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金融危機之伯南克《行動的勇氣》

通常來說,總體喜歡保持一種輕鬆的會議氛圍,在正式開會之前,會先說幾句俏皮話,或者跟一位關係密切的顧問開個善意的玩笑。但那天下午卻沒有出現這番情景,他直言不諱的問道:“我們怎麼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行動的勇氣》

反思金融危機之伯南克《行動的勇氣》

應對金融危機到底做了什麼?

全書確實完完全全回憶錄的形式在講述:伯南克先生金融危機應對過程前中後的故事,講述所做的每項決策時候的場景和艱難。那歸納起來,究竟是如何金融危機的呢?

主要如下:

1、我們不會讓更多的雷曼兄弟,也就是更多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倒閉。(美國實施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踐行了這一承諾。)

2、我們將“解凍”融資市場(美聯儲的商業票據融資機制踐行了這一承諾。)

3、我們將為銀行注入資本,促進信貸流動。

4、我們將落實存款保險制度,保護普通儲戶,維持市場對銀行的信心。

5、我們將重啟證券化,讓抵押貸款和其他形式的信貸可以吸引投資者的資金。

伯南克對於做出決策的看法

伯保持決策過程的神秘感是一件利弊兼有的事情。一方面,它有利於讓中央銀行家顯得無所不知,有利於提高短期政策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它會讓公眾感到困惑,讓市場手忙腳亂,為陰謀論鋪就了溫床。

當今這個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日益注重透明度和問責制的世界上,伯南克覺得美聯儲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神秘色彩已經過時了。

伯南克還相信,神秘色彩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如果美聯儲能夠同公眾和市場進行清楚的溝通,那麼貨幣政策就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決策所承受的壓力與風險

這次行動究竟是屬於防止金融市場系統性崩潰而採取的合理救助,還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放著為房貸苦苦掙扎的民眾不管,而用成百上千億美元來救助那些華爾街公司?確實,反對者最具實質性的依據是,無論救助行為在短期內產生什麼好處,如果一味地保護企業,使其免於承擔風險行為造成的後果,那麼從長期來看,就會導致風險更大的行為。

此外,對於非銀行金融機構,伯南克認為某機構是否值得他們提供貸款無關緊要。關鍵是如果提供貸款,就會顛覆美聯儲在長達60年的時間裡一直慣例,即不要動用《聯邦儲備法》第13條第3款的規定貸款。該條款授權美聯儲在面對“異常和緊急情況”下,可以向任何個人、合夥企業或機構發放貸款。

不過,伯南克等人依然堅持著其認為最有價值的正確決策。

歸根結底,伯南克等人採取措施確實可以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災難性的的崩潰,有利於美國經濟,符合每個人的利益。伯南克相信,一場重大的金融危機期間一味地強調道德風險,會產生誤導作用,也是非常危險的。

伯南克回憶錄中的雷曼故事

雷曼兄弟疲軟的財務狀況對任何市場收購這而言都是一個大問題,無論獲得雷曼兄弟的業務會帶來什麼樣的長期收益,就短期而言,雷曼兄弟的虧損肯定會給收購者造成很大的壓力。

他們確實為救助雷曼奔走努力過,並且這個過程是雙管齊下的。一方面,專家團隊將評估雷曼兄弟的資產,努力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另一方面,溝通華爾街的首席執行官們配合美聯儲、財政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對雷曼兄弟制定其他可行的救助方案。

這讓伯南克想起十年前救助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情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提供會議場所和咖啡、三明治,召集金融行業的一群首席執行官們開會,最後在美聯儲出面協調的情況下,那些首席執行官們才算湊齊了資金解決了問題。

但這次,這些首席執行官們更加擔心的是自己公司的穩定性,而且美林和美國國際集團的壓力逐漸凸顯起來。一些與會者擔心雷曼兄弟只是多米諾骨牌當中的一張牌。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出錢去救助競爭對手,難度非常大。與此同時,美國民眾、政界和媒體界的看法日漸強硬,反對美聯儲為了防止雷曼兄弟倒閉而採取特殊行動。大家只願意我們幫助雷曼兄弟從私營部門尋找一位買家。

