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农村朋友在刚刚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时,往往会感到茫然,甚至手足无措。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狄云师徒从湖南乡下进入荆州城时,也感觉到茫然无措。金庸在《连城诀》第一章以《乡下人进城》为题,为读者描写了乡下人进城的遭遇与心理。

卜垣受师父万震山差遣,向戚长发师叔发出贺寿邀请,同时转交师父所赠的锦缎面羊皮袍子。看到这个袍子,戚芳笑嘻嘻地叫道:“爹,爹,你从来没穿过这么漂亮的衣衫,穿了起来,哪还像个庄稼人?这可不是发了财、做了官么?”从中可以分辨出城里人的服饰与乡下人的服饰截然不同。

但寿宴举办时正值中秋,穿羊皮袍子会很热。戚长发为了能够比较体面地去参加万师哥的寿宴,要卖大黄牛去置买衣服。戚芳不同意。戚长发这样对戚芳说,“带了你和阿云到大地方见见世面,别一辈子做乡下人。”“爹爹也舍不得大黄。可是咱们空手上人家去拜寿,那成么?咱们三个满身破破烂烂的,总得缝三套新衣,免得让人家看轻了。”可见,戚长发所说的别一辈子做乡下人,免得城里人“看轻”乡下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普遍心理。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半个月之后准备停当,“戚长发带同徒儿狄云、女儿戚芳,来到了荆州。三人都穿了新衣,初来大城,土头土脑,都有点心虚胆怯,手足无措。”师徒三人到万家大宅前,狄云和戚芳“看见那高墙朱门、挂灯结彩的气派,心中都是暗自嘀咕。”

“心虚胆怯”、“手足无措”和“暗自嘀咕”这三个词语,非常鲜明地描写了乡下人进城的基本感受。而这种手足无措的感受,将直接影响他们面对城里人时的情感和行为。

比手足无措更令他们感觉深刻的,是进城后城里人与他们之间的心理疏离。除了服饰上的截然不同外,狄云师徒感受到的更多是人心上的隔膜,诸如逐渐看到的城里人口齿伶俐、骄傲蔑视、善于作伪、内外不一等等。这些现象集中起来,表现为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狄云在老乞丐帮助下侥幸击败吕通,为万家解了围。寿宴敬酒时,众宾客称赞狄云。这些称赞让万震山八名弟子感到脸上无光。作者这样描述:“吕通本是冲着万震山而来,万门弟子不出手,却教师叔一个呆头呆脑的乡下弟子强行出头,打退了敌人。八名弟子个个心中愤,可又不便发作。”

狄云出头固然让八大弟子觉得脸上没光,可他们更加憎恨的是,狄云是农村师叔调教出来的乡下弟子。潜台词是他们乡下人本来就比不上城里人,让本来就不如自己的乡下人出头,实际上更像侮辱。狄云替万震山出头,使万门弟子感到加倍难堪和愤怒。如果狄云是城里的名门之后,万门弟子说不定不仅不愤怒,还要来表示感谢呢。在地位上属于贱民的狄云,竟然让他们当众失脸,他们心中的失衡与恼怒可想而知。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偏激心情容易激发当事人做出报复行动。万门八个弟子,找到狄云要求比试,采用车轮战围攻狄云。鲁坤、周圻等人在狄云中剑后心理得到满足,拍手欢呼说道:“戚师叔调教出来的乡巴佬门徒,原不过是这几下三脚猫把式!”一个“乡巴佬门徒”的称呼,显示出他们对来自乡下的狄云师徒发自内心的鄙视。

狄云看到八人远去的背影,想道:“我既没得罪他们,更没得罪他们师父,为什么平白无端的来打我一顿?难道城里人都这般不讲理么?”

金庸在这些场面上,用“乡下弟子”、“乡巴佬”和“城里人”等词语制造对比感,深刻烘托出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的气氛。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成为第一章《乡下人进城》的基调。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应该不应该?从众生平等的角度看,肯定不应该。但现实中为什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呢?

戚长发师徒去给万震山贺寿,感到很紧张,甚至茫然和心虚胆怯,为什么?如果去的目的地不是大财主万震山家,而是乞丐万震山的破草屋,恐怕他们也不必更不会觉得紧张。因为去的是财主万震山的家里,这样的家庭与他们居住的乡下截然不同。他们内心对这样的环境,必然产生陌生感,并由陌生感延伸出以难以控制局面为基础的被排斥感,一切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只能手足无措。

即便戚长发师徒也在荆州城里居住,但是非常穷,那么万门弟子会看得起他们吗?恐怕仍然会看不起。万门弟子看不起乡下人狄云师徒,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缺乏以财富为根据的支付力。书中描写,拜寿晚宴时,万门弟子都是向当地达官贵人、有功名的举人秀才等敬酒以后,才向他们的亲师叔戚长发敬酒。他们行为的价值指向,是富贵,而不是辈分。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戚长发师徒是否乡下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穷人。因为是穷人,他们被富人家庭五云手万家看不起,就不足为奇了。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这样,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这个命题,实质上就可以转换成富人看不起穷人,统治者看不起被统治者。

城里是统治者的聚居区,统治者一般都是富人。实际上,城里人不仅看不起乡下人,那些在城里居住的穷人,也是被看不起的对象,即便现代世界上很多城市仍然有穷人区和富人区的划分,就是明证。

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是统治者面对被统治者时心理优越感的直接反映。这种看不起乡下人的心理优越感,显得自然而然。在财富上,乡下人不如城里人。在见识上,乡下人几乎没见过更没用过什么新潮产品,当然不如城里人见多识广。

在对权力的使用上,乡下人基本上不可能得到权力庇护,反而到处受权力压制。城里人则更容易结交官员,从而得到权力加持。如书中万震山是荆州的大绅士,寿堂中悬了“荆州府凌知府、江陵县尚知县送的寿幛”,金字闪闪,好不风光。可见,万震山家里家大势大,平时与官府联系密切。

总之一句话,统治者从各方面都占优,被统治者则各方面都居于劣势。

于是,卜垣等人看不起狄云这个乡下愣头青,就顺理成章了。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狄云师徒进城被看不起的事实,能够在当代人,特别是从农村进城工作生活的人的心理上找到诸多投射点,所以能够在读者心中引发似曾相识的共鸣。

金庸写这一章,重点是引出“连城剑法”,但客观上也描述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对比。这种对比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偶然描述,它会深刻影响到狄云后来的命运,如他因为不理解城里人的行为方式,冒然出头对付吕通,引起万门弟子的愤恨,引发后来一系列事件。

小说主人公的背景,以及由生命背景所塑造出来的认识深度以及性格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后续得失。金庸在此,用不起眼的背景描述,为后面人物命运的展开,设定了深刻的伏笔。这可能也是金庸在第一章用“乡下人进城”作为标题,所要向读者展示的背后道理。


狄云是乡下人,会被卜垣等城里人看不起吗?

【作者简介】赵泰融,写作爱好者。写作目的:探索思想并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绍给读者,希望对他们的思维有所启发。写作方向:学术、评论、小说和感悟。按照写作方向,将逐渐撰写“闻道”、“治国学”、“我读金庸”、“思想家说”、“理论小说”和“社会奋斗者”等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