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所有的生意真的可以在微信里面重新做过一次。

目前,微信主要业务包括:公众平台、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搜索。2018,微信生态迎来蓬勃发展:小程序2周年,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小游戏大力鼓励创意,生态内出现了越来越多优质的创意小游戏;微信支付在持续深化商业数字化能力的同时,也展现出其多样性的一面,让智慧生活理念进一步下沉和普及;企业微信与微信消息互通内测,成为企业专属内外部连接器……

根据微信团队发布《2018微信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微信与WeChat合并与活跃账户数达10.82亿;消息日发送次数450亿,较去年增长18%;音视频通话次数达4.1亿次,较去年增长100%。在出行、零售、餐饮、公共服务领域,2018年每月支付人数都较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社交到商业,微信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另外,2018年,微信创造就业岗位超2200万个,其中小程序拉动就业超过180万,较去年增长近80%。

微信7.0版除了界面设计上更简约,在功能改版上动作幅度也颇大,比如上线“视频动态”、微信公众号“点赞”升级为“好看”、可以给“单聊”设置强提醒等。微信7.0更新后对于对于微信的未来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对于微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了明确的目标。

腾讯的大背景之下,微信为了实现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将发展方向助力产业与消费。从大的战略层面看,已形成更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的目标。

与腾讯云切入产业互联网的角度不同,微信to B业务与to C的功能密不可分。微信不光想要提供服务,还在做连接。

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微信面向B端用户的内容,远远超过了C端用户,这展示出微信对生态建设的态度和To B业务拓展的决心。这也是腾讯调整组织架构,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后,腾讯对外活动相应做出的调整。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私密性、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集中了移动通信和网络通信的绝大多数功能优势。微信也是熟人社区,能够获取更加真实的客户群,且易于传播和推广,使得微信营销具备天然的营销属性。

随着微信功能的日益强大,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已经全面覆盖人们的生活、工作。微信几乎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进一步优化微信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地保障微信用户合法权益,微信官方就已经发布了《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等多个平台规范。

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只有符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范的要求,微信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

近日,就有相关媒体曝出商家利用社交媒体兜售微信号的违法行为。商家将所售微信号分为新号、老号、半实名和实名绑定支付软件等不同类型,单个叫价58元至500元不等。而买卖微信号背后,则牵出诈骗、非法开展股票博彩、色情行业等“灰色”利益链。部分嫌疑人通过一人掌握多个微信号,建群、参与群聊、“自说自话”的形式,营造高收益假象,进行诈骗。

微信团队表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对非法荐股行为进行专项清理并持续打击,对微信群进行限制群功能处理,对个人微信账号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限制登录等阶梯式处罚。

同时,针对在一个设备上同时登录、使用多个微信账号,利用微信外挂工具组织赌博平台,恶意引导用户参与赌博并从中收取平台使用费等“外挂”行为,微信团队称将依据违规情节进行处理。

微信公众平台的能力不断开放完善。其中,2015年上线原创保护功能后,不断进行功能更新和升级,并且逐步上线了图片原创保护和视频原创保护,形成了尊重版权、保护原创的良性生态。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开放近50项功能,为广大公众号运营者提供多样化的能力支持。

微信7.0升级之后,公众号文章底部“点赞”改为“好看”。点击“好看”可以将文章深度关联“看一看”栏目,是此次7.0版本更新的第二核心。“看一看”原来便曾叫做“朋友圈热文”,之前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而这次的更新,首先更像“朋友圈”了,其次也更像“热文”了。

当下朋友圈等渠道的宣传效果已日渐降低,各类自媒体的内容打开率也一降再降,微信中急需更加垂直的场景来重新唤回用户对内容的关注,此次“看一看”的改版更新,不仅可以增加优质内容的曝光机会,而且可以缓解朋友圈的宣传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微信各方面的生态得到制衡,因此很可能重新焕发第二春。

越来越多微信公众账号正尝试做内容电商。“内容即产品,产品即内容”,如果用产品思维去看待微信自媒体,内容是获取流量的手段,而点赞、评论则保证了流量的“活跃、留存”,电商最终实现“购买-重复购买”的交易闭环。微信公众账号内容的背后是价值观认同和社群延伸。

这意味着,商品让内容和用户之间产生“实体”连接。关注、阅读,只能算读者,而成为粉丝意味着更多价值观的认同、行动的追随。目前,许多微信公众账号尝试每周固定做电商推送,不仅扩充了内容的丰富度,粉丝也逐渐形成购买习惯,从内容“种草”到商品“拔草“,转化率越来越高。