後來,擠兌開始發生,原先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劉易斯當初對雷曼最感興趣,也是雷曼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即專業知識、信譽和業務網絡。

雷曼兄弟的客戶以及具有專業知識的僱員已經開始放棄了它。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美聯儲給它貸款,依然挽救不了它,因為雷曼的信用已經崩塌,而且它的不良資產最後還會攔在美聯儲手上。

9月中旬,華爾街的一些老人肯定會產生一絲懷舊感。雷曼兄弟和美林(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這兩家偶像級的大公司,曾經挺過了世界大戰和大蕭條,卻在一個週末就煙消雲散了。但是伯南克及他的幕僚們則還在辦公室加班,以期減少對該公司破產後的混亂。

事實表明,即便百年一遇的經濟和金融災難,也不足以讓很多議員超越意識形態和短期政治顧慮的束縛。所以雖然雷曼兄弟倒閉後造成了嚴重混亂,而且可能對整個美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但國會仍然視而不見,還是會耗費兩週多時間舉行兩輪投票就議案進行表決。

顯然,如果沒有某些大公司倒閉,如果不是整個經濟體系都會遭到拖累,國會斷然不會行動起來的。換句話說,雷曼兄弟那樣的倒閉事件很可能是在所難免的。

建立新的金融體系

伯南克自信的稱道,“我們很有朝前意識,在金融危機的熊熊烈火持續肆虐之際,我們就開始考慮火勢減小之後需要做什麼。為此,我們需要想想下面這個難以回答卻關係重大的問題:舊體系涅槃重生之後形成的新體系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伯南克團隊較為鮮明的提出了“宏觀審慎”的金融監管原則。回顧過去,不難發現金融兼顧幾乎完全陷入了“微觀審慎”的誤區,即過於關注個別主要金融機構的安全性和穩健性。

這一做法背後的理論就是,如果照看好了個別大叔,那麼整個森林就會安然無恙。相反,“宏觀審慎”原則既照看個別大叔,又著眼於整個森林;既注重個別機構的健康,又看到足以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因素,包括不同機構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可能同時影響多個機構和市場的風險因素。

“宏觀審慎”原則的目標就是及時發現和消除涉及面廣,但在個別機構表現不明顯的風險因素。

為了真正落實“宏觀審慎”的監管原則,伯南克呼籲建立一套新的全面的監管體系,其團隊成員還提出專門設立一個負責金融穩定的機構,以便於幫助雷曼兄弟和美國國際集團等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實現有序破產。

畢竟,不要白白浪費掉這場嚴重的危機!

故事來到了奧巴馬和蓋特納這裡

接替小布什的奧巴馬總統上臺,新總統宣誓就職的確標誌著伯南克應對危機的行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他的團隊提出了不同的理念,但當時危機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僅是侷限於金融危機,而是開始更多地變成經濟危機,也就是說美國的實體經濟也遭受了衝擊。

這也就有了奧巴馬所提名任命的財政部長蓋特納後面的故事(伯南克是美聯儲主席,蓋特納是財政部長)。奧巴馬總統不失時機地將第一個重大政策用於遏制災難性的的經濟收縮。在奧巴馬後就職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就簽署了一個重大的財政刺激方案,即一個接近萬億美元的《2009年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方案》。

蓋特納就任財長後,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資金究竟怎麼分配就取決於他了。但最後蓋特納放棄了伯南克之前評估過的很多選擇,轉而支持比較簡單的方案。即後來所說的“壓力測試”,這樣做的目的是評估這些銀行需要多少資本才能挺過嚴重的經濟衰退和惡化的金融市場。

沒有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將獲得融資機會,如果無法融資,財政部就用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資金去彌補它們的資金缺口。

伯南克先生的回憶錄好處是很具象,彷彿在看一部精彩的商業小說,置身在作者伯南克的肩膀上走進美聯儲的辦公室,與諸位高級幕僚甚至還有總統,在豪華考究的大理石建築中端著咖啡就著三明治在討論問題。進入到那個時間、那個會議室、那個話題,甚至與會者的表情和呼吸你也能清晰的地感受到的。

反思金融危機之伯南克《行動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