置了很多配重塊。

另外對比AWD來說,GLA的整體重心也大幅降低了。看不到的地方主要降低了前後差速器,中軸等。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AWD的側視圖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GLA V1的側視圖

整體材料主體碳纖維車架+滲碳塑料+少數金屬件,不僅保持了所需的強度,同時重量也大幅降低。再加上改用了330mah的2S鋰電。整車重量已經輕到一定的極限了。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GLA有自己的專用電池,2S,330MAH的容量,45C放電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GLA V1底盤+電池

選用330mah的容量是因為這是完成8分鐘比賽的最小保守值。而電池的這個形狀也是相對比較扁的,但也不是太寬。這樣車重是儘可能的輕,重心也儘可能的低,同時重心儘可能靠近車輛中線。

並且這個電池是蚊車能用的鋰電中少數45c放電的電池。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去殼的全戰鬥力狀態的AWD重量一般在165G左右。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GLA V1整車的重量,雖然為了左右平衡已經增加了10克左右的配重塊,但125克這個重量對AWD來說已是革命性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V2,由於採用了新的超小型的有感電調,現在佈局無需配重已是左右平衡,所以總重量更輕了。總重量比AWD可以輕上整整50克,差不多相當於一整組4節AAA電池的重量了。單單就這一點來說AWD已毫無勝算。

原廠懸掛也是前後都採用雙搖臂結構,前後懸掛都直接使用寬陣。我因為設定原因尾部暫時改回窄陣了。

京商的ve系列無感無刷一直被人吐槽低速線性差,GLA採用了好盈設計的無感無刷,其特點就是低速的線性是非常好的。

(其實京商無刷在自己體系下的線性反而是非常好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好盈的無感無刷電調,價廉物美

車架採用了懸浮設計。車架上除了中線之外任何地方有部件接觸到底盤都會對底盤的扭動有影響,從而造成大小彎。所以GLA的部件都是靠各種連接架間接的連接在車架的中線上的,而部件本身都是懸浮在底盤上,與底盤是沒有直接接觸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GLA V1側視圖懸浮特寫

題外話很多人問班班怎樣的車才能算作“次世代蚊車”?在班班看來,要同時滿足以下4個基本條件:

1,車架的扭動可調,並且左右一致。比如二樓板+懸浮的車架設計

2,懸掛採用搖臂或者多連桿設計,抓地力損失更小,可調性強,虛位小

3,超低重心,比如主要吃重量的零部件(舵機、馬達、電池、電子設備等)是低於輪胎的最高點的

4,超輕的總重量

只有同時滿足了這4個條件,車輛對高抓或低抓的各種材質的賽道和各種圖形都能靈活適應,並且彎中的極限都會高很多,戰鬥力可以對沒滿足這些條件的車型造成實質性的代差。而GLA的V1可以說是蚊車市面上第一款整體成熟度較高的次世代軸車。

=====================

Part 4,V1和V2的區別

區別官方已經寫的很明白了:

1. 重新設計了底盤,所有螺絲孔完全對稱和居中

2. 為了新的底盤佈局重新設計了舵機架和電池架

3. 新設計車架可以啟用90 94 98mm的設定

4. 後懸掛增加了寬陣設計

5. 馬達座重新設計,安裝更簡單更準確

6. 直接包含舵機保護

7. 已包含前後碳纖維避震架

8. 新修改二樓板有更好的扭動性能

其中第1點和第2點是在V1的基礎上,強化了左右扭動對稱的性能,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重新設計了與其相關的零部件比如舵機架,電池架,L扣住,馬達座等。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左邊為V1的底盤,右邊的是V2的底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V2的底盤螺絲是完全對稱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V2底盤

第3點會比較有趣,現在GLA也可以支持90 94了,就是說之後漂移車又有新的玩法了。由於GL還出了大轉向的三節棍CVD,配合反胎齒,也許四驅反胎漂移的可行性會大幅增加。變得更加可行。

同時次世代車架的街車組又多了一種車架可玩,原本只有BZ有短軸距可選,現在GLA也可以同臺競技了。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GL出品的大轉向三節棍CVD

關於第4點,我個人趨向於後懸掛使用窄陣,其實gl可以學習京商,同時包含前後寬窄陣,甚至於之後還可以出個限量版啥的,同時包含3種軸距的配件,玩家可以根據需求改設定,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舵機架

原本的舵機架也已經非常不錯,採用3顆螺絲在一根線上的固定方法,3顆螺絲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這樣固定不僅簡單,同時舵機架肯定不會錯位。新舵機架在原本的基礎上強化了位置的居中。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左邊為V1舵機架,右邊為V2舵機架。V2舵機架與底盤連接的3個螺絲孔的位置更往底盤中線移動了。

電池架+右側L扣柱

這2樣東西一起講,因為原本V1是一體化設計的,一開始覺得蠻不錯的,但細看,電池架是由4顆螺絲把電池架框在底盤的這塊區域上的。雖然電池架原本剛性不是很強的,但多少會對車架右側的扭動有一定的影響。

V2的全新電池架就比較聰明瞭,只使用了2顆螺絲固定,並且這2顆螺絲是完全在中線上的,所以電池架對扭動是完全沒影響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V1的電池架,和右側的L扣住是一體化設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V2的電池架,電池架與L扣住分開設計了。L扣左右對稱了,車殼對車架左右的應力也對稱了。

