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換了新的工作單位,與上一任店長的交接也不順利,磕磕絆絆總算是交接完,結果一接手才知道,一堆爛攤子還得收拾,她還不停給你使絆子,你還得給她擦屁股,真的是各種無語各種糟心,心累的不要不要的,又碰上過年生意忙,原本打算一天一更也做不了,拖到現在,抱歉了各位親愛的朋友們。

抱怨完了,咱也就不多廢話,下面切入正題,上回跟大家聊了聊英國大陸均衡政策,這回小編跟大家聊聊同樣屬於島國的國家:日本。看看日本是如何在世界上求生存的。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日本投降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中文:霓虹,腳盆),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與英國島嶼集中、平原較多、畜牧業發達不同,日本基本屬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碰撞形成,整個國家就是長長一條,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71%,平原主要為河流入海口一帶的沖積平原,面積相對有限。

英國畜牧業、漁業、林業、種植業都有不錯的水平,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被製造出來,英國人的對外貿易早早就開始了。可日本不行啊,有限的耕地要先養活自己,然後才是掙錢,吃不飽還打炮,三分鐘都堅持不到。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繩紋時代神武天皇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國祖先老一輩傳下來的生存智慧在日本人中同樣適用,不過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醫療水平落後,加上各種毒蟲猛獸襲擊,人均壽命短,人更新換代快,那點耕地水源倒還夠用,再打打獵捕捕魚增加點收入,打打牙祭,小農社會也算是有滋有味。

隨著彌生時代渡來人(也就是古倭國對朝鮮、中國等亞洲大陸移民的稱呼。)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在日本落地生根,定居模式逐漸取代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模式,生產力逐漸發展了,糧食產量高了,生活更加穩定了,可以養更多的人口了,那時候也不講究計劃生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吃飽了沒事情幹,那就造人咯。

可資源總是有限的,人類卻是在發展的,耕地就那麼點,水源地就那麼點,人口一多,再怎麼拼命開墾也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如同大多數的農業發展一樣,稻作引起社會內部資源基礎的縮小,使部落酋長、族長、巫師等擁有話語權的部落精英更加容易控制社會資源。

稻作也導致較永久的定居、較廣泛的土地確認以及保衛且擴大邊界的需要,新興階級需要更多的土地,固有階級需要保住自己的土地,為了爭奪水源地、爭奪新的耕地,爭奪林場等等各種資源,戰鬥隨之爆發,就像以前村與村之間為了一條水渠展開大規模械鬥一樣。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原始社會(基本上日本當時也就這樣)

可日本又是個資源相對貧瘠的國家,中國早早用煤炭鍊鐵,日本卻連生產農具用的煤炭都沒多少,木炭溫度不夠高,練出來的鐵夾雜著一坨一坨的雜質,卻美其名曰玉鋼,也不過是聊以自慰的說辭而已。

因此也就導致了當時的社會階層越來越分化,就像拿破崙時代代表最高榮譽的獎盃是鋁杯而不是金盃一樣,持有金屬武器的人就是牛皮,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跟隨他,他們的社會地位就進一步提升。

社會地位高的人,獲取了更多的資源,擁有更多的產出,或者有的部落佔據了礦產資源的地盤,但是沒有耕地,有些部落因新的技術發展獲利,例如從公元1世紀左右起在九州生產的絲綢。玻璃技術與冶金也有所發展。

從最原始的以物易物開始,產品多樣化導致交易增加,包括與大陸之間的交易以及列島內的交易,而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市場。愛知縣朝日,就是這樣的一個交易中心,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彌生定居地遺址中最大的,佔地約0.8平方公里,而典型的定居地介於0.02到0.28平方公里之間。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彌生時代的日本甲冑

為了錢,為了地盤,為了資源,加上私有制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族長、酋長、巫師與其他部落結盟、攻伐,政治化進程不斷加快,日本島內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王國。

