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賣酒店,再退出房地產,最後連百貨也賣了……萬達現在要做啥?

2017年下半,萬達出手77家酒店。這讓業界明白了一件事——搞轉型,王健林是認真的。

先賣酒店,再退出房地產,最後連百貨也賣了……萬達現在要做啥?

自那時起過了1年多的時間,現在,萬達又邁出了轉型路上的下一步。

2019年1月12日,王健林先是在公司年會報告中提出“萬達商業今年內要剝離所有房地產業務,一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也不能有”。

緊接著,2月12日,蘇寧又正式宣佈收購“萬達百貨”旗下37間門店。手筆之大,決心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萬達的轉型看似來得突兀,但由房地產向輕資產、服務型企業的轉型戰略,其實早在4年前就確定下來了。

這是因為在王健林看來,房地產行業始終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是該行業的週期性較強,在地產過熱和宏觀調控之間反反覆覆,對企業造成很大壓力。

第二是該行業的現金流不長遠。房屋雖然是剛需,但卻並非快消品。如果除開投資性購房,單看自用性購房的話,消費者一輩子可能只買一套房。而隨著中國城市化超過50%,對新住房的實際需求可能會出現整體下降,未來中國人的購房需求雖然會一直存在,但房地產行業可能會陷入激烈的競爭之中。

基於此,萬達做出了剝離重資產,擁抱輕資產和服務業的決定,決心打造一個不再拿地、不再蓋樓的萬達。

先賣酒店,再退出房地產,最後連百貨也賣了……萬達現在要做啥?

這一判斷,以當前的情勢判斷,應該是極為正確的。

目前,中國房價給年輕人帶來的壓力是眾所周知的,這與國家宣傳提倡的“中國夢”,是不相符的。

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勢必會長期受到中央管制。對於萬達這種體量的房地產商來說,不管多小的政策降溫或是價格打擊,勢必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可以說是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問題。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房地產極度依賴融資能力,而17年6月銀監會發起的對萬達等企業的信貸風險調查,可以說是給萬達上了一課。王健林決心降負債、還貸款,打造自己穩定的現金流,讓萬達可以“自力更生”。因此,拋棄重資產模式,轉型為現金流充裕的服務行業,也就成了萬達在戰略上的必然選擇。

萬達的轉型,幾乎可以說是中國三十年來房地產業乃至整體經濟發展的縮影。現在回首再看往事,頗有一番滄海桑田的感覺。

1989年,改革開放迎來了第十個年頭,國內經濟前景一片大好,私人企業的出現和“國退民進”的政策,讓無數人投身商海。

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35歲的王健林離開了大連市西崗區辦公室,加入了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

先賣酒店,再退出房地產,最後連百貨也賣了……萬達現在要做啥?

三年後的1992年,就在王石的萬科成為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潘石屹和馮侖的萬通也在海南通過房地產賺了一千多萬元的時候,大連的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才剛剛完成改制,成為萬達集團,由王健林任董事長。

此時,遠在廣東順德的楊國強,正在想辦法出售“碧桂園”高檔住宅區;而上海的張玉良,也才剛剛創辦綠地集團。

日後和王石有過一番較量的地產大佬孫宏斌,那時還在監獄服刑。他創建順馳,是94年的事情。

至於恆大的許家印,此時正在中達集團當辦公室主任,直到96年才創辦恆大。

萬科、萬通、萬達、綠地、碧桂園、順馳、恆大……這些日後在中國房地產業叱吒風雲的企業,在90年代的前幾年相繼成立,並決定了中國日後二、三十年的房地產版圖。

緊跟著,國內市場進一步放開,消費增長。中國房地產市場幾乎是理所當然地迎來了春天。各位地產大佬們的身價也紛紛水漲船高。但隨著房價飛漲,“鬼城”出現,2010年國務院祭出“限購令”,各種政策組合拳相繼打出,強行給房地產行業降溫。

以地產起家的王健林於雖然於2013年首次登頂“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成為中國首富(860億元),並在15年、16年連續蟬聯這一桂冠,但他也察覺到了行業存在的泡沫,並對萬達的未來進行了思考。

萬達的轉型計劃,由此提上了日程。

賣掉酒店、剝離地產、出售百貨,萬達現在要做啥呢?

2019年1月的年會上,王健林給出了答案:商管、文化、金融、健康。這四大產業,想必會成為萬達未來的基柱。

遠離房地產的老本行,擁抱輕資產領域,就算對萬達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依目前的發展來看,萬達做的還是不錯的。

在商管領域,萬達以租金收入為主,在2018年創下了376.5億元的業績,呈小幅穩定增長態勢。

文化領域則已然成為了萬達營收的主力,在2018年實現了692.4億元的業績,其中影視公司收入為580.6億,佔比84%。隨著國內電影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國產優質電影的陸續湧現,萬達影業很有可能會繼續成為萬達集團的亮點之一。

先賣酒店,再退出房地產,最後連百貨也賣了……萬達現在要做啥?

金融是萬達一直默默耕耘,而且已然有所成績的領域。2018年,萬達金融收入433.6億元,甚至超過了作為萬達核心的商管業務。但是,這一領域也是互聯網大佬們的發力之處,王健林如果要自立門戶,未來怕是躲不開和這些大佬們的“白刃戰”。

至於最後的健康領域,則是王健林在年會中表明要“正式進軍”的。他說:“創新大健康產業新模式……以頂級醫院為核心,綜合醫藥、康養、商業、培訓多種產業為一體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新模式”。

中國的醫療市場體量龐大,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髮展緩慢。諸如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藥價問題、安全問題、服務問題等等,始終困擾著這一事關國計民生的大業。萬達所提的模式聽上去雖好,但醫療行業錯綜複雜,萬達是否有能力按照計劃整合出“大健康模式”呢?這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至於萬達起家的房地產,則在2018年為萬達帶來了540.2億元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約21.5%,低於文化產業的比重。

可見,萬達的轉型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地產早已不是萬達的生命線。

就在萬達轟轟烈烈搞轉型之時,2018年10月,最新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也如期發佈了——王健林以1566.3億元排名第4,在馬雲(2387.4億)、馬化騰(2263.2億元)、許家印(2125.2億元)之後。

先賣酒店,再退出房地產,最後連百貨也賣了……萬達現在要做啥?

萬達的轉型和新戰略,能否讓王健林追趕上財富已經是自己1.5倍的對手,重返榜首呢?快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