新的L扣柱也是完全左右對稱設計了。這個細節非常重要。京商的車殼L扣之間的距離每個都是有細微差別的,再加上車殼結構本身區別,造成有的車殼很鬆,輕輕一碰車殼就出來,要麼就是很緊,要用力才能拔出來。這在京商車架上影響不大,但在碳纖車架上就很明顯了,原廠沒處理過的拉法可以把底盤擠到變形。

而V1左右不對稱的L扣柱設計在遇到很緊的車殼的時候有機會引起大小彎,新V2解決了這個問題。

馬達座

V1原廠的馬達座雖然已經是金屬的了,但設計上是橫過來放在一邊用2顆螺絲固定的,並且調節齒間距的螺絲就是固定馬達座的螺絲。

首先使用2顆螺絲的缺點就是馬達座始終可以輕微移動的,馬達和中軸之間的平行就很難去對準了。

不容易對準了中軸平行,回頭想換個齒輪,齒間距重新調整,中軸平行也要重新調整了。雖然無傷大雅,但不方便。

V1的OP馬達座修正了這些問題,但是三角形的3點固定多少還是對扭動有影響,回頭我個人是鋸掉多餘的不在中心線上的這個螺絲控變成2點中心線固定,但這樣就需要自己調節中軸平行了,但一次也就可以了。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V1的OP馬達座,為了不卡住右邊部分的扭動,我沒有上右邊的螺絲。

V2升級了馬達座,這次的設計就非常聰明瞭。首先3點中心線固定,道理和舵機架的螺絲孔相同,無腦上螺絲馬達都是與中軸平行的,也不影響扭動,實在太省心了。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V2的馬達座,完全對稱設計。

底盤穿孔,從底盤背面有2顆螺絲單獨調節齒間距,也是非常方便貼心的設計。

這幾個零件重新設計的目的主要就是與底盤的固定的幾個點更加居中,從底盤打孔可以看出V2已經做到100%居中了!

這不僅僅非常心情,同時本質上完全不會有因為車架引起的大小彎了

有感無刷

關於無感和有感之間的區別我這裡就不做討論了。其實V1的年代,GL自帶的無感無刷也已經非常好用了,現在V2正好趕上了有感無刷的年代,可以說是強強聯手,效果更好!

雖然現在GL官網上掛著標配XP的有感無刷,但班班還是比較喜歡配Enso的有感,畢竟這個尺寸差得不是一點兩點的。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圖:Ensotech的微型有感無刷電調,現在已經出第二版E2了,最大支持2S的電池,14/20A的電流,重量只有3.3G,而且大小隻有21.8*12.7*7.8mm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分享一下以自己配的V2的Layout,藍色的ensotech電調可以塞在這麼妖孽的一個地方。這樣一來所有部件都是直接按在底盤上的,不僅佈局更加緊湊,重心也更低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車輛左右重量是幾乎平衡的,不用再為了配平而加上好多配重塊了,因為增加配重塊其實就是在增加車重降低戰鬥力,但這種碳纖車架對左右重量平衡是非常敏感的,一點點的不平衡可能就會有大小彎。

整體精度

其實這次最大的升級是一個看不到但是能體會得到的東西就是精度上了,特別是很多細小的地方,比如:

1. 原本原廠塑料差速器齒盤上有很多小水口,現在都不見了。

2. 原本差速器的放鬆螺母尺寸是不對的,完全偏大,需要自己手動打磨到正好。這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就是麻煩。現在都修正了。

3. 可能是材料更換的關係,原廠CVD的精度大幅提高了,首先關節的虛位比V1的CVD要小很多,這能大幅減少因傳動的虛位引起的怪動作。再來就是CVD安裝軸承的那頭直徑變粗了,班班的V2的4根CVD是直徑全部都是2.998mm,太精準了,這個的效果就是輪轂與轉向杯之間晃動的虛位更加小了,這提高了懸掛本身的精度跟統一性。但也可能是因為材料的關係,新版本的CVD特別的脆,配合原廠的螺母特別的緊,上螺母太用力的話細紋螺絲牙那頭會直接斷頭!包括我自己在內車場裡已經有好幾個同樣案例的情況了,建議大家先把原廠螺母稍微擴孔後再進行使用或者更換金屬OP的法蘭螺母。

4. 原本V1的二樓板很容易裝歪,然後二樓板會歪著拉扯底盤,造成底盤不平而引起大小彎。可以說我以前安裝一部GLA一半時間實在微調這塊二樓板,各種擴孔偏移調整,來回拆裝個十七八遍才能搞定,現在V2這方面改善蠻大的,雖然外表上是看不太出來。班班會在之後的帖子中詳細介紹V2的二樓板安裝的各種技巧。

=====================

Part 5,Ending

其實一個車架好與不好的定義範圍很廣,其中一點就是安裝的簡易度,畢竟就算車架設計再好,沒人裝的好,自然沒人能發揮出車架的全部性能,那一切也都是白搭的。而一臺車的精度很高的話對降低新手入門門檻的作用是非常有幫助的!而現在蚊車市場最缺的就是新手的入門了。雖然論精度V2還是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跟京商的車架也沒得比,但V2確實從最基礎的設計上下手,把車輛的極限放的更高的同時對新手也更加友善了。

班班之後的帖子會詳細介紹GLA的安裝要領和各種細節的處理,敬請期待!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基礎貼】GLA V1和V2的來龍去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