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随着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倡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敢于变革,应该说是站位在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时代发展与变革中的一种文化自信、文化担当。据报道,近日田蕴章、田英章二田兄弟的书法被质疑了,中书协评说其字体呆板用墨单一,属于过气的江湖体。

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长期以来,田蕴章、田英章两先生的书法,以其习学欧体备受社会尤其初习书法的青少年所关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而中书协称二田的书法,其实只是存在字体的美感,而且是连书法的艺术性都没有入门。运用到市场之中来讲田蕴章的书法也只是符合了大众的欣赏水平,并没有艺术性。

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书法家田蕴章作品

据了解,中书协相关专业人士认为,田蕴章的书法字体呆板并且是用墨单一,缺少创新是自然的事情,而且还属于过气的江湖体。在当下文化书法继往开来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书法书法,既是按照一定的法度,更应该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和创新性,去探寻中国优秀文化元素中的原创性、审美性、艺术性。

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书法家沈鹏先生作品

儒圣孔子教育学生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是对的。但由于自古流传下来的有众多版本,所以具体出处不易考证。如果单从学习求知的角度来分析,“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这句话说尽了学习之道,也就是说读书学习不能“死”学,如果生搬硬套的话,最多得其形而未得其神,那么即使你读了一部好书,又怎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呢,就更谈不上把学来的知识灵活应用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有句古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学习要辨证地去学,同时更要学会创新,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前进。求知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这句古语对学子的启示在于,只有放宽视野,定高目标,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书法家刘洪彪老师作品

因此来说,学习书法首要之道,是学时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学习要辨证地去学,同时更要学会创新,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前进。其二,只有放宽视野,定高目标,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学习古贤,仅仅强调“取法乎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放宽视野,学会创新,才能达到甚至超过古贤的高度,社会(包括书法)才能发展和进步。

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书法家郝建中作品

对此,“文艺评论人圃叟“则认为,“目前书法界一些好为人师者,包括二田在内,只强调学生要一毫米不差地去临摹自己的字帖或少数几种名家碑帖,临摹中不准其弟子越雷池一步,不支持甚至反对学书者在学习阶段的主观创新意识,同时一面鼓吹“高手在民间”,一面又以学习取法‘砖头瓦块’上的民间书法是‘取法乎下’而加以贬斥。其后果只能是‘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如此照此传承下去,必然是其弟子一代不如一代,若全中国的学书者都走上这条狭路,中国书法百花齐放、兼容并蓄的传统就失传了,中国书法也就必然走向没落了。

中书协评说田蕴章书法:用墨单一,字体呆板,过气的江湖体

书法家牛伟作品

笔者认为,书法是书写者的精神语言,是其思想的载体、情感的表达、人格的彰显。因此,书写者抑或书法家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乃至情感旨归,都可以呈现和映证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之中。优秀的书法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的原创性、思想性、审美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