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主张抗英的除了林则徐还有谁?

独行客地图帝


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清廷主战派,人们会脱口而出两个名字: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却少有人提及闽浙总督颜伯焘。

林则徐、邓廷桢主张严厉禁烟,认同的并不多,但时任云贵总督的颜伯焘却坚定站在林则徐、邓廷桢这边。对于许乃济等人的弛禁论,颜伯焘进行驳斥。林则徐、邓廷桢在广东对抗英国人,颜伯焘隔空呐喊助威,痛骂琦善等人误国。言辞之激烈,琦善听到后,气得咬牙切齿。

颜伯焘为什么主张禁烟?他是广东人,经常回乡探亲。颜伯焘看到很多人因抽大烟而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大量白银外流,上折子请朝廷禁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0年9月,道光帝下诏颜伯焘出任闽浙总督,取代邓廷桢。闽浙不是禁烟的主战场,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英军北上入侵京师,必走颜伯焘管辖的海岸线。

颜伯焘是在道光二十一年,1814年正月到达杭州的,此时定海已被英军占领。颜伯焘告诉浙江巡抚刘韵珂:不惜代价也要收回定海,否则海疆不靖,为国家心腹之患!

受主和派的蛊惑,林则徐和邓廷桢已被革职,发配新疆。颜伯焘却上书道光帝,要求让林则徐、邓廷桢赶紧来浙江驻防,林则徐驻镇海,邓廷桢驻宁波。有人并不希望二人复出,颜伯焘却说:林则徐、邓廷桢如果不立功,请治臣之罪!

道光帝拿下林则徐、邓廷桢,结果被颜伯焘否定,这岂不是打了道光帝的脸?道光帝脸上无光,大骂颜伯焘:愚蠢!再胡说八道,连你一块革了!

颜伯焘不在乎被皇帝斥骂,他一心想杀敌立功。而且颜伯焘的对英态度比邓廷桢还要强硬,邓廷桢以守为主,遇“英夷”进犯歼之即可。而颜伯焘则在厦门大修舰船,扼守险要,准备主动进攻英军。

颜伯焘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征调兵丁,驻防要塞海岛。这些都得到了道光帝的赞赏。只是道光帝做事虎头蛇尾,不久因广州之战的失败,道光帝让颜伯焘遣散了近万名水兵,各地的炮台战舰全部停建。不过,颜伯焘下手快,花了150万两银子,把各种城防工事修建的差不多了。

虽然皇帝糊涂,颜伯焘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应战准备。

果然,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初九,英军派出36艘军舰,载着2500名士兵,336门大炮,强闯厦门的青屿口。英军是来讹诈颜伯焘的,条件是让清军撤出厦门所有炮台,让英军暂时上岸“休整”。这种鬼把戏骗不了颜伯焘,颜伯焘说要战便战,我军虽弱,炸沉几条英舰还是没问题的。

厦门清军的表现非常英勇,颜伯焘坐镇指挥,干掉6艘英国军舰。但英国海军实力强大,很快就攻下厦门。道光帝让颜伯焘不惜任何价也要收回厦门,可是以颜伯焘手上的牌面,他拿什么收回厦门呢?“好在”英军很快就撤出了厦门。颜伯焘赶紧派人“收复”厦门,然后上折子说获得了大捷,英夷吓得狼狈逃窜,老糊涂了的道光帝被骗的很开心。

实际上,这次厦门之战,清军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英军撤出厦门的损失。而之所以失败,和颜伯焘比较陈旧的战争观有关系。他倒是修建炮台,阻止了英军在海上对厦门的炮击。但是,英军是现代化军队,有强大的登陆作战能力。等英军登陆时,清军全都傻了眼,因为很少见过这种战术。

颜伯焘有些迂腐,脑袋里全是“天朝上国岂怕英夷小番”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过,颜伯焘是有气节的,比琦善强多了。面对实力强大的英军,颜伯焘没有退缩,败的很惨,可至少他敢打。

道光帝也知道他这一点,痛斥过他,但也不过罢官闲居。有意思的是,颜伯焘以罪臣身份回到广东连平的家乡,仅身边的随从人员就多达三千人,浩浩荡荡,一路上大吃大喝,所花饮食费用不知凡几。所路过县的县令无不头疼,以及心疼县里的钱袋子,像这样能吃的主,谁能供得起?

颜伯焘在家乡呆了十二年。咸丰四年(1854年),64岁(虚岁)的颜伯焘被咸丰帝重新启用,去江南办军务,围剿太平军去了。第二年,颜伯焘去世。颜伯焘在闽浙总督的任上确实为朝廷尽了力,朝廷恢复了他闽浙总督的身份,赠兵部尚书,拉回家乡安葬。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我的老家有一位在鸦片时期主张抗英的人物,叫王鼎。

王鼎并不出名,历史课本上记载一句是在鸦片战争中在圆明园尸谏。但这一句话也说明了王鼎是属于鉴定的抗英派。

虽然王鼎在历史课本并不出名,只留下了一句话。不同于林邓二人,王鼎属于大清高层官员,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一直默默支持林邓二人禁言、抗英;在林邓受到打击后,悄悄的保护林邓二人。林则徐被发配新疆,王鼎让林则徐襄办河工,想办法让他留下来,并以林立功后再借机恢复官位。可惜道光皇帝怕英国怕得发抖了。如果不是王一直支持保护,林估计连烟都禁不了就被撸下去了。

王鼎一直与投降派抗争,反对与英议和。最后在圆明园自杀,自杀也无法阻止南京条约的签订。后来在家乡故居建了个纪念馆,我还去看过。

奇怪的是王鼎纪念馆为啥把张学良也纪念进去?虽然杨虎城跟王鼎是老乡。


铯媒体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的主战派最为著名的便是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这二人坚决主张禁烟。朝堂之上的琦善等人是误国无能的主和派。主战派除了林,邓二人外还有闽浙总督颜伯焘,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浙江三总兵等等,这些人或是积极准备海防并对英军的进攻还击,或是以血肉之躯带领将士浴血拼杀。放眼当时的中国主战的并不只有这些钦差大臣,当时国内的一些有着民族气结的人民也奋起扛英:著名的广东三元里,厦门民众,浙江"黑水党"等都给予了英军沉重的打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