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卖酒店,再退出房地产,最后连百货也卖了……万达现在要做啥?

2017年下半,万达出手77家酒店。这让业界明白了一件事——搞转型,王健林是认真的。

先卖酒店,再退出房地产,最后连百货也卖了……万达现在要做啥?

自那时起过了1年多的时间,现在,万达又迈出了转型路上的下一步。

2019年1月12日,王健林先是在公司年会报告中提出“万达商业今年内要剥离所有房地产业务,一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也不能有”。

紧接着,2月12日,苏宁又正式宣布收购“万达百货”旗下37间门店。手笔之大,决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万达的转型看似来得突兀,但由房地产向轻资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战略,其实早在4年前就确定下来了。

这是因为在王健林看来,房地产行业始终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是该行业的周期性较强,在地产过热和宏观调控之间反反复复,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是该行业的现金流不长远。房屋虽然是刚需,但却并非快消品。如果除开投资性购房,单看自用性购房的话,消费者一辈子可能只买一套房。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超过50%,对新住房的实际需求可能会出现整体下降,未来中国人的购房需求虽然会一直存在,但房地产行业可能会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

基于此,万达做出了剥离重资产,拥抱轻资产和服务业的决定,决心打造一个不再拿地、不再盖楼的万达。

先卖酒店,再退出房地产,最后连百货也卖了……万达现在要做啥?

这一判断,以当前的情势判断,应该是极为正确的。

目前,中国房价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是众所周知的,这与国家宣传提倡的“中国梦”,是不相符的。

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势必会长期受到中央管制。对于万达这种体量的房地产商来说,不管多小的政策降温或是价格打击,势必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房地产极度依赖融资能力,而17年6月银监会发起的对万达等企业的信贷风险调查,可以说是给万达上了一课。王健林决心降负债、还贷款,打造自己稳定的现金流,让万达可以“自力更生”。因此,抛弃重资产模式,转型为现金流充裕的服务行业,也就成了万达在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万达的转型,几乎可以说是中国三十年来房地产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缩影。现在回首再看往事,颇有一番沧海桑田的感觉。

1989年,改革开放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国内经济前景一片大好,私人企业的出现和“国退民进”的政策,让无数人投身商海。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35岁的王健林离开了大连市西岗区办公室,加入了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

先卖酒店,再退出房地产,最后连百货也卖了……万达现在要做啥?

三年后的1992年,就在王石的万科成为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潘石屹和冯仑的万通也在海南通过房地产赚了一千多万元的时候,大连的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才刚刚完成改制,成为万达集团,由王健林任董事长。

此时,远在广东顺德的杨国强,正在想办法出售“碧桂园”高档住宅区;而上海的张玉良,也才刚刚创办绿地集团。

日后和王石有过一番较量的地产大佬孙宏斌,那时还在监狱服刑。他创建顺驰,是94年的事情。

至于恒大的许家印,此时正在中达集团当办公室主任,直到96年才创办恒大。

万科、万通、万达、绿地、碧桂园、顺驰、恒大……这些日后在中国房地产业叱咤风云的企业,在90年代的前几年相继成立,并决定了中国日后二、三十年的房地产版图。

紧跟着,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消费增长。中国房地产市场几乎是理所当然地迎来了春天。各位地产大佬们的身价也纷纷水涨船高。但随着房价飞涨,“鬼城”出现,2010年国务院祭出“限购令”,各种政策组合拳相继打出,强行给房地产行业降温。

以地产起家的王健林于虽然于2013年首次登顶“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成为中国首富(860亿元),并在15年、16年连续蝉联这一桂冠,但他也察觉到了行业存在的泡沫,并对万达的未来进行了思考。

万达的转型计划,由此提上了日程。

卖掉酒店、剥离地产、出售百货,万达现在要做啥呢?

2019年1月的年会上,王健林给出了答案:商管、文化、金融、健康。这四大产业,想必会成为万达未来的基柱。

远离房地产的老本行,拥抱轻资产领域,就算对万达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依目前的发展来看,万达做的还是不错的。

在商管领域,万达以租金收入为主,在2018年创下了376.5亿元的业绩,呈小幅稳定增长态势。

文化领域则已然成为了万达营收的主力,在2018年实现了692.4亿元的业绩,其中影视公司收入为580.6亿,占比84%。随着国内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产优质电影的陆续涌现,万达影业很有可能会继续成为万达集团的亮点之一。

先卖酒店,再退出房地产,最后连百货也卖了……万达现在要做啥?

金融是万达一直默默耕耘,而且已然有所成绩的领域。2018年,万达金融收入433.6亿元,甚至超过了作为万达核心的商管业务。但是,这一领域也是互联网大佬们的发力之处,王健林如果要自立门户,未来怕是躲不开和这些大佬们的“白刃战”。

至于最后的健康领域,则是王健林在年会中表明要“正式进军”的。他说:“创新大健康产业新模式……以顶级医院为核心,综合医药、康养、商业、培训多种产业为一体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新模式”。

中国的医疗市场体量庞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发展缓慢。诸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药价问题、安全问题、服务问题等等,始终困扰着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业。万达所提的模式听上去虽好,但医疗行业错综复杂,万达是否有能力按照计划整合出“大健康模式”呢?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至于万达起家的房地产,则在2018年为万达带来了540.2亿元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21.5%,低于文化产业的比重。

可见,万达的转型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地产早已不是万达的生命线。

就在万达轰轰烈烈搞转型之时,2018年10月,最新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也如期发布了——王健林以1566.3亿元排名第4,在马云(2387.4亿)、马化腾(2263.2亿元)、许家印(2125.2亿元)之后。

先卖酒店,再退出房地产,最后连百货也卖了……万达现在要做啥?

万达的转型和新战略,能否让王健林追赶上财富已经是自己1.5倍的对手,重返榜首呢?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