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提示:本文较长,阅读需30分钟左右。

本文中的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的老照片,绝大部分来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醇亲王奕譞及其府邸》这部相册,为清末著名华人摄影师梁时泰拍摄并出版,共收入照片六十张,其中人物照七张,建筑景观照五十三张,现在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自从照片公布以来,曾被广泛引用,可由于年代久远,有关建筑景观的老照片,部分虽有文字标记,但大多位置交代不清,引起了很多的误解,本文将对这五十三张建筑景观的老照片逐一进行辨析,以供大家参考。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相册封面

一、老照片中的醇王一家人

第一代醇亲王叫爱新觉罗·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卒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母亲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他是咸丰的异母弟,光绪的生父,宣统的祖父,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封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59年)分府出宫,入住太平湖醇王府(南府);咸丰十一年(1861年)参加辛酉政变,鼎力支持慈禧太后,晋封亲王。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醇亲王奕譞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其子载湉被立为帝,是为光绪,奕譞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光绪五年(1879年)被赐食亲王双俸;光绪十年(1884年)掌理军机处;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主持洋务运动;十五年(1889年)下半年,由太平湖醇王府迁入什刹海醇王府(北府);十六年十一月(1891年1月1日),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醇亲王奕譞与侍从

奕譞的嫡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两人育有四子一女。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醇亲王奕譞与嫡福晋叶赫那拉氏

但是,只有二儿子载湉活了下来,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因此奕譞薨后,定称号为皇帝本生考,配享太庙。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光绪帝

奕譞除了嫡福晋外,还有三位侧福晋,其中刘佳氏(名翠妍)生了载沣。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刘佳氏

由于前面的四位嫡子或继位为帝,或者早殇,醇亲王的爵位就由身为庶子的第五子载沣承袭了。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

为了笼络醇王府,慈禧又将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幼兰)许配给了载沣做嫡福晋。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载沣、瓜尔佳氏夫妇与两位母亲合影

光绪三十四年冬,慈禧太后临终前指定载沣与瓜尔佳氏的长子溥仪为光绪崩后的新君,这就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此时,由于溥仪登基即位,奕譞又被定称号为皇帝本生祖考。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幼年溥仪

二、老照片中的醇王府(南府)

太平湖醇亲王府(南府)分为东中西三路外加西花园。此为中路的正门,面阔五间,歇山顶,前有两尊石狮子。清朝时,王府的正门大都不临街,前面是一个庭院,只有左右阿斯门可供出入,因为院中有石狮子,故又称狮子院。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正门

王府的正殿也称银安殿,醇亲王北府的银安殿面阔五间,在规制上只相当于郡王府,大大低于亲王府的级别。应该是初封醇郡王时的建筑,但晋封亲王后,并未再加以改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醇亲王的谨小慎微,连亲王府的规制都不顾了,宁肯自贬,也要免去慈禧太后无端的猜忌。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正殿

银安殿只有年节等重大礼仪举行时才开放,平日里王爷并不来此。殿内陈设有须弥座彩绘地平,前出踏跺,左右两侧也有台阶。地平后面是屏风,屏风前为宝座,宝座两侧陈设装有亲王册宝的宝盝,以及灯架。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正殿内景

这张照片注释为神殿南面,可是这建筑却不是神殿,而是银安殿与神殿之间的小宫门,也称寝门,因为神殿即寝殿。拍摄角度为从神殿院内的西北向东南,因此看到的是小宫门北面。神杆又称索伦杆,为满族祭天所用。木杆下端镶在夹杆石中,上端有一个碗状的锡斗,里面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供神鸦(也就是乌鸦)享用,因为传说它曾救过满人的祖先。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小宫门后部

神殿仿效紫禁城内举行萨满祭神、祭天仪式的坤宁宫,神殿的正门也与坤宁宫相仿佛,是在东次间设的两扇板门,窗户仍保存关外的遗风,用高丽纸糊着。在殿前东南竖有神杆,可看前面一张照片。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神殿

这张照片注明佛堂、祠堂,奕譞第七子载涛在《清末贵族之生活》一文中说:『神殿后院为遗念殿,专供奉先帝、后曾穿戴之衣帽等物。……此外则佛堂、祠堂皆在此院内。』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祠堂、祠堂

