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鉴-火炮花


黄蜀葵,秋葵,棉花葵,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大野棉花,火炮花,黄芙蓉

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以花、种子、叶、茎或茎皮以及根入药。中药名: 花: 黄蜀葵花。种子: 黄蜀葵子。叶: 黄蜀葵叶。茎或茎皮: 黄蜀葵茎。根: 黄蜀葵根。

花: 7-10月,除留种外,分批采摘花蕾,晒干。种子: 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簸去杂质,再晒至全干。叶: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茎或茎皮: 秋、冬季采集,晒干或炕干。根: 秋季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镇痛,增强免疫,心肌损伤保护,抗炎,解热。 【性味功能】花: 甘、辛,凉。种子: 甘,寒。叶: 甘,寒。茎或茎皮: 甘,寒。根: 甘、苦,寒。花: 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种子: 利水,通经,消肿解毒。叶: 清热解毒,接骨生肌。茎或茎皮: 清热解毒,通便利尿。根: 利水,通经,解毒。


主治用法】 花: 淋证,吐血,衄血,崩漏,胎衣不下,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种子: 淋证,水肿,便秘,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叶: 热毒疮痈,尿路感染,骨折,烫火伤,外伤出血。茎或茎皮: 高热不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疔疮肿毒,烫伤。根: 淋证,水肿,便秘,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痈肿,聍耳,腮腺炎。花: 内服: 煎汤,5-15克;或研末,3-6克。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油涂。

内服: 煎汤,9-15克;或研末,每次1.5-3克。外用: 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1. 肺热咳嗽: 黄蜀葵花、冬花、桔梗、黄芩、白前各9克,百合、白果仁各6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 鼻衄: 黄葵子为末,新汲水调二钱下。(卫生易简方) 3. 烫火伤: 鲜黄蜀葵叶,捣敷。(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4. 跌打损伤: 黄蜀葵根、透骨消、红牛膝、散血草、泽兰、血通、香樟根各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