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有沒有想過:

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你也許會說:

希望孩子幸福;

希望孩子學業有成;

希望孩子能收穫親密的友誼;

希望孩子以後有個充滿愛的家庭;

希望孩子擁有可喜的事業

……

雖然父母們很難保證,這些美好的願望都能幫孩子達成,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特性:有韌性、快恢復。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在自然的成長過程中,基本上所有人都需要克服障礙、處理失望。

別說孩子了,即便我們成人(包括我自己),在這個方面,也不一定做得好,仍需努力。

遇到問題的時候,有“彈性”一些,堅韌一些,恢復快一些,能幫助孩子們更自信,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很多有愛心的父母,也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彈性”。因此,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看哪些辦法,可以讓強化孩子的“彈性”。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1、通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通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對培養“彈性”非常重要。

我們不可能同意孩子所做的一切,但我們可以嘗試欣賞、驗證孩子的觀點。

如果孩子覺得我們真的在認真傾聽,他們會更信任我們,更願意聽我們的意見。

比如,5歲的莉莉很害羞,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媽媽就跟莉莉說:“你不會打招呼,別人就不喜歡和你玩了哦”。

雖然媽媽這樣說,本意是想幫助莉莉。不過,羞怯,本來是一種性情特點,僅僅跟孩子說“這樣不行哦”,還是很難真正幫助孩子克服這個問題。

更善解人意的方法是:

“很多孩子打招呼都會害羞。媽媽會盡力幫你的。也許你可以先對人微笑?等你準備好了再打個招呼?”

這樣一來,孩子也會覺得充滿希望,感覺事情總是會向著好的方向改善的。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2、尊重溝通:

孩子們很喜歡問問題,甚至是反覆問同樣的問題。

問問題是孩子們試圖瞭解世界、感受掌握感、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這樣的行為,都有助於提升靈活的思維方式。所以,孩子們很希望爸爸媽媽重視自己的問題。

爸爸媽媽可以耐心回答,也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尋求答案。

要是實在太忙,也可以跟孩子實話實說:

“媽媽現在要趕緊工作,要是做不完,媽媽也會被批評的,媽媽做完了就能來陪你了。”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跟他們說實話,不用在孩子面前隱藏一切困難,這樣一來太委屈自己,二來,也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如何應對壓力和悲傷的機會。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3、靈活

爸爸媽媽很希望孩子能聽話、能接受新的安排,但如果孩子不吃這一套,我們好像一時間也沒別的辦法了。

就像很多媽媽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過孩子“把玩具收拾好!”

但就是沒有用,怎麼辦?

如果我們在合理的時間內,說過、做過的事情不起作用,那麼,趕緊放棄和孩子之間的、無用的“權力鬥爭”,想想還有沒有不同的辦法。

比如:“把玩具收拾好”不管用了,那能不能考慮,把多數玩具都收起來,只給孩子3、5個就好,玩一段時間再換?

玩具少了,選擇餘地小了,孩子反而開始用心研究起來,進入了相對深入探索的狀態,更珍惜、專注時間更長。

同時,玩具少了,收拾起來,就更容易了。

我的方法只是參考,爸爸媽媽們一定還能想出其它的辦法。

無論用什麼辦法,靈活、積極尋找其他的更好的策略,至少有兩個

關鍵的好處:

一來,但凡有辦法,沒人喜歡嘮叨,我們也不希望自己變成嘮嘮叨叨的樣子;

二來,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

爸爸媽媽遇到問題時,會重新考慮自己做事的方式,那麼我以後遇到挑戰,我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嘗試不同的策略。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4、給予孩子無可替代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們知道“我的爸爸媽媽喜歡和我在一起”,他們會感到被愛,這種特殊感是構建孩子自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有研究發現,善於克服困難的孩子,在生活中至少有一個成年人,真正相信他們。

所以,即便爸爸媽媽很忙,即便每天只有15分鐘,也能給孩子講個故事、做個遊戲、分享一份美食……給孩子一段珍貴的“一心一意”的時光。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5、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孩子也許不能完全符合爸爸媽媽的期望,但認識到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特點至關重要。

比如我們希望孩子:

  • 老老實實地坐在汽車裡;
  • 逛商場的時候孩子能自己走,不要抱;
  • 不要亂跑、老實走路……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 孩子就是不喜歡在汽車座椅上待太長時間;
  • 就是喜歡媽媽抱,不愛走路;
  • 就是喜歡跑來跑去,一刻也不老實……

所以,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恰當的估計孩子的能力很重要,這樣我們就能做出更合適的安排,減少和孩子之間的“戰爭”。

當然,接受你的孩子,並不表示爸爸媽媽應該原諒孩子所有不恰當的行為,而是試圖理解它,並以不損害孩子自尊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改變它。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6.給孩子一個做貢獻的機會

還記得我們自己小時候嗎?

我們在幼兒園、學校的時候,什麼事兒最讓我們高興、充滿自豪感?

就是老師請我們幫忙的時候。

當大人們請孩子們幫忙,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很能幹、被信任、被賦予了責任感。

所以,在家裡,也可以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庭責任,讓孩子做家務時,不妨不要稱之為家務,而是說:

“我們需要你的幫助。”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7、強調並幫助孩子發展優勢

雖然有“彈性”的孩子,不容易因失敗而畏縮,但他們同樣想自己能成功。

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孩子們更有信心,在下次面臨挑戰時更傾向於堅持下去。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爸爸媽媽的工作就是發現這些長處,幫助孩子發展優勢。

為了讓孩子真正相信自己,他們需要體驗成功。

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內向、慢熱、看上去沒有別的孩子受歡迎,但他們往往專注力也不錯,這就是一大優勢。

如果希望慢熱的孩子,能成功地交到朋友,那先別催促孩子去和一大群孩子玩,這樣壓力太大了。

不妨讓自己孩子和其中一個比較隨和的孩子熟悉起來,壓力就會小很多,成功交到一個朋友的體驗,也會讓孩子接下來的社交更有信心。

讓孩子有點“彈性”——應對挑戰更沉著,未來人生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