王府西路是府中人员的主要居住之所,奕譞的书房兼客厅『九思堂』之名为咸丰帝御书亲赐,他也自号『九思堂主人』,其诗集名为《九思堂诗稿》。所谓『九思』语出《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九思堂

这张照片中的建筑物被标为任真堂,其作用是府中的会客处,醇王府迁到什刹海后,北府里也有同名的任真堂,但不再是会客室,而改为了溥杰、溥任等读书的小书房。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任真堂

这张照片标注清荫斋的西厢房为皇帝的旧居,也就是说光绪帝幼时曾住在此处,是整个府邸里是最尊贵的地方。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清荫斋

但是溥杰先生在《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一文中明确说到:『光绪生于太平湖醇王府内槐荫斋』,并在《溥杰自传》中言:『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父亲载沣生于北京宣武门内太平湖醇贤亲王府清荫斋西厢房内。』溥任先生在《醇王府沿革事略》中也说『载湉出生于太平湖醇王府的槐荫斋』。按常理来说,如果光绪帝载湉曾经住过清荫斋西厢房,那么他继位后,这间房肯定不能再有人住,奕譞的妾氏怎么能在皇帝的旧居产子呢?这简直就是大不敬啊!而且溥杰、溥任身为末代皇弟,侍奉父亲载沣多年,耳提面命,自家的事情言之凿凿,似不会记错。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与子女合影

奕譞的启蒙老师朱凤标,生于嘉庆五年(1800年),逝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字桐轩,浙江萧山人,为三朝元老五部尚书,卒后追赠太子太保衔,谥文端。朱凤标第一次到上书房,给六岁的皇七子授读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奕譞曾自述:『余自幼迄长,与师相依,如负冬日,不可暂离;又如行悬崖,傍深渊,不敢旁移跬步。』对恩师的感情至深。朱凤标逝世后,奕譞将早年经师傅批改的诗稿汇刻一册以示纪念,同时特在府中建了朱文端公祠,里面绘像以祀。不过,这张照片虽然有注释,但祠为纪念之所,理应肃穆庄重,而这座方亭应是花园中的建筑。或许,后面的排房可能是朱文端公祠也未可知。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三、老照片中的适园建筑

这本相册中有很多花园的照片,通过照片上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其中一个花园名叫『适园』,但此园并不在王府内。据奕譞在《九思堂诗稿续编·卷四》所记:『衍圣公第西北,某宦旧园一区,结构颇雅,惜辗转易主,日就荒芜。西院与某废宅毗连,瓦砾荆榛,无过问者。余偶经此地,爰而购之,葺为别墅。然而未有名也,兹于颓垣下拾得断石,刻「适园说」数语,其昔之园主人所著者欤?爰嵌石于东楼下叠石间,为是园名而记以诗。』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适园

历史上,太仆寺街衍圣公第的西北,曾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第四子公巴尔堪的宅子,在乾隆京师全图上可以看到,当时由巴尔堪的孙子辅国公奇通阿(后承袭王爵)居住。同治三年(1864年),奇通阿的曾孙承志袭郑亲王爵后依然住在这里(因为当时大木仓郑亲王府为钟郡王奕诒所居),直到同治十年(1871年)钟郡王奕诒死后,才搬回郑亲王府,此处遂空置。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乾隆京师全图·局部

到了光绪初期,醇亲王府成了潜龙邸,『世宗(雍正)以潜邸升为宫殿,高宗(乾隆)谕子孙有自籓邸绍承大统者,应用其例』,不可再被人居住。因此,醇亲王需要另择府邸,不过,清代的王公府邸不属于私人产业,都是由内务府所分派。虽然朝廷一时没有合适的王府给醇亲王作新府,但馓子胡同这处宅子可能还是宫里拨付给醇亲王的,以示荣宠。可这处地方毕竟太小,所以,周边的宅子依旧需要奕譞自行购买,以建『适园』。其范围如上图黄线所标,西边紧靠西单北大街,北邻灵境胡同,东抵背阴胡同,南界馓子胡同(今为东槐里胡同)。在一张下限为1887年的《北京全图》上,此处直接标为『醇王花园』,可兹证明。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北京全图·局部

『适园』大约建成于光绪五年(1879年),奕譞当时曾请他的六兄恭亲王来园中饮酒、游赏,并请他为园中最主要的一栋建筑题额,因为醇亲王当时正好四十岁,故而奕䜣题了『颐寿』二字。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恭亲王奕䜣

