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朱祁鎮、朱祁鈺二人?

錢塘安東陽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僅有的兩個兒子,宣宗朱瞻基能文能武,天縱英才,與其父仁宗朱高熾共同創造了“仁宣之治”。朱瞻基是在祖父朱棣和父親朱高熾的疼愛下長大的,跟祖父朱棣出征過漠北,駕馭群臣輕車熟路,可謂文武全才。只是天不假年,宣宗當了9年皇帝,37歲就駕崩了。

宣宗駕崩時,大兒子朱祁鎮8歲,老二朱祁鈺才7歲,這兩人同父異母,但是感情相當不錯的。朱祁鎮一登基就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朱祁鈺已經21歲了,還沒有按照祖製出京城就藩。明代皇子一般15歲左右就開始離開京城到封地去了。從這事也可以看出,朱祁鎮很疼愛弟弟朱祁鈺。

1449年,朱祁鎮不顧群臣勸阻,以國家安危為重,率20萬大軍御駕親征來犯的蒙古瓦剌部,讓弟弟朱祁鈺監國。結果大家都曉得,朱祁鎮兵敗被俘。皇帝御駕親征,讓弟弟監國,這事有點匪夷所思,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多了,但應該是太子監國。

讓弟弟監國的事情在大明歷史上上罕見的。朱祁鎮就不怕弟弟黃袍加身?不擔心自己回不了北京?墨菲定律顯靈。朱祁鎮這下真回不來了。京城有的富戶已開啟轉移財產,個別大臣也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是“戰”還是“遷”?1449年八月十八日,由孫太后壓陣,監國朱祁鈺主持召開會議,南遷之議頗得一些大臣支持,但兵部左侍郎于謙站出