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手中的銀元

紅軍手中的銀元


紅軍長征每到一地,都要開展打土豪運動,將得來的錢物一部分分給窮苦百姓,一部分留作部隊開支,並通過宣傳紅軍革命的道理,使貧苦民眾明白紅軍幫助窮苦民眾“翻身做主人”的這個大道理。“進行了打擊土豪劣紳的鬥爭,焚燬債券,分糧分財,分發給貧苦群眾視如黃金的鹽巴,讓這一帶許多苦勞人民第一次吃上飽飯,穿上新衣。” 長征途中任紅九軍團參謀長的郭天民回憶紅軍在黔西北重鎮瓢兒井休整時寫道:“在這裡,我們擴大了新兵三百多人,籌款三千餘元,做了八百多套單衣,獲得了物資補充。”在回憶搶渡金沙江時寫道:“接到曹大興同志送來的報告,說是鹽井坪已經拿下,搞到幾萬塊錢和倉庫鹽巴……經發動群眾,開倉分鹽以後,群眾情緒十分熱烈……”

那麼,紅軍手中的銀元都做了些什麼呢?下面列舉一些。

遣散俘虜。中央紅軍長征時任前鋒部隊紅一軍團二師六團政委的王集成回憶率部智取遵義城時寫道:“最後,發給他們每人三塊銀元。雖然我們的生活很困難,沒有錢,但是對俘虜還是仁至義盡的。他們捧著銀元感激地說:‘我們當官的說你們紅鼻子、綠眼珠,殺人放火,抓著我們挖眼刨腹,我們真害怕,沒想到你們竟是最好的人,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買糧食。隨中央紅軍長征任軍委縱隊先遣司令部科員的羅通回憶到:“如果有糧食,找不到老鄉,就按市價給老鄉留下錢,寫封信再把糧食帶走。可是當我們走進老鄉的屋子,便看到在盛糧食的罐子裡,放著一些錢,錢上還留有一張字條……下面署名是一軍團一個部隊的代號”。長征中,任中央紅軍幹部團二營五連連長的肖應棠回憶巧渡金沙江時寫道:“把這些餅乾糖果統統收集起來,約有三十斤,全連一百多人,每人也只能攤到二、三兩。有的拿到手裡,三口就嚥到肚子裡,一抹嘴巴說:‘唉!太少了,還沒嚐出味兒就下去了。’有人就反駁似地說:‘不要心不足,要不是當前衛連,你能吃著點心嗎?’吃完了‘飯’,事務長計算了價錢,包了銀元,寫了張條子,仔仔細細放在賬桌抽屜裡,然後熄了燈,關好門,隊伍便繼續出發了。”

分發給群眾。長征途中參加中央紅軍,曾任二師五團三連副連長的彝族青年阿爾木呷(漢名王海民)回憶紅軍過彝族區時寫道:“來了許多紅軍戰士,揹著藥箱的,抬著飯菜的,扛著衣服、布匹的,還有的抬著幾羅兜銀元、銀錠和銅元。戰士們把新衣服給每個受害者穿上,又送上飯菜,對有傷的分別給上了藥,並給了每人一匹布、十幾錠銀子。”

付給群眾勞務。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調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先遣團)一營營長的孫繼先在回憶強度大渡河時寫道:“天亮的時候,一切工作都已經安排停當。船伕也早找好了———從當地群眾中找到十四五個撐船的老手,做好思想動員,每人先付了錢。”

安置傷員。長征途中,在紅三軍團司令部管理科當文書的黃玉昆回憶過越西縣城時說:“管理科長鬍葆權找到我,……組織上決定把你留在這裡一家中藥鋪治病,並給你五、六百斤大米和一百多塊銀元作醫療費。”


紅軍手中的銀元



為了策應中央紅軍北上,1935年5月初,紅四方面軍進入茂縣土門一帶,發起了土門戰役,一舉擊潰湘軍30萬大軍的封堵,粉碎了敵人全面守備北川河谷的計劃。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一團二營營長趙秀英,在這次戰役中,率領二營女戰士,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頑強戰鬥,出色完成了任務。戰役勝利後,為了表彰二營女戰士的英勇頑強,軍部對二營進行了獎勵,這兩枚銀元是獎給營長趙秀英的獎品。兩枚銀元均為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直徑約38毫米,厚約3毫米,銀元表面部分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