颐寿堂内由落地罩、栏杆挂檐、裙墙槛窗等围成上下两层的凹字形仙楼,下面一层明间面南,中置紫檀木方桌和靠背椅,东西次间两柱地平上设栏,整个室内颇显奢华。堂内还高悬同治皇帝亲赐醇亲王的『宣赞七德』匾额。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颐寿堂内景

晚清的王公贵族大都爱戏,奕譞也不例外,他在颐寿堂西梢间特意搭了一座面东的室内小戏台。周明泰在《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中还记载了醇亲王养戏班的事:『醇贤亲王为清德宗生父,以孝钦后赐帑立小恩荣科班,专习弋腔,偶演昆曲。王有圈地,多在直隶高阳县境内,科班中童伶即取其地丁家子弟充之。时王公大臣不得入戏馆听戏,故王府巨第多自养戏班以相娱乐,除在邸中演唱而外,有时亦在外间戏馆出演。王卒后戏班停止,其伶人散归故乡,传授子弟与本地梆子班相混合,此高阳土班能演昆弋所由来也。』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颐寿堂戏台

颐寿堂东梢间面西,装修出一个两层的阁楼,极为精致,是为观戏之所。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颐寿堂观戏处

颐寿堂是一组建筑,除了正堂之外,它的后面还连有西楼。楼为上下两层,前出廊,门上挂有门帘,窗户分上下两层,下窗安装有大玻璃,上窗饰冰裂纹。右边二层墙上开有什锦窗,一层墙上则是花瓶状门洞,以方便进出。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颐寿堂后西楼

这张照片注释为颐寿堂后东楼,但看上去更像是花园中的空中连廊,为假山树木所环绕,而不是楼的形制。奕譞曾将刻有『适园说』的断石,嵌在了东楼下的叠石间,只是拍摄时离得远,无法从照片上辨认了。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颐寿堂后东楼

恭亲王奕䜣还作诗一首以贺,醇亲王也赋答一首,其中一句写道:『自愧挥毫题绿野,谁曾解组握青筠。』这里的绿野,指的便是此处绿埜(野)草堂,匾额上的这四个字为奕譞亲自题写。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绿埜草堂

据民国时期陈宗蕃先生所编《燕都丛考》一书记载,中堂李鸿章和贝子奕谟(号心泉)曾受醇亲王之邀,前来游赏,李还写下《丁亥春日醇邸召游适园诗》,从诗注中可知,园中匾额大半都是心泉贝子所题,可见适园刚建成的时候,奕谟就已来过。陈宗藩虽然将适园与南府的西花园搞混,但所录此诗最可宝贵的,便是提及了花园中十余处建筑景观的名字,正可与梁时泰相册中的这些老照片对看、详核,因此颇有价值。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燕都丛考

李鸿章游适园为丁亥年春日,也就是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春,这个年份也正是前面标有醇王花园那张地图的下限,看来冥冥中自有巧合呀。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为了行文方便,这里先把涉及『适园』内相关景观的诗句摘录如下,括号内为李鸿章的诗注:

