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旅行社行業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2019年旅行社行業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2018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中,發生了很多很多,如中美貿易戰、股市連續下跌、人民幣貶值等等,從這些大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即便如此,2018年,中國GDP依舊完成了6.5%增速的既定目標。保持平穩發展的背後,有著經濟政策的支持,其中作為經濟發展支柱性產業的旅遊產業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以2018年十一黃金週為例,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 9.04%。從十一旅遊數據可以看到旅遊行業整體一年發展的縮影,旅遊行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帶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升。

投資者眼中的旅行社行業

旅行社行業作為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分析報告公佈。在這些報告中,更多的是從產業層面、從消費者層面去敘述這一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本文將以投資者的角度,從政策、產業和商業模式層面來回顧近年旅行社行業的發展現狀。

1、政策層面

旅行社作為連接旅行產品和消費者的紐帶,備受政策的關注。自2016年起,國家開始大力整治旅行社的亂收費、低價團等現象。2017年底,國務院又頒佈了新的旅行社管理條例,其中的重點是進一步開放引入外商參與。從政策的風向性上可以看出,國家政策對於旅行社的態度是監管與放開相結合的。

2、產業層面

根據國家旅遊局統計公報的公開數據顯示, 2016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總計4643億元,屬於千億級的市場。在這樣大的市場中,行業的資產證券化率並不高。除了以批發業務為主的眾信旅遊、以零售業務為主的凱撒旅遊、以旅行社+免稅店業務為主的中國國旅和以旅行社+目的地為主的中青旅之外,並沒有其他上市的旅行社企業(此處不包含新三板掛牌企業)。

2019年旅行社行業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同時作為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行業的集中度較低,競爭較為激烈。如上表所示,自2015年至2017年,旅行社總數和從業者人數都呈現增速下降和負增長趨勢,一方面印證了近兩年來國家政策對於旅行社行業低價競爭行為的整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而導致競爭激烈的主要原因是旅行社業務的進入門檻不高,市場上存在過多小型旅行社。旅行社行業的發展正在遭遇瓶頸,產業轉型和企業轉型均迫在眉睫。

3、商業模式層面

在經過互聯網洗禮之後,旅行社的業務形態也是各具特色,可以按照線上和線下來劃分,如下圖所示:

2019年旅行社行業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線下旅行社屬於傳統旅行社商業模式,包括:地接社、批發商和零售商。一般,地接社主要負責帶團旅遊,且提供司導服務(司機+導遊);批發商則如同工程總包一樣,一方面整合地接社服務和目的地產品,一方面對接零售商或者一些大客戶(如攜程、飛豬等);零售商是產品銷售環節的線下商家,一般把產品銷售給終端消費者。線上旅行社則是在互聯網浪潮中演化出的新模式,其與傳統旅行社在商業模式上的區別主要在銷售環節,即獲客環節,互聯網企業通過線上網站或者APP進行獲客。

2018年,在產業的各個環節,並沒有出現新的商業模式。自從進入21世紀之後,經過互聯網浪潮的席捲以及消費升級的推動,整個行業在渠道端和產品端都出現了一些創新的業態,例如早期通過聚合C端流量形成的OTA平臺(如攜程、飛豬等);通過創新性產品來提高差異化的定製遊平臺(如世界邦、6人遊等);以及通過旅行包車切入目的地旅遊產品的目的地服務平臺(如蜜柚旅行、皇包車等)。這些公司通過改變出行產品或者產品的流通方式從而開創了新的一片天地,但是出行的基礎元素,即機票、酒店和目的地均未發生改變,因為人們出行的根本形態沒有變化。因此,旅行社依舊還是屬於傳統行業。

小結:通過分析行業政策、現狀和商業模式,我們看到基於中國的人口紅利,旅行社已經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但是市場資產證券化率並不高,且並沒有新的商業模式來提高產業效率。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集中度的提升,行業內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但市場規模不會有太大增長。

2019年,仍是轉型年

2019年,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渠道端的產業格局早已顯現,未來只有在產品端可能有投資機會;而對於企業來講,產品端的創新、上下游的聯合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將會是今年的主旋律。

1. 產品創新。產品研發一直是旅遊行業的核心抓手——企業通過與終端消費者互動,獲得最新的消費趨勢,並設計出最有吸引力的產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國內遊和出境遊都經歷了從跟團遊向自由行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提高和景區配套設施的完善,又出現了自駕遊、周邊遊和親子游等豐富的旅遊產品。在2019年,隨著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文旅結合也將更加深入,文化跨界並通過旅遊落地可能形成新的旅遊產品或消費體驗,從而提升企業的產品吸引力和競爭力。例如郵輪與電競賽事的結合,偶像真人秀與音樂節和藝術小鎮的結合等。

2. 聯合上下游,形成規模效應。其實聯合上下游在2010年左右已經是旅行社市場的成熟玩法。當時很多大型出境遊旅行社就向上遊拓展,通過做“二房東”,即包機、包酒店等方式來控制上游優質目的地資源,從而獲得較高的毛利。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延續,但是更多的體現在有一定規模體量的公司中。

3. 新技術的拓展及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消費數據的沉澱已經可以幫助很多企業從中獲利,例如例蜜柚旅行通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來改善供給端的產品結構。未來隨著更多新興技術與旅遊的結合,供給側的改革將會持續進行。


本文作者:呂道遠,聚元資本私募股權投資部執行董事。英國萊斯特大學金融學碩士。曾任職於九鼎投資消費投資部。4年投資經驗,是最早一批專注於旅遊產業的股權投資從業人員,深耕旅遊及相關的大消費產業,同時也熟知線上產業投資的多種玩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