國內倒騰來倒騰去,就為了那麼點東西累的夠嗆,又伴隨著渡來人帶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對故土奢華建築、安逸生活的描述,使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嚮往起海的那一邊。一如馬可波羅遊記中描述的東方世界,黃金鋪路、香料洗澡那種感覺,引起歐洲土人們無限嚮往一樣。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古墳時代

可是有的人嚮往好生活,就靠自己努力,有的人嚮往好生活,就開始動歪腦筋,日本就是這樣的國家,看到老鄰居生活安穩,平安富足,內心不平衡了。

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全國各地,因此被稱為“古墳時代”。國家統一了,統治者的野心卻沒有統一,怎麼辦,那就拿鄰居開刀。

在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同時也是日本古墳時代,日本歷史上第14代天皇仲哀天皇的皇后、第15代天皇應神天皇的生母神功皇后開始遠征朝鮮。

仲哀天皇在位第八年,因記恨熊襲建宮時未進貢,決心起兵討伐。可是在與群臣討論作戰計畫時,神卻託付皇后之口,說到熊襲之地貧困不值一戰,反而海外的“處女之睩”,即新羅國,遍地金銀綵衣。如以天皇御船與大田祭之,則兵不血刃可收其地。天皇自高處眺望卻不見其地,始終未依神意出兵,因而激怒神而於來年逝世。

來年10月,皇后正式攝政,並於隔月埋葬先皇於河內國長野陵。齋戒完皇后回宮,便親自祭神以圖西征。為驗神靈之語,她以海水洗髮,結果頭髮分成兩邊。皇后因此結髮為髻,扮成男子相貌,並對諸臣宣告征討之令,準備親征新羅。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神功皇后出征

當年九月,皇后召集兵士進行操練。為表達遵從神旨,皇后親自向大三輪神社獻上刀矛,並要求大軍嚴守軍紀不畏戰。同時,身懷六甲的皇后為求他日凱旋能順利回國生產,將石頭綁在腰上以期和魂能保佑船隻。隔月,大軍出海,由於風向配合,且無任何意外發生,全軍順利抵達新羅。

由於事發突然,加上皇后軍隊士氣高昂,毫無準備的新羅王看到大軍前來便以為全國已無能戰之兵,只好穿戴素服,自備白旗到皇后船前請降。皇后給予新羅王不殺之恩,並率領大軍入國都蒐括一番後親自將矛插在新羅王宮前,要新羅王每年朝貢,隨即同大軍載著八十艘戰利品回國,而新羅以外的百濟、高句麗聽到皇后之威,也相繼入朝進貢。返國後兩個月,皇后於筑紫產下一子,即日後的應神天皇。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日本書紀,純中文

在《日本書紀*卷09 神功皇后》中記載:冬十月己亥朔辛丑、從和珥津發之。時、飛廉起風、陽侯舉浪、海中大魚、悉浮扶船。則大風順吹、帆舶隨波、不勞㯭楫、便到新羅。時、隨船潮浪遠逮國中、卽知、天神地只悉助歟。

新羅王於是、戰々慄々、厝身無所、則集諸人曰「新羅之建國以來、未嘗聞海水凌國。若天運盡之、國為海乎。」是言未訖間、船師滿海、旌旗耀日、鼓吹起聲、山川悉振。新羅王遙望、以為、非常之兵、將滅己國。

讋焉失志、乃今醒之曰「吾聞、東有神國、謂日本。亦有聖王、謂天皇。必其國之神兵也。豈可舉兵以距乎。」卽素旆而自服、素組以面縛、封圖籍、降於王船之前。因以、叩頭之曰「從今以後、長與乾坤、伏為飼部。其不乾船柂而春秋獻馬梳及馬鞭、復不煩海遠以毎年貢男女之調。」

則重誓之曰「非東日更出西、且除阿利那禮河返以之逆流及河石升為星辰而殊闕春秋之朝、怠廢梳鞭之貢、天神地只共討焉。」時或曰「欲誅新羅王。」於是、皇后曰「初承神教、將授金銀之國。又號令三軍曰、勿殺自服。今既獲財國、亦人自降服。殺之不祥。」乃解其縛為飼部。遂入其國中、封重寶府庫、收圖籍文書。卽以皇后所杖矛、樹於新羅王門、為後葉之印、故其矛今猶樹於新羅王之門也。

