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凝聚就業創業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葉縣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按照中央、省、市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葉縣一直把就業創業作為實現穩定脫貧、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建機制、強培訓、促就業,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目前,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13096人次,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6726人,培訓率達98.6%、就業率達99%。就業創業已成為葉縣農民增收、貧困家庭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

建機制廣宣傳,夯實組織基礎

建章立制,打牢基礎。該縣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出臺了《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脫貧攻堅工作方案》《脫貧“百日攻堅·五送提升行動”工作方案》《人社系統脫貧攻堅工作重點任務及舉措20條》《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葉縣脫貧攻堅指揮部關於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理清就業扶貧思路,明確就業扶貧方向,列出時間表、擬定路線圖,奮力攻堅、逐項突破。同時,建立督導問效機制,成立就業扶貧作戰室,每週發佈一道戰令,成立5個專項督導組,每五道戰令開展一次“回頭看”,並通過召開彙報會、推進會等形式,對就業創業扶貧工作進行現場督導、考核排名,倒逼責任落實,確保工作高效開展。

加大政策宣傳。該縣將轉移就業等人社扶貧政策編成圖文並茂的“七字歌”,利用縣電臺電視臺、村裡大喇叭、貧困戶小廣播等傳統媒體,以及互聯網、手機短信微信、車載廣播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形成全方位、立體型宣傳格局。一年來,累計印發就業扶貧宣傳材料19萬餘份,製作宣傳展板428塊,宣傳橫幅2600多條,使人社扶貧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強培訓促提升,提供技能保障

強化培訓,提升技能。該縣強力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整合培訓資源,依託培訓機構,創新模式,加大力度,願訓即訓。

立足便民搞培訓。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家政服務、種植養殖等培訓週期短、難度低、見效快的“短平快”實用技術培訓,把培訓班辦在貧困鄉村,田間地頭,實現務農、培訓兩不誤,收入、技能雙提高。共開展便民培訓活動307班次,培訓貧困勞動力6880人。

立足精準搞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巧媳婦”工程等村集體經濟項目,開展“訂單式”培訓,已開展培訓15期、培訓597人。依託鄉鎮人社所,培訓公益崗位人員22期1350人,確保到崗具備履職能力。

立足惠民搞培訓。各培訓機構十分注重培訓效果,確保貧困戶通過學習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能力,增加收入。根據省扶貧辦、省衛健委安排,該縣將與河南省衛生幹部學院合作,開展貧困家庭學員健康養老照護師培訓,畢業學員全部安排到北京等地就業。

立足扶志搞培訓。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未實現就業且未參加培訓的貧困勞動力,組織開展就業創業意識培訓,著力培養貧困群眾就業、創業意願,增強致富動力。目前,開展就業創業意識培訓班14期268人,貧困勞動力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進一步增強。

立足一線搞培訓。對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開展行業脫貧政策專項宣傳培訓,共5期1200多人。

促就業保增收,確保穩定脫貧

促進就業,保障收入。就業是民生之本。該縣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織好大學生就業的“經線”,織牢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緯線”,托住困難人群就業的“底線”,守住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保障線”,著力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目標。開展“春風行動”招聘會、民企招聘會、“送文化、送崗位”下鄉招聘會等活動,打通雙向選擇通道,讓企業下鄉招聘、到戶找人,讓貧困戶現場選崗、門口就業。目前,共組織企業9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吸引6000多人參加,達成就業意向1030人,其中貧困人口510人。

勞務協作促就業。與富士康、盼盼食品、申特鋼鐵等知名企業簽訂勞務輸出協議,結合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拓展就業渠道,讓貧困群眾安心就業。目前,全縣貧困勞動力縣外務工8733人,年均收入2.5萬元。

打造站點促就業。以扶貧基地站點申報認定為抓手,結合“縣長喊你回家創業”活動,設立企業發展、貸款貼息、還貸週轉金等專項基金,引導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培育致富帶頭人,實現以創業促就業。目前,全縣返鄉下鄉創業2.9萬人,創辦經營主體2.3萬個,帶動就業8.2萬人。清華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景奇回鄉創辦天享農業公司,年營業額800萬元,帶動550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45人。農民工徐廣亮成立望三江實業公司,為平煤等大型國有企業提供電器包裝材料,帶動276人務工,其中貧困勞動力28人。

孵化平臺促就業。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以打造億聯創業基地、特色商業飲食街“葉公古街”、龍泉門業創業園、辛店林果種植基地等成規模、有特色的就業創業孵化平臺為抓手,激發廣大群眾創業意願,做實吸納就業載體。目前,各類創業平臺共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500人。

開發崗位促就業。多方整合資金,多渠道開發崗位,解決外出就業困難家庭、零就業家庭、無力脫貧家庭增收問題。目前,開發農村管理員崗位4564名,轉移就業服務公益性崗位174個,社保員、巡河員、護林員、禁燒員、扶貧協理員等公益性崗位1056個。

重創新強保障,全力惠民生

民生無小事,服務無止境。該縣堅持軟件、硬件並重,持續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夯實基層基礎、開發高效軟件,提高就業扶貧質量,打開工作新局面。

關口前移抓站所。在用好縣級服務大廳的基礎上,抓好鄉村兩級站所建設。全縣18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人社所,所有行政村設立了服務站,形成了“縣有大廳、鄉有人社所、村有服務站”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為搞好服務、讓專業人幹專業事,葉縣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利用勞務派遣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260名,聘任村級事務專幹500多人,著力充實一線力量,夯實工作基礎。

創新思路建網絡。實施“互聯網+脫貧攻堅”新模式,依託“金保工程”,建立了就業扶貧網,利用大數據技術,將貧困戶享受的就業、培訓、養老、醫療、公益性崗位等信息統一整合,自動生成政策落實明白卡,實現了政策宣傳卡、落實卡雙卡到戶,群眾享受政策一目瞭然。下一步,還將逐步納入大病救助、意外保險等信息,讓政策落實更直觀、決策部署更科學。

精耕細作重實效。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惠民生”的總體要求,採取“敞開門、走上門、請進門”的工作方式,做細、摸清、匯精貧困群眾各項臺賬,依託三級服務網絡,配套建立精準識別轉移就業臺賬和一對一轉移就業幫扶、動態管理、就業信息發佈等機制,為群眾提供全天候、個性化、訂單式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讓政策高效落地、群眾真正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