追陪竟日夕,暂欲忘簪裾。同游得汝阳(心泉贝子),久擅群公誉。

捷句争欧梅,妙墨兼褚虞。凌云标巨榜,一一皆染濡(园中匾额大半皆贝子笔)。

中开颐寿堂,独表东平书(颐寿堂名为恭邸题)。宣赞高七德(宣赞七德毅皇帝赐额),福禄应九如。

东西列层楼(东楼西楼),雅称仙人居。窗前万竿竹(竹林),不羡洋州腴。

流觞有曲水(修禊亭),名迹连秦吴。导来凤尾泉,激同龙首渠。

小试神禹功,即此见凿疏。会看挽银河,洗甲登昌闾。

上探星宿源(问源亭),万派咸东趋。风月更双清(风月双清楼),如水明阶除。

足佐今夕谈,不待终古储。何事顾长康,渣滓生太虚。

落落抚长松(抚松草堂),凡卉皆芟锄。但存正直意,自有神明扶。

空山太古春,酝酿冰雪敷。筑馆名寒香(寒香馆),岁暮还相於。

春秋佳日多,云霞凭写摅(绚春、沁秋、梯云、揽霞并园中额名)。旁入罨画轩(罨画轩),花绮而石癯。

别寻小幽趣(小幽趣处),逸韵追髯苏。入室得退庵(退庵),静坐万缘祛。

九州在一室,舒巷常有余。时复喜晋人,壮语怀司徒。

既拟逸少亭,更作渊明庐(陶庐)。二人皆人豪,何止达士模。

颐寿堂的照片前面已有介绍,竹林于照片中未见,此两处略过,下面按顺序选取被诗注所标明了景观的相关诗句和照片相对看。

1、流觞有曲水(修禊亭),名迹连秦吴。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修禊亭

『禊事』为古代一种风俗,是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嬉戏,禳灾祈福的一种活动。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称作『曲水流觞』。曲水流觞被历代造园家青睐,不单醇王,就是恭亲王府的萃锦园中,也建有流杯亭,大都是效仿王羲之与孙绰等名士相聚兰亭时,一觞一咏,寄托着远离尘世、隐逸山水之间的情怀。

2、上探星宿源(问源亭),万派咸东趋。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问源亭

适园的面积有限,周围也没有方便引水的河道,因此不太可能存在着大范围的水面,但园中若无水,则缺了情趣,因此,哪怕是很小的一池水,也是园中不可少的风景。问源亭,就建在了这小小的一方水池之上。

3、风月更双清(风月双清楼),如水明阶除。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风月双清楼

此楼面阔三间,上下两层,卷棚硬山顶,屋前出廊,一侧有斜廊相连,周围遍植花木。醇王在赋答恭王的诗中有一句『凭眺终输眼界新』,注为『园虽有楼不如鉴园楼之望远』。鉴园即恭亲王在小翔凤胡同所建别邸,又称止园。醇王诗注所言园中楼,或许就是指的风月双清楼。

4、落落抚长松(抚松草堂),凡卉皆芟锄。但存正直意,自有神明扶。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抚松草堂

此处虽然名为草堂,实际房上并无草顶,而是卷棚硬山顶的建筑,前面有一间勾连搭的小抱厦。园中到是种满了花草,盆栽中的花卉更是盛放正当时。

5、空山太古春,酝酿冰雪敷。筑馆名寒香(寒香馆),岁暮还相於。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含香馆

含香馆面阔三间,前出廊,坐落在一层高台之上,园中所种之树好像金桂。有趣的是,在几个空着的树坑中,貌似PS上了一些花草。

6、春秋佳日多,云霞凭写摅(绚春、沁秋、梯云、揽霞并园中额名)。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沁秋

『沁秋』这张照片上备注着『池上小屋』。如果和前面『问源亭』对看,可以发现两张照片中的水池、池上栏杆、以及二层台上的栏板都一样。故而,这『沁秋小屋』和『问源亭』是在同一方水池对面的位置。这张『沁秋小屋』就是站在『问源亭』的位置所拍,当然,前面那张『问源亭』也是站在『沁秋小屋』拍的。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梯云

『梯云』建于假山之上,旁有斜廊相通,有一小巧的圆亭正在其旁,四周郁郁葱葱,草木繁盛,是个幽静的好去处。

7、旁入罨画轩(罨画轩),花绮而石癯。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罨画轩

罨画意为色彩鲜明的绘画,这里或是醇王作画之处。一溜方框屉心嵌玻璃隔扇门,明间门上有帘架,下挂门帘。院中有一木桶很是突兀,想来和宫里的吉祥缸类似,内中盛满清水,一旦院中出现火情,即可就近取水灭火,起到消防的作用。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这张照片注释为罨画轩旁楼廊,廊是没错,楼却未必。而且,这处院落和上一张照片对照,明显比罨画轩的要大很多,而且近处的敞轩也比罨画轩前的某处建筑的抱厦要宽得多。因此,必然是梁时泰搞混了,这里和罨画轩没关关系。这廊沿墙而建,有上下两层,每层都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二层墙上开什锦窗,一层墙上有一花瓶形门洞。这门洞、什锦窗与前面颐寿堂后西楼旁边墙上的什锦窗、门洞何其相似?我推测,从这里过去,正是颐寿堂后西楼。