爰新羅王波沙寐錦、卽以微叱己知波珍幹岐為質、仍齎金銀彩色及綾・羅・縑絹、載於八十艘船、令從官軍。是以、新羅王常以八十船之調貢於日本國、其是之緣也。於是、高麗・百濟二國王、聞新羅收圖籍降於日本國、密令伺其軍勢、則知不可勝、自來於營外、叩頭而款曰「從今以後、永稱西蕃、不絕朝貢。」故因以、定內官家屯倉。是所謂之三韓也。皇后從新羅還之。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神功皇后伐三韓

三韓征討令神功皇后信心大增,野心急劇膨脹,妄圖趁著中國的三國內亂時期如征服新羅一樣進行如法炮製,不戰而征服中國。但是看到曹魏兵強馬壯之後就慫了,表示要俯首稱臣,向曹魏納貢。

皇后攝政三年,立親身皇子譽田別尊(即日後的應神天皇)為皇太子。攝政三十九年遣使赴中國進貢,來年受倭國奉詔書、印綬,封了神功皇后為“親魏倭王”,還賜了一塊玉璽作為日本的臣服證明。

攝政第四十七年,百濟遣使入貢,與新羅使者一同入朝。由於新羅貢物又多又好,百濟貢物卻又少又劣,皇后同太子質問百濟使者。使者卻答覆其貢物於途中被新羅劫走且使者被殺,而新羅又以其貢物冒充本國貢品。為此,皇后與太子遣使指責新羅。

皇后攝政四十九年,皇后遣荒田別與鹿我別率軍,準備再次討伐新羅。然後又派木羅斤資與沙沙奴跪率領的援軍赴朝,兩軍於卓淳會師後直攻新羅並大破之,接著平定鄰近七個地區,然後在登闢支山上與百濟王父子率領的軍隊會盟,於是附近的四個部落相繼前來稱臣,大和軍隊厚禮謝百濟。自此,百濟開始定期入貢。

皇后攝政六十二年,新羅王未入朝進貢,皇后派遣襲津彥討伐新羅。攝政第六十六年,再度赴中國入貢。皇后攝政第六十九年於稚櫻宮駕崩,享壽一百歲,來年葬於狹城盾列陵。而她侵略中國的意圖也始終沒有達成。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日本天皇

這應該是歷史記載上日本第一次以國家名義進行侵略擴張了。而神功皇后的路子基本上也奠定了後期日本侵略的步驟:入侵朝鮮半島,以朝鮮半島為跳板和基地繼而侵略中國。這也成為了日本千百年來的既定國策,無論是誰當天皇,中國都要侵略。中國厲害了,那就稱臣納貢,亂了,就想辦法幹他一票。

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大地打仗打的是一塌糊塗,五胡十六國、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幾十個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打的是不亦樂乎,可偏偏就有一點,內戰內行,外戰也是內行,北上到南下,就沒幾個少數民族政權起得來的,最後依然是漢人當家,日本儘管看到打仗打的一塌糊塗,可就是不敢貿然上岸。

在南北朝時期,421-502期間,日本天皇遣使12次,均是為了請求爵號,據此南朝各國授予日本天皇“使持節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流過諸均是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南朝史書中提到的無謂倭國國王,根據天皇譜系對仗,分別是仁德天皇、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朝鮮三國

倒是朝鮮永遠是第一個倒黴,公元600年(推古八年)春2月,新羅與任那(當時被日本控制)相攻。推古天皇以境部臣為大將軍、穗積臣為副將軍,率領萬餘軍隊,渡海為任那進攻新羅。倭軍攻下新羅五城,新羅王求和,割讓多多羅、素奈羅、弗知鬼、委陀、南迦羅、阿羅羅六城。推古天皇招回朝鮮半島上的軍隊後,新羅重新進攻任那。