微信公众账号主要是用来输出内容的,通过高频高质量图文、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等来加强用户的认知。当用户关注公众账号以后如何去沉淀用户,留存、转化才是关键。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如果长期关注一个公众号,那必然是公众号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是有用或者有价值的,所以,如果想要留存用户, 就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持续的为他们提供有用、有价值的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还可以利用个人号、社群、小程序等来沉淀用户,通过文案把用户沉淀到个人号,或者引流到微信群、小程序里面再去做裂变。

小程序是未来,未来该如何布局

目前小程序经过过去的一年成长,日均用户使用频次增长了54%,1年提供了超过1000亿人次的商业和政务服务。微信的人透露,小程序累计从创造了超过5000亿元的商业价值。对于年龄阶段,从数据看来,老年人喜欢养生,闲空的时候也看新闻,而整体的数据里面,在10.8亿的月活跃用户里面,中老年用户为6800万!

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小程序自上线以来,也获得了众多用户的喜爱,截至2018年11月2日,人均使用超过20个小程序,政务服务类小程序半年内共服务6.5亿人次,近半年,小程序日交易量也提升142%。小程序的能力不断在开放,应用领域也愈发广泛,连接的场景正在不断增多。

在未来,小程序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服务平台,能够去引入更多的服务类型,去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场景之间的需求。腾讯云宣布,将推出总价值超过10亿元的“小程序·云开发”资源扶持计划,为超过100万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免费云开发资源扶持,全面助力开发者打造优秀小程序。小程序团队也将陆续推出更精准的行业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数据分析及运营方案,以及提供包括激励视频、插屏广告、个人小程序变现等全新的盈利方式,让行业用户可以更快获得商业支持。

微信将为小程序提供更多曝光机会,如增加新的发现方式,发力新的搜索方式,让用户搜索直达内容,以及迭代新的“附近的小程序”功能等。

此外,还会去优化在合作中的各个环节,让合作更加简单高效。首先做信息互通。信息互通意味着,以后个人服务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需求,做定制化的电商小程序可以在这里发布需求。小程序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个人开发者、普通商户和服务商连接起来。

同时,整合各类服务,通过一些行业分类的检索,让大家更便捷发现想要的各种服务。有了信息互通,有了便捷发现之后,希望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我找到服务商主页跟他聊一聊我的需求,同时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内帮助大家去完成合作。

除了更丰富的合作和更高效的合作,如何帮助判断哪些服务商适合自己,小程序后面还会提供更详细的服务信息,让更多优质的服务被发现,帮助大家去选择更优质的服务。在未来,自己使用的服务,可以去服务提供方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去参考其他人对他的评价,而且微信平台也会提供小程序包括服务稳定性的数据供参考。平台建立自己的信誉体系,每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成长卡,每一个开发者在这里有一个荣誉体系,提供他在平台内运营情况和违规记录,帮助大家判断哪些服务商适合自己。

在2019年还将评选个人优质小程序,扶持一些个人开发者。同时去建立每一个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的粉丝机制,也就是说以后每一个个人和企业在社区能够有自己的粉丝,希望培养更多的社区网红开发者出来。

为了刺激和把小程序的市场弄的回暖,现在微信开始释放小程序的广告以及个人的小程序变现能力,这个其实也是对于2019年低迷现象的一种手段吧。

小游戏未来可能是一个大的红利点

一个总体的数据:目前小游戏的月度活跃用户为4亿,据说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游戏规模也是4亿多。而这个4亿用户里面男女比例是5:5,而他们公布,优秀的游戏的次留是60%,三十留是43%,七留是54%,而实际其实真实的做小游戏的开发或者公司表示,最多就是15-18%而已!

另外就是提倡了创意和原创。不过对于小开来看,小游戏这个东西并不是大家所看到的那么健康,甚至是回到所谓的小程序上面甚至公众帐号上面,有的玩法更加刺激:18年花1亿投放广告,而这个资金也是外面的公司垫资,付一定的利息,账期在3-6个月左右。这种玩法有的可以赚到钱也赚到粉丝,但是有的1亿下面还有6000万的坑!

