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真的會實現嗎?

去年,房地產“神預言家”在我國城市發展論壇上表明:2019年的樓市將會非常複雜,將會呈現“拿著錢也買不到房”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磚家”不同,這位“預言家”作為房地產界為數不多的敢於直接表達自己思考的人,自2003年樓市放開到現在,對於樓市的預測幾乎沒有失手過。

此話一出,引起了一波輿論大潮。對於“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的情況真的會發生嗎?有人持支持意見,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贊同“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的網友們表示:

1、土地流拍率創新高

2018年全國土地流拍率創歷史新高,全國的房地產市場都出現了前幾年罕見的土地流拍現象。全國範圍全年共流拍土地1808塊,相比2017年的936塊增長93.16%。

去年下半年以來,土地市場走向低谷,流拍頻現,平均每個月流拍都超過100宗,日均超4塊,低溢價甚至底價成交成為常態。12月達到全年的頂峰值,流拍了196宗地塊。

在土地出現流拍頻發的情況下,很多開發商也逐漸收緊回籠資金,不再像以前一樣,大量的拿地,這樣肯定會導致新開發樓盤逐漸減少,市場上可以出售的一手房源也隨之減少,加上各地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強,勢必促進周邊的很多居民湧進城市,人口的增加就意味著對於住房的需求增加,所以,不但目前的房價不會下跌,反之還會因為需求量增加而上升。

預言: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真的會實現嗎?


2、樓市調控

很多人都說,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但伴隨著房產市場調控政策的不斷實施,以及限購,限售政策的執行,“買房”真的不是你有錢就能解決的。在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下,只有符合了購房條件,才能買房,否則你再有錢也是白搭。

預言: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真的會實現嗎?


3、去庫存的週期已經結束

前幾年到處報道開發商去庫存的消息,但是在2018年,在各類房產、政治,經濟工作會議上“去庫存”這三個字卻很少出現。數據顯示,我國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已經達到了近4年的新低,也就說明過去長達3年的去庫存基本結束了!

在庫存本身就很低的情況下,加上土地流拍、限購等各種因素,商品房供給量會大量減少,進而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房”。

反對“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的網友表示:

開發商“惜售潮”一去不復返,因為開發商面臨三大壓力,不得不釋放房源,因此,也不可能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房”的情況。

1、償債壓力驟增,融資渠道縮窄

眾所周知,開發商負債累累。當然,將近200個上市房企,他們有自己的融資渠道,短時間還沒有太大的資金壓力。

但除去這些上市房企,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小縣城的本土開發商,他們過去都是靠著借錢買地蓋樓起家的,現如今都到了償債高峰期,融資渠道又不斷縮窄,唯一度過難關的辦法就是賣房子回籠資金。

所以,那些中小規模開發商就算再不願意賣房子,也會為了能夠“活下去”而選擇賣房的。從這個角度來說,“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根本不成立。

2、資金槓桿不斷降低,賣房推動在建項目

對於許多開發商而言,從2016年底開始就一直在推動新的項目。這一點,從這三年來不斷增長的土地出讓金就可見一斑。

而房地產行業的週期性大家都知道,一個樓盤從買地那天到交房,基本上要差不多需要兩年時間。換句話說,此刻市場上還有在建項目,現在金融環境越來越規範,到處都在降低資金槓桿,開發商無法從銀行拿到充足的貸款,只能趕緊把房子賣掉,這樣才不至於崩盤。

因此,在建項目的資金需求是促使開發商房企積極賣房的重要動力。

3、樓市調控頻頻升級

一直以來,開發商雖然都是樓市的重要玩家,但別忘了,開發商之上還有“看不見的手”。

現如今,社會各界都在關注著開發商的一舉一動,倘若2019年真的出現了大範圍的捂盤惜售,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讓廣大剛需族買不到房子,那麼“看不見的手”會無動於衷嗎?不可能!

因此,開發商捂盤惜售,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綜上所述,“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這個論斷,更像是一種誇大其詞的說法,高估了開發商群體的實力。眼下面對著巨大的償債壓力和在建項目融資需求,以及嚴厲的樓市調控,開發商既沒有膽量也沒有能力不賣房子!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是否贊同“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