公元602年(推古十年)春2月,以來目皇子為擊新羅將軍,率軍二萬五千人準備進攻新羅。夏四月,擊新羅將軍來目皇子到達筑紫,進屯島郡,聚集船舶運軍糧。六月,來目皇子病重,以至此次新羅征伐中止。

公元607年(推古天皇15年),派遣小野妹子(注意,不是那個微博紅人小野妹子,人家是正兒八經帶把的)為遣隋使。過去倭國向中國派遣使節,是為了從中國皇帝那裡獲賜政權的正統性,此次小野妹子出使,第一次是以強調日本的獨立性為目的。第二年開始讓留學生、留學僧與入隋使節同行。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小野妹子

而此時上交的國書也很有意思,日本使者給隋煬帝的國書說"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稱日本君主為"日出處天子",稱隋朝皇帝為"日沒處天子"。隋煬帝看到後不高興,對鴻臚卿說:"蠻夷的書信如果有無禮的,就不要拿來給我看了。"

據說600年的時候倭國也派遣過遣隋使,還上表稱臣,下面是小編找到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臣聞天地所覆載,日月所照臨,四海萬國,棋佈星羅。民生其間者,萬類千種。其殊風異俗,不可遍舉悉識,惟文軌之所通,載籍之所存,其國俗物產,世代變革,可得而考焉。其最大者為隋,地廣人多,自上古聖賢之君法天為治,以道德仁義化導其民,典章制度大備,下及近古,而其禮儀文物,人才財用,亦非諸國可比。自大隋前,秦、漢之裔雖有歸化者,而未聞有通使者。

伏惟大隋皇帝陛下,如天如日,照臨萬邦。至治過於堯舜,聖德超邁三皇。稟靈上帝,受命昊天,合三陽之期,膺千祀之運。往者周室頹毀,區宇沸騰,聖策風行,神謀電發,端坐廊廟,盪滌萬方,俯順幽明,君臨四海。擇萬古之典,無善不為,改百王之弊,無惡不盡。臣海東一蕃,甚慕陛下,遣使詣闕,誓守臣節,願傾我倭奴國渺渺之力甘效犬馬之勞,千秋萬世永為大隋天子之臣妾。

我夷人僻在海隅,不聞禮義,弊邑多虞,鼓角未息。禹貢山川之外,身在東陬;洛邑天地之中,心馳北闕。茲遣正使副使,謹捧方物,統承寵光;冀推丹衷,仰望聖慈,曲賜素察。謹表以聞。臣東夷倭奴國國主大君阿每多利思比孤,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維大隋開皇二十年,歲次壬戌四月戊申朔,八日乙卯。上表大隋皇帝陛下。

可就這麼對中國表示自己誠惶誠恐,誠心拜服的表書過後,日本人馬上又換了一副嘴臉。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白江口之戰

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朝鮮半島的高句麗聯合百濟進攻新羅。新羅國向唐廷告狀,說高句麗、百濟、靺鞨連兵攻取新羅三十多城。唐廷下詔勸和不聽。作為帝國仲裁者,唐廷於660年(顯慶五年),詔派左衛大將軍蘇定方等人率兵攻討。

顯慶五年(660),唐高宗派左衛大將蘇定方統水陸軍13萬人,從山東渡海,進攻百濟。很快,在唐羅聯軍攻擊下,百濟王扶余義慈投降,"平其國王部、三十七郡、三百城,戶七十六萬。"百濟滅亡。

唐朝在百濟設熊津、馬韓等五個都督府,擇其酋長管治。同年十月,一行囚俘至京城長安,"詔釋不誅"。

百濟沒了,可是皇族子弟還在。滅百濟後,唐朝大軍振旅而還,留下郎將劉仁願率數千唐兵留守百濟城,並派左衛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赴任半途,王文度病死,詔以劉仁軌代之。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鬼室福信