小游戏是小程序的一个类目。它即点即玩,无需下载安装,体验轻便,你可以和微信内的好友一起玩,比如PK、围观等,享受小游戏带来的乐趣。

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从技术、游戏品质、到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目前小游戏可以说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微信的平台载体有多大、用户量有多大,小游戏的市场规模就有多大。

微信小游戏新游种子孵化计划,也叫扶持计划。种子计划在对中小开发者就流量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取舍上有很大帮助。比如当一个产品有了至少几千或者上万的初始种子用户,他就能初步知道用户是怎么看产品的,产品口碑是怎么样的。简单算一个账,给一个作品一万的孵化种子用户,是否通过玩法形成十万,把用户留下来,好的产品可以做到10%,那么你能做到百分之几,这是好的循环。好的商业生态,因为有DAU,所以有循环。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态,未来会越来越好。

今年小游戏优惠政策仍会延续:分成比例包含道具内购收入50万以下不分成。这是让更多开发者的创造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现在国内手游市场的流量红利已经不复存在,而头部手游和大厂又垄断了大量用户的时间。

小游戏平台本身需要借助庞大的流量来构建,微信小游戏的爆发,依托的也是微信这一个用户量顶尖的平台。

流量在哪里,游戏从业者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在微信小游戏开了个好头之后,相信接下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游戏”平台,这或许将是一个千亿级市场的未来。

微信支付的人说做的好的第一个是扫码购,有些门店,用了通道优化之后可以从每天的使用量从2%到12%,有使用扫码购和无扫码购相差5、6倍。

目前微信支付活跃用户是8亿,去年是6亿。从微信支付这里得到一个数据:2018年上半年出境游人数7131万人次;2017年中国出境游消费总额为169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20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以来,中国出境游人均单次花费基本维持在1.3万元。

从2016到2018企业微信的变化:从企业的专业通讯工具到连接微信生态,这句话确实一个这样,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钉钉走在前面,而企业微信确实压力比较大,所以需要借助微信的力量。但是从目前企业微信开放的能力或者做的功能来看,还是比较拘谨的,并没有像钉钉那样的直接明了。

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其实感觉小龙很想把企业微信作为企业营销管理的基础,而不是单纯的在微信上去做东西。昨天晚上我还在跟同事感慨,说微信在做基于地理位置的餐饮推荐,实际我们感觉就是微信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微信也不再是工具,而是一个大的生态,而微信很多新的功能点实质其实也并没有真实的解决一些问题。

企业微信团队表示,2019年,企业微信还将进一步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深化连接概念并落地到具体的功能,触及到细分领域的每一环,以独特的方式连接产业、服务产业、也服务于人。

微信8年,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这种变化是由刚需进阶到高体验感,再转到高效与如今因宏观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导致企业要寻求的增量增长。实现企业内外关系链的各个环节和角色进行统一管理,高效办公、拓展业务,让管理体系更加立体、统一和平台化,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形态。

目前,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大佬都把目光放在移动商务领域上,落后一步的百度,现在也快马加鞭的加入到移动办公领域,以移动办公为切入点进入市场,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蓝海。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7年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7000万家,在中国企业比重中占到了97%以上。但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邮箱、OA等系统,企业IT化停留在相对原始的阶段。

未来,企业微信继续强化作为“企业专属内外部连接器”的能力,进一步释放与微信的互通,帮助企业更好的连接微信生态,助力企业击破转型路上的各种壁垒。实现企业内外关系链的各个环节和角色进行统一管理,高效办公、拓展业务,让管理体系更加立体、统一和平台化,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形态。

总之,企业微信背后10亿的微信用户数是企业微信抗衡钉钉最大的武器。同时,落地到企业服务类产品,需要“对症下药”地提供面向企业的私有化和个性化部署。自2015年至今,腾讯在企业服务方面的布局几经调整,对待企业用户亦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如今就看双方谁能争取更多的企业用户。

总结

从个人用户角度来说,微信希望成为每个人最好的朋友;从平台角度上来说,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希望成为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产品。

2018年,微信创造就业岗位超2200万个,其中小程序拉动就业超过180万,较去年增长近80%。随着微信生态日益壮大,围绕小程序、公众平台、企业微信、微信支付聚集了大量开发者、运营者、服务商等生态合作伙伴,微信也始终在与这些合作伙伴同行,共创价值。

微信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数字经济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在政务、扶贫、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和其他众多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互联网+”成果,截至2017年4月,微信“城市服务”覆盖中国大陆362个城市。

微信通过公众平台、企业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功能的不断创新,从提供基础社交通信功能的原生阶段,演化至连接生活、商业、产业的开放阶段,再到连接设备、社会的系统性生态阶段,影响范围随用户规模增长、功能服务完善而日益延展。

站在微信里去链接微信外的生意,本质就是利用微信这个工具的用途、功能、优势与服务来创造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