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西單牛肉灣系列八——衚衕的“年味”

夢迴西單牛肉灣系列八——衚衕的“年味”

作者:馬佔順,歷任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顧問,北京市東城區作協會員。

那天,窗外飄來一首熟悉的歌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到這裡/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 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我知道這首歌是由著名演員王丹鳳主演的電影《護士日記》裡的插曲。

至今那甜美的聲音始終在我的心中飄蕩,多少記憶好像又讓我回到了那個少年時代。

過年穿新衣是我的期盼,好像也是那個時候所有孩子們最幸福的時光。因為在我小時候,國家這個大家和我們自己的小家都還是“一窮二白”,那會兒提倡艱苦奮鬥,家裡買(做)件衣服穿講究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所以過年穿上新衣服,到院裡或者是街上走上一圈,是讓我最開心的。

小時候過年,我們家幾個孩子要穿的新衣服,包括新鞋,都是由母親一個人承擔自己做的。

記得那時,在每逢過年前的一兩個月裡,父母就商量著為我們買什麼布,花多少錢,用多少布票這些“大事”。

那年,在“陽曆年”(指公曆)12月初的一個星期日,我們早早起床洗漱,早飯後,父母親領著我們幾個就出了院子再走出牛肉灣衚衕的西口,直奔西單北大街的布店或是西單商場,去為我們買做衣服的布料。

夢迴西單牛肉灣系列八——衚衕的“年味”

記得那還是雪後的第二天,衚衕裡只掃出了一條不寬的“人行道”,我們沿著這條小道,一拉溜的前後走著。屁股後邊升起的太陽,那溫柔的陽光把我們的身影照的老長,樹上的一對喜鵲可能剛剛睜開惺忪的眼睛,在我們前邊喳喳叫著好像在為我們引路。

走在大路上了,我們邊走邊說,母親告訴我們:“每到過年,孩子們都要穿新上衣服,這樣既表達一家人歡天喜地迎新年的意思,又象徵著來年好運的開始!”

處在孩提時的我們,其實就是一種心情愉悅,哪還知道過年的時候穿新衣服會有什麼講究和寓意呢?

那時候無論是買衣服還是買布料,都是要用“布票”的。我好像隱隱約約記得,每個人一年的布票是一丈二尺,就是說給你十二尺的布票,無論你長得高矮胖瘦都不管你了,如果說我長了四尺八的腰圍或是一米八以上的大個子,那我只能悠著來,看看我的布票還夠不夠用,如果布票不夠了,就看我過年前是買件新褂子(就是上衣)還是買條新褲子。我家還好,兄妹幾個個頭兒都不高,可不像現在的小胖子們一個個膀大腰圓的。

買布,自己為兒女做新衣服,既是母親的無奈,也是母親的心願!

我知道,買布自己做衣服一方面是為了省錢、省布票,但關鍵的一方面是母親用布做衣服裁剪下來的布頭,還能再給我們每人做雙新鞋子啊,可見母親用心良苦!

過了“臘八”,我們盼望的新衣服就快做好了。

夢迴西單牛肉灣系列八——衚衕的“年味”

給妹妹做的上衣總是帶點花色。去年做的是醬紅色的帶點黃、紫小花;今年的上衣就是暗紅間白,透著豔靚。而我和弟弟的新衣服總是一個顏色——深藍,這既是那個時代孩子們上學的主色調,又因男孩子們調皮身上經常沾滿塵土不顯的顏色。我們兄妹的新褲子則都是深藍色的長“條絨”,這即厚實又暖和。

現在想起來,我們那會兒在過年前,能隨時試試母親親手做的新衣服,也隨時能感受到母親對兒女們的溫暖和一片心意。

那一針一線,一個針腳和一個針腳都大小一致,如砌的磚直直的,針腳還疊著,這新衣服的針腳用手縫得跟縫紉機砸的一般整齊,可見母親的用心和她那雙手的靈巧!

過年那天穿著母親做得新衣服,心情的確不一般。放鞭炮、吃餃子、跟著父母串門拜年……

找同學去玩,同學的媽媽會問我“這衣服是你媽做的嗎?”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你媽手可真巧,做的衣服這麼好,真跟買的一樣。”我開始那羞澀的感覺頓時轉化為自豪,臉上火燒火燎的發熱。回到家裡,我會把發生的一切告訴母親,母親的臉上自然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可有誰知道,那個年代的母親們,過年前的忙碌,充滿了多少艱辛、熬過了多少夜晚?他們的心中裝著丈夫、裝著孩子,甚至他們的老人。可過年前的忙碌、過年中的歡樂,又使她們心中裝滿了多少幸福!

噢,後來我明白了,過年!這不僅僅是大人們的企盼,過年更重要的涵義,我們是過一種文化,而且這是一種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包括精神、娛樂、親情、書法、美食、服飾等綜合文化,是那樣的博大精深啊!

怪不得全國(包括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的百姓都在嚮往“過年”!

2019年元月15日

夢迴西單牛肉灣系列八——衚衕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