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旅遊投資的三大難題該如何解決?

目的地旅遊投資的三大難題該如何解決?

本文內容來自聚元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濤在“2018CTCIS第三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上參與的圓桌研討。

圓桌研討主題:《目的地旅遊投資及運營的產業風向》

主持嘉賓:

執惠顧問委員會委員龍泊中

研討嘉賓:

聚元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濤、中國旅遊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萬宇 、北京左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胤睿、中景信旅遊投資開發集團總經理助理李傑、泰投資發展集團總裁王志方

以下為黃濤先生關於該主題的部分觀點,與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目的地旅遊投資的三大難題該如何解決?

Part 1

主持人:這幾年旅遊目的地開發越來越火,湧現出了一些好的目的地,但也有一些較為失敗的開發案例,究竟要怎麼做好這個事情?今天我們討論三個題目。第一個:應該如何進行目的地開發以及核心IP、核心資源的挖掘?

黃濤:大家好,我是聚元資本黃濤,這是我連續第三年參加執惠的峰會了,很感謝劉總、感謝執惠給我們這樣一個大家能夠在一起交流的優質平臺。

先簡單介紹一下聚元。聚元資本是一家專注投資文旅大消費領域的PE機構,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我們已經在旅遊行業落地了十幾個已投企業,今天現場也有一些我們投的企業以及我們合作多年的客戶。另外,我們的泛娛樂投資板塊今年也陸續在看一些影視劇、電競、遊戲、動漫資源等等。在今年投中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投資年會上,我們拿到了我們這個賽道的最佳新銳投資機構獎項。

回答一下主持人剛才的問題——景區/目的地該如何打造,這個問題其實更類似於應該如何管理一個項目。坦白來講作為資方,或者作為一個純粹的PE機構,在管項目的過程中更多是依靠在座其他專業的運營團隊去打造,資方在這裡的助力是比較小的。我結合聚元過往的一些經歷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抓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變化趨勢”,一個是“跨界融合”。

關於“變化趨勢”,其實在研發產品的過程當中我覺得要從兩個維度看變化趨勢,即供給端和需求端。現在是一個科技迭代很快的時代,包括今年執惠這個峰會的主題“趕潮·謀變”也是說要去迎合變化的趨勢。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目的地增加了很多結合高科技內容的旅遊產品,比如從傳統的5D電影院升級到全新的VR旅遊體驗,或者給傳統過山車加入一些帶有IP動漫內容的場景,這些都是供給端的變化。需求端的變化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現在消費客群在不斷變化,出行人群年齡段越來越低,而且新興人群的家庭環境、家庭構成也是完全不同以往的,所以要結合這個需求端設計一些新產品。

關於“跨界融合”,剛才幾位有講到和體育的跨界,我這邊想提的是和文化的跨界。今年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合併以後可以看到一些政策風口,很多單位和企業已經在做相關的事情了。在聚元內部我們正在研發一些新的產品去幫助目的地/景區做一些文化和旅遊跨界的東西,形式有很多,包括我們做的愛奇藝獨播的旅遊綜藝《牙遊》,包括我們已經簽下來了國內比較知名的動畫IP等。

Part 2

主持人:針對旅遊目的地開發,尤其是資源型目的地開發的時候,我們要認真、走心、慎重,因為這些資源都是不可逆的。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投資,我們該跟什麼樣的機構合作,我們該怎麼準備資金?

黃濤:投旅遊如果單純就目的地資產來講,其實是一個困難的事情。因為剛才各位都已經說過了它是投資回報週期極長、資產回報率很低的這樣一個看上去不是很好的投資模型或細分賽道。但實際上每一個資方或者每一個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打法。從聚元的觀點來講,我們特別強調一點,就是資產端和資金端的匹配度問題。無論是我們看到的執惠等媒體發的新聞,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合作伙伴的經歷抑或是我們聽到的一些事情,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目的地投融資方面發生最多的問題除了資金短缺、資金鍊緊張之外可能就是資產方和資金方之間的矛盾了,所以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匹配度非常重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去開發一個景區,比如說開荒,可能需要的是10年或者15年這樣的一個長週期投入,那就要尋找類似產業資本或上市公司等這樣的資金,如果找我們這樣的PE機構就容易發生矛盾。

說一下聚元的打法,我們這個不能說是捷徑,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優勢。我們目前沒有投目的地和景區,因為我們的基金都是沒有槓桿的,而且期限是3+2+2,是無法做長週期投資的。但是要切入這個細分賽道,我們選擇的方式就是“圍繞目的地做配套”。我們知道每一個景區都是要填充內容的,填充內容就要有產品供應商,所以我們把為景區提供產品的供應商細分了大概40-50個行業,包括旅遊文創、旅遊演藝等等。從聚元成立到現在我們已經在十幾個細分行業做了佈局,每一個細分行業我們會選取前3的龍頭企業。後面如果景區需要提升的時候就可以來找到我們,我們會提供一份清單,這個清單裡有我們已投的十幾家企業,他們會在景區升級過程中提供相應的產品,比如索道運營商、景區多媒體等等。這裡面如果有景區希望合作的夥伴,我們會在兩三週時間內帶著這些企業的股東和工程師直接到景區,看一下能落地的項目就落地,不能的話我們就再找。這就是聚元的合作方式。雖然我們沒有直接投資重資產目的地,但我們通過投其他的能夠為目的地產品帶來提升的供應商,反過來在目的地做一些產品輸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就是聚元在這方面的小小經驗。

Part 3

主持人:開發難說了,資金難說了,現在我們說一下退出難。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黃濤: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補充一點上一個問題的內容。因為聽到河南那個景區破產的事件以後比較惋惜,不希望業內同仁再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所以在資產端融資的時候,我這邊給兩個tips:第一,永遠不要在你沒有錢的時候融資,而是要在你資金充裕、項目運營良好、收益良好、現金流不錯的情況下去融資;第二就是大家拿錢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探討,沒有必要去拿那麼高成本的高利貸。

然後說一下這個退出的問題。在國內目的地想要實現證券化退出其實蠻難的。原因有三點:第一,國內主板市場衡量一個企業能否IPO有很多指標,但是目的地資產在這些指標中是特別吃虧的;第二,目的地的天花板非常明顯,比如一個景區索道的最大客流量多少、利潤多少等這都是很容易計算的;第三就是越好的目的地增速是越慢的,一般景區或目的地在培育期增速會有一個短暫上浮,增幅很快,當景區成熟以後,你會發現越好的景區增速越趨於平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以上這三點為目的地/景區實現IPO證券化增加了很大難度。

所以我們認為,未來這一兩年會出現一些新的退出方式,比如可能會有一個小的併購潮,再比如也許會打開一些新的資本市場,例如韓國的資本市場,或者其他一些可能性。總之退出其實很難,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目的地旅遊投資的三大難題該如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