百濟僧人道琛和大將鬼室福信見留守唐軍勢力薄弱,只有不到一萬人,就聚眾反唐,佔據周留城,掀起百濟復國運動。一時之間,百濟全境都起來響應。鬼室福信積極向日本求援,迎回扶余豐璋做新的百濟王,並且與唐朝新羅聯軍開展戰爭。

中大兄皇子認為這是恢復倭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特殊地位的良機,將滯留在日本做人質的百濟王子扶余豐璋送回百濟,與齊明天皇一起,親臨九州指揮軍事。齊明天皇那副老胳膊老腿經不起長途奔波折騰,於661年8月24日(齊明天皇7年7月24日)去世於筑紫。

然而,大軍在外,西征已箭在弦上,中大兄皇子只得暫時稱制,指揮戰事。於是,日軍開始分批向朝鮮半島進發,首先是五千先鋒部隊護送百濟王子扶余豐璋抵達百濟復國勢力的據點——周留城。

同時,前將軍上毛野稚子率軍迅速攻佔新羅的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羅與唐軍的聯繫通道受到威脅。緊接著,中軍、後軍也陸續跨海而來,後將軍阿倍比羅夫更是日本第一的勇將,《日本書紀》記載其曾率水軍北上,三次“討蝦夷”、“徵肅慎”,戰功赫赫。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大唐軍威

不久,由孫仁師率領的七千名唐朝援軍也渡海到達熊津,與劉仁軌會師。劉仁軌與諸將制定了進攻周留城的計劃。劉仁願和孫仁師以及新羅王金法敏率軍從陸路進攻;劉仁軌,杜爽則率領唐水軍並新羅水軍由熊津江入白江口,溯江而上,從水上進攻。

此時在朝鮮南部戰場上(北部戰場上唐軍與高句麗軍已進入僵持階段)之日軍已經達到了三萬兩千餘人,而唐軍僅原百濟駐軍不足萬人加上高中派遣的援軍熊津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孫仁師所部七千餘人,總計約一萬三千多人。於是,決戰開始了。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唐軍商議先攻水陸要衝加林城,劉仁軌表示,“加林險固,急攻則傷士卒,緩之則曠日持久,周留城虜之巢穴,群兇所聚,除惡務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諸城自下。”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名將劉仁軌

於是,孫仁師、劉仁願外加新羅王法敏帶陸軍進逼周留城,而劉仁軌與別將杜爽、扶余隆帥水軍自熊津入白村江,朔流而上,夾攻周留,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而當劉仁軌的水軍到達白江口的時候,遭遇了日軍大部隊“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唐軍百七十艘戰船在劉仁軌指揮下列出戰鬥隊形,嚴陣以待。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日軍先耐不住,衝向唐軍船陣。當時唐日兩國的造船技術相差太大,兩軍現役戰船那是有代差的,唐軍戰船高大堅固,日軍小船根本不是對手,雙方戰船一接觸,日軍立刻處於劣勢。日軍孤注一擲,爭先恐後毫無次序地衝向早已列成陣勢的唐軍,劉仁軌見日軍軍旅不整,蜂擁而至,便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日軍圍在陣中。日軍被圍,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

接下來就是一邊倒地殲滅戰,《通鑑紀事本末》寫到:“(唐軍)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濟王豐脫身奔高麗,王子忠勝、忠志等率眾降”。《日本書紀》則寫到:“日本水師捨身突入唐陣,唐軍從容左右迎擊,縱火焚日船。。。。。須臾,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甚眾,舮舳不得迴旋”。日本三萬多大軍算是徹底完蛋了,百濟復國也化為泡影。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白江口之戰

海上大敗,百濟、倭奴陸軍也抗不住唐、新聯軍的進攻,被殺得人仰馬翻。扶余豐脫身而逃,唐軍最終是"獲其寶劍",這個"百濟王"竟不知所之,人間蒸發了。周留城內拒守的百濟王室扶余忠勝、扶余忠志兄弟知道大勢已去,率城內守軍、士女以及未被殺掉的倭奴兵將,"一時並降",一系列小矬個子軍將,通通跪伏於泥淖之中,聽憑唐軍與新羅軍發落。