8、别寻小幽趣(小幽趣处),逸韵追髯苏。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小幽趣处

一般看到『小幽趣处』这个名字,很自然的会联想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过,我以为,在此处似乎是取典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缘识》,诗中言『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待人谦和,循循然尊礼乐而行,正是奕譞的写照。

9、入室得退庵(退庵),静坐万缘祛。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退庵

奕譞号退潜主人,这间退庵,应该就是取谦退之意,是他处处寻求明哲保身之道的反映。仔细观看这张照片中右手的建筑,如沿墙的二层廊、二层不开窗的白墙、二层栏杆的样式、二层所挂檐板图案、以及地上弯曲状的石径等,与上一张照片的匹配度很高,应为同一组或临近建筑的可能性很大。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退庵

《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中曾刊出一幅光绪八年(1882年)退庵的照片,此时据适园建成仅两三年的时间。退庵前廊下自左向右分别为醇亲王侧福晋刘佳氏(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生母)、醇亲王奕譞、寿庄公主(道光第九女,奕譞同母妹)、XX、醇王福晋叶赫那拉氏、XX。奕譞《九思堂诗稿续编》卷四收有《邀九妹游适园即席得句》诗,诗云:『巳爽莲塘约,犹存菊径秋。竹筛当槛曰。人误对山楼。轮奂符陈迹,琴樽伴此游。尖叉续佳话,咏絮句应留。』

10、既拟逸少亭,更作渊明庐(陶庐)。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陶庐

陶庐之名来自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之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后来,『陶庐』就成了田园隐居之所的代称。唐白居易《自题小草亭》诗中就说:『陶庐闻自爱,颜巷陋谁知?』奕譞将此处命名为『陶庐』,其意不问可知。至于前半句,虽然没有注释,但王羲之字逸少,想来当是指的『修禊亭』。

四、老照片中醇王府(南府)西花园的建筑

据溥杰先生《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一文,奕譞为了表示在政治上没有任何野心,曾作了一首诗『励志唯崇约,修身务退。己情非力省,物理固周知。爵秩荣叨忝,奢华念易滋。铸颜期寡过,不疚发予私。』在诗前小序中说:『西园新室自额之曰退省斋』。由此可知,退省斋是在南府的西花园内。溥杰的弟弟溥任先生在《醇王府沿革事略》中也直言『退省斋是府内花园中我祖父的书斋,为读书写作之所』。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退省斋

此外,北洋政府众议院议长王揖唐曾作《招集太平湖醇王旧邸看花诗》,原注中言『揖唐曾借府第为学校,玉照亭在府西园。』可惜,这批有标注文字的老照片中并无玉照亭。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王揖唐

这张照片虽然没有标注文字,但是,从花圃可以看到府(园)墙外高大的城墙,可见这两处相距并不是太遥远。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花圃

对照一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所绘地图,距离拍照的下限1888年很近,仅隔了十二年的时间,当可充分反映出那时的状况。从地图上看,王府的西墙与内城的西城墙相当近。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京师九城全图·局部

我们再看一下放大的照片局部,白线所框为府(园)墙,红线所框为内城的城墙。其中,低矮的为城墙顶部内侧的女墙,凸出来的是城墙顶部外侧的城垛。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花圃局部

按理来说,在城墙的内侧,是无法看到城墙外侧的城垛。但幸运的是,瑞典学者喜仁龙当年曾实测过北京城墙,使我们得知平则门(阜成门)与角楼间城墙顶部存在高差,外侧高10.45米,内侧高9.40米,几乎相差1米。所以,从拍照的位置可以看到内城西城墙顶部外侧的城垛,证明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正是王府西花园中的花圃。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插图

据《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王府》一书载,醇王府南府『西部花园引太平湖水入园,并建有亭、榭、船坞等』,可知园中有面积不小的水面。上面的地图可证引水的情况,因此,在余下的照片中,这十二张有水面以及引水道的,属于西花园建筑和景观的可能性便很大。

就槐亭下有修葺齐整的引水道。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就槐亭

这水道与故宫里面内金水河的河道有几分相似,当然没有故宫的河道那么高大上啦。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故宫文华殿西侧河道

奥如亭下修葺齐整的引水道,与就槐亭前的完全一样。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奥如亭

憇亭下修葺齐整的引水道,虽然照片有些过曝,但依然能够看得出来。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憇亭

