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5萬輛扛起總量三分之一,帝豪家族成吉利奪自主第一的最佳輔助

進入1月份,支付寶、微信紛紛發佈了自己平臺的年度賬單和報告,一時間,各種年度回顧,未來展望風聲鶴起。一邊是移動互聯網產品繼續風生水起;另外一邊,汽車產業卻迎來了30年行業持續增長後的首次回落,這種震盪帶來的"海嘯"一時間沒有完全抵達,但依然給2019年的汽車市場蒙上了一層水霧。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吉利汽車在近日也發佈了自己品牌2018年的成績單——在絕大多數汽車企業銷售業績下滑的大環境下,以全年超過150萬輛的成績,保持兩位數的業績增長,實現逆市上揚。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讓吉利汽車在寒冬中依舊保持動力和活力,繼續引領中國品牌高速發展呢?

以55萬輛扛起總量三分之一,帝豪家族成吉利奪自主第一的最佳輔助

合資價格持續下探 吉利引領中國品牌衝破"以價換市"困局

一直以來,中國品牌憑藉良好的地緣優勢和成本控制,在15萬以內的價格區間裡風生水起,部分品牌車型銷量直追合資品牌陣營,但這樣的優勢自2017年以來正在不斷縮小。隨著零部件關稅的降低,造車成本進一步降低,一些合資品牌也悄然調低部分中級車型的終端售價, "以價換市,產品下沉"成為今年合資品牌的關鍵詞,面對這樣緊張的市場情況,國產品牌的銷量甚至是生存正在受到極大的影響和威脅。

然而即使外部市場環境如此嚴峻繁雜,吉利汽車依然保持著強勢的銷售勢頭,2018年同比增長超20%,高出行業增幅24%,如果按全年淨增量來算,吉利淨增25.28萬輛,排國內車企全年增量也是第一;同時,吉利在國內乘用車企業排名第四,中國品牌乘用車企業排名第一,如果按品牌來算,按企業品牌排名第三,僅次大眾、通用,正在帶領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正面較量。

以55萬輛扛起總量三分之一,帝豪家族成吉利奪自主第一的最佳輔助

據瞭解,吉利汽車的平均售價和品牌附加值也有顯著提升,8-15萬元車型銷量佔比達61%,10-15萬銷量佔比超30%,在一二線市場的銷量佔比超過五成。 也就是說,吉利已經通過多線產品和多細分市場的全面佈局,與主流合資品牌展開正面競爭,這也是吉利汽車在2018年取得銷量長虹最最關鍵的一步。

知己知彼,更懂用戶,帝豪的中國式奮進成功有跡可循

從具體來看,在吉利汽車高歌猛進的增長之下,帝豪家族在2018年的市場表現也尤為出色,以超55萬輛的銷量超越大眾朗逸家族,成為中國第一產品家族。作為吉利旗下成型最早、產品譜系最健全的產品家族,帝豪家族累積銷量已經突破230萬輛,是目前中國品牌最成熟完善的產品型譜,從轎車到跨界SUV,從傳統汽油發動機到新能源車型,均有銷量扛把子的代表車型,帝豪、帝豪GL、帝豪GS等所聚集的品牌合力,已逐漸成為中國品牌抗衡合資陣營的一把利器。

以55萬輛扛起總量三分之一,帝豪家族成吉利奪自主第一的最佳輔助

通過九年多的市場錘鍊,帝豪家族已經摒棄了只靠一兩款爆款車型打天下的怪相,幾乎每款產品在推出後都會收到良好的反饋,轎車和SUV都得到了均衡的發展,不偏科的帝豪家族幾乎沒有弱點。

消費者的行為是市場的晴雨表,消費者的喜好隨著時間、空間不停發生變化,也決定了市場的急速變化和轉型。帝豪家族全產品型譜在產品革新迭代上也一直在努力迎合中國消費者日新月異的多元化需求。正是保持著平均一年一升級的更新頻率,帝豪家族的各產品競爭力和新鮮度不斷提升,它的市場和消費關注度也一直居高不下,吉利汽車旗下的遠景、金剛、博越等多款其他產品在多個城市的各自細分市場都是NO.1,這也得益於此。

以55萬輛扛起總量三分之一,帝豪家族成吉利奪自主第一的最佳輔助

不僅要尊重市場選擇,也同時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這才是一個品牌一個產品力量和能力。2018年,帝豪家族用55萬的總銷量為平淡甚至有些慘淡的車市送去了一些新鮮和希望,也為同為中國品牌的同行者帶去了成功經驗和機會,接下來帝豪家族將會為大家帶來什麼奇蹟?讓產品開路,用銷量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