日本失敗並且感到唐朝的強大,派遣一批批遣唐使到中國唐朝的長安等地觀摩學習。此時,中國開始對日本提出是”日出之國“的說法,稱呼對方為日本人,也稱為倭人(從漢朝一直到此時,對日本人的稱呼往往用”倭人“)。

此時敗了是敗了,但是日本人從未放棄過征服中國的野心。天智天皇一看打不過,那就學人家的好的,厲害的。一場早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運動開始了,日本舉國之力派遣大量人員來唐學習,也就是所謂的遣唐使,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全方位學習唐朝政治、軍事、文化、農業、宗教、手工藝乃至民風等各種知識,這一學就是數百年,甚至仿照長安建造了京都。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抵達唐朝港口的日本遣唐使船

只是越學習,越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越覺得中國地大物博,反觀日本小國寡民,越來越想將中國大地據為己有,但是一直沒有行動。從唐一直到宋,中日兩國一直相安無事,但是唐代結束後,遣唐使也就戛然而止了。

到了日本的平安鎌倉時代,宋朝在對日關係上一直持積極態度,日本僧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中國後,宋朝皇帝往往都親自接見並賞賜豐厚禮物,對他們在中國的禮佛活動給予多方關照。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日僧仲回搭乘宋朝商人孫忠的商船回國,宋神宗得到報告後專門讓孫忠攜帶“國牒”及賞賜的禮物遞交日本朝廷,因公文中有“回賜”的字樣,日本朝廷反應冷淡。

2年後,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的宋神宗再次讓宋朝商人黃逢借經商之機帶“國牒”赴日,日本朝廷連續5次召開公卿會議商議對策,最後決定依舊“冷處理”。又過了一年,宋朝第三位“商人使者”黃政又帶著“國牒”來了,日本朝廷才勉強出具了一份回牒。

在日本《大宰府天滿宮史料》等史籍中,“大宋牒狀到來”等字樣多次出現,據梳理,北宋時除宋太祖、宋英宗和宋欽宗外,其他皇帝均以各種形式向日本朝廷及有關方面發送過文牒,但日方的態度一直相當冷談,雙方的正式外交關係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以至於這一時期的中國史籍在涉及日本時內容都較為簡略,《宋史》雖然有《日本傳》,但2/3的篇幅記述的是日本僧人的資料,其餘是兩國商人活動的記載。

宋朝的經濟很發達,商業更為繁榮,日本政府卻不願與宋朝發生官方往來,在經濟上自身也會受到一定損失,但由於包括走私在內的民間貿易很活躍,雙方實際上的經濟往來依然表現得很突出,中國商人對日貿易的積極性很踴躍,他們分別從吳越、建州、泉州等地出發,頻繁地往來於中日之間,據日本學者梳理,僅978年至1116年的38年間,出現在日本史籍裡的宋朝商人和商船就有90多次,湧現出孫忠、鄭仁德、朱仁聰等一批知名的對日貿易商人。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清明上河圖

奇怪的是,此時的日本依然沒有趁機對中國發動進攻,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其實是打心底尊敬宋朝,覺得宋朝還是中華正統。

宋朝的筆記《清波雜誌》中就有記載,其時“倭國(日本)一舟飄流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人悉被髮,遇中州(我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意義就是說其時的日本爭相來到宋朝“借種”。他們對我國是充溢敬畏乃至崇拜的,又怎會兵戎相見呢?