月照水池是个船型建筑,但水面很小,周围所砌的护墙却与引水道差不多,但更美观一些。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月照水池

跨于园内河上的木桥和桥中心的鱼乐亭。这或许就是李鸿章诗中所言『俯檐弄嘉禽,出沼窥文鱼』之处吧。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鱼乐亭

景周轩前的水面狭长,有小桥连通两岸,轩前有条小船,上有两个撑船人,似是随时等着主人前来。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景周轩

这座名鉴朗的敞轩直接立于水上,正是凭栏观景的好去处,水中还有一艘小型画舫。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鉴朗

绿杨城郭为墙垛城门状建筑,前景是一处水面的局部,两岸的狭窄处,搭板为桥,一派天然景象。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绿杨城郭

小江乡之意可能是江南水乡的缩小版吧?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小江乡

红香吟馆前为一片水塘,里面有很多的荷叶,岸上草木繁盛。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红香吟馆

北山亭这张虽然有些看不清晰,但能明显看到近景的那些荷叶,可见亭阶下也是一片水面。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北山亭

这张照片没有文字标注,但是仔细观察照片,可发现近景也是一片水面,只是被一层植物覆盖住了。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旷如轩看骑射处,顾名思义,应是府中子弟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柳宗元在《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言『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从名称上来看,这旷如轩与前面的奥如亭出典相同,词义对举,一开阔便骑射,一深曲可探幽,故也当为西花园中的一处建筑。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旷如轩看骑射处

五、无法确认归属地点的建筑

带有文字注释的两张照片,让我们知道了寝室所在的建筑之名,但和另两张无注释的照片一样,无法确知它们是在南府内,还是在南府西花园内,或者是在适园。

熙春堂寝室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熙春堂寝室

续缘堂寝室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续缘堂寝室

无注释照片甲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无注释照片乙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下面五处,显然是花园中的建筑,但不不知是在南府西花园内还是在适园内。

朴庵虽不知具体在哪个花园内,但奕譞字朴庵,可见这是以醇亲王自己的字命名的,必然是处要紧的所在。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朴庵

枕流小室,室名出自《世说新语·排调》:南朝宋·刘义庆:『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这里是指隐居生活,应该也有着奕譞避祸的寄托。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枕流小室

由此石洞达枕流小室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由此石洞达枕流小室

无注释照片丙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无注释照片丁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上述这几处地方只能暂留遗憾,如果读者诸君有线索或资料提供,能够确认这些地方,那实在是大好事,万望相告。

六、府邸、花园的今生

随着醇亲王奕譞搬入什刹海北府一年后去世,『南府』后部仍为潜龙邸,前部被改为『醇贤亲王祠』。这张地图是1914年的,虽然去清未远,但只保留醇亲王祠作为标注。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北京地图·局部

民国年间,这里又先后成为中华大学(后改民国大学)的校址。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北平市内外城分区地图·局部

20世纪50年代,这里被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第34中学使用。34中分得东路后半部分及中路的后罩楼,一直保存良好,基本维持了原有的格局;学校腾退后,修复一新,现在这里成为了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醇亲王府东路现存建筑·四库全叔拍摄

中央音乐学院占据的部分,中路拆除了府门、正殿和东西配楼,建了一座奇丑无比的礼堂。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中央音乐学院礼堂·四库全叔拍摄

中路的寝门(即小宫门)和神殿院中的建筑保留了下来,但沦为了破破烂烂的住房;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醇王府寝门前面·四库全叔拍摄

西路古建拆改之处多有,仅存局部面貌;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西路现状·四库全叔拍摄

西花园则被彻底拆除,建起了教学楼。

『适园』在光绪末年被第二代醇亲王载沣送给他弟弟载洵做了『洵贝子府』;民国后,这里成为孔教大学。后又成为东北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的私宅,并于西部办起了『福寿商场』,因火灾焚毁,改成了『临时商场』。

老照片中的大清醇亲王府邸(南府)与花园辨析【80图长文】

北平市全图·局部

1949年后『临时商场』改称『西单商场六厂』,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81年这里盖起了西单商场的北楼。无论是『适园』还是『洵贝子府』,旧有建筑大都拆毁无存,现今只遗存一段府墙和府北部一些旧有的建筑。

由于我见闻有限,文中难免存在错误,还请读者诸君多多指正,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