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時代】江蘇:調結構換動能 城鄉統籌促民生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使我國經濟發展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增強後勁。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引領下,江蘇全省上下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推進城鎮化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不久前,製造大省江蘇發佈經濟年度成績單:2018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6萬億,同比增長6.7%。

2013年以來,江蘇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從37%提高到2018年的43.8%。

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 祁飈: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要求,通過優化產業佈局,加大科技創新等一系列的舉措,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使經濟發展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增強後勁。

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 祁飈:對江蘇非常有針對性,當時江蘇應該說,產業結構偏重,產業佈局偏亂,這些都困擾著江蘇的發展,總書記看得準,看得早,看到我們江蘇經濟結構的痛處。

遵循總書記的指示,江蘇編制了《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推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先後組織實施了600多項、總投資1500多億元的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計劃,帶動全省製造業水平邁向“中高端”。

在這個車間,所有設備都實現了智能化,機械臂、智能倉儲、每件產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江蘇無錫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龍:我們通過這個手機的APP,就可以掌控我們整個生產智能車間的製造全過程,從生產效率來講,我們提高了50%,我們一次直通率從過去的80%,能提高到90%。

如今,像這樣的智能製造車間江蘇已經建設500多個示範點,全省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的同時,江蘇五年來還密集出臺政策,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在南京,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超過200個,以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在張家港,這個曾經的化工園區,如今近40家化工企業已全部關停,將轉型發展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

張家港市南豐鎮黨委書記 沈琳:按照習總書記講的,要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這個要求,對整個園區的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個生態、生產、生活協調發展的新園區。

為了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五年來,江蘇全省上下還在推進城鎮化質量提升方面集中發力。80歲的農技專家趙亞夫回憶說,2013年3月8日,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現場親耳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

農技專家 趙亞夫:(總書記說)城鎮化跟這個農業現代化要同時並舉,城鄉統籌發展 ,這個是個大問題,總書記很清楚地指出來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五年來,江蘇各地陸續出臺新型城鎮化相關規劃,從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方面,推動城鎮化質量提升。在睢寧縣姚集鎮,原來分散居住的600多戶村民,現在都住進了整齊劃一的新型社區裡。

江蘇睢寧縣姚集鎮高黨社區居民 盧雪花:之前下雨天的話出去,滿身都是泥,鞋子上都是泥,現在道路也都非常好,無論什麼天氣也不影響我們出行,環境也都非常好的。

在這個新型社區,便利店、足球場、文化劇場等一應俱全,衛生院和城裡的三甲醫院數據連通。鎮上還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發展現代農業,對於富餘勞動力則引導發展觀光旅遊、電子商務等。

江蘇睢寧縣姚集鎮高黨社區居民 張玉平:天天不閒,哪有活就是給幫忙,也有錢花,也有飯吃,啥都有,全方面。

今年,江蘇計劃在蘇北實施620個村的改造任務,用3年時間改善30萬戶農民的居住生活條件。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 周嵐:我們要求必須同步配齊公共服務,同步謀劃產業發展,同步加強社會治理,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把總書記對江蘇的要求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