在1279年,宋軍崖山戰敗,有十萬人自殺殉國,以至於在宋朝滅亡後,消息傳到了日本,日本舉國痛哭,上至天皇、幕府將軍,下到低級武士、平民無不哀悼,舉國上下皆穿孝服面西而跪長達三日之久,以此來哀悼大宋王朝的滅亡。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崖山海戰

小編倒是同意另外一種說法,便是宋朝即便被北方少數民族打壓,但是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依然不是日本可以比擬的,軍事科技水平也有長足進步,使用霹靂炮、震天雷、引火毬、鐵火炮、火箭、火毬、火槍、火炮等火器,逐步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

宋朝的水師、步兵都不是日本小小島國可以比擬的,弱宋也不可能存在這麼多年,交那麼多歲幣花錢買平安。加上日本當時雖說相對平穩,但是軍閥割據依舊混亂,家裡都不安寧,還想對外擴張,搞不好就得死在海上了。

不過從鎌倉幕府開始,日本成功確立了所謂的“武士道”,為接下來日本大規模對外血腥侵略與擴張埋下了伏筆。尤其是宋朝滅亡之後,對日本造成的震動更是堪比大地震,如此強大的國家居然被蠻夷滅亡了,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再加上元軍三次遠征日本都被颱風打回,日本人覺得自己比蠻夷不知道先進多少,又有神助,壓抑已久的帝國夢又重新在他們的內心開始復甦,對外擴張的策略也不斷完善。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足利義滿

不過此時的日本依然對中國懷有敬畏之意,室町幕府第三任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自1374年起曾數次嚮明朝派遣使節。1374年和1380年,足利義滿以"日本徵夷將軍源義滿"的名義嚮明朝朝貢,要求與明朝貿易。

然而明朝拒絕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是明朝認為"大覺系"的"日本國王懷良"(或作良懷)才是日本正統君主,而"持明系"則是亂臣。足利義滿是"持明系"的軍官,更不應與之通交。因此在明太祖在位期間,明朝拒絕了同室町幕府的貿易。

1401年,足利義滿又以"日本國准三后源道義"為名,遣博多的商人肥富、僧人祖阿赴明朝。當時懷良親王勢力衰落,建文帝封義滿為"日本國王",並要求足利義滿取締倭寇。在使者返回日本之際,明朝發生了燕王朱棣奪位的靖難之變。

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後,派遣使臣分赴四方。永樂元年(1403年)琉球、日本、暹羅各國使節到中國朝貢,建立了宗藩與冊封關係。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倭寇

1404年,足利義滿又遣使赴明,賀冊立皇太子。當時對馬、壹岐一帶的倭寇騷擾明朝沿岸,明成祖要求足利義滿進行抓捕。義滿發兵殲滅倭寇,獻倭寇首領20人。 足利義滿頻頻入貢,同時受明朝封賞,與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明朝對日本頒發勘合符(一種類似存物牌的證明),日本以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明朝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日本正式承認自己為中國的藩屬國,從此之後,直到明朝滅亡,中國一直是日本的名義宗主國。

但後來的日本政府對明朝的態度又恢復了原來的姿態,即不願意一直以藩屬自居,而認為兩國是對等的兩個國家。因此引起了明朝政府不滿,於是斷絕了與日本的貿易往來,日本失去了中國商品的輸入,於是對明朝的走私逐漸瀰漫。

後來又恰逢戰國亂世,大量戰敗的武士、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浪人、海盜,加上中國沿海的部分居民,在大海上肆意橫行,形成倭寇。日本很多大名也暗中支持倭寇搶劫中國商品,既然貿易不成,就用搶的。不過後來明朝實行海禁,倭寇逐漸被肅清。

戰國時期,豐臣秀吉曾經統一日本,因為其出身低賤而內心的自卑使得他有非常強的野心和狂熱。希望建立前所未有的功勳來彌補自己低賤出身的尷尬。當上“關白”以後,一方面國內已經沒有敵人,另一方面也為了削弱九州大名的實力,他要求各大名一起出兵從朝鮮開始攻擊大明,妄圖將天皇遷都北京,立下不世之功。但是他狂妄的野心在朝鮮就被粉碎。

中日恩仇錄——日本為何如此熱衷侵略中國

侵華日軍

日本人的野心在一次次的戰鬥中被不斷放大,對中華大地的渴望不斷放大,屢敗屢戰,卻一直以滅亡中華為己任,以中華正統自居,給中華民族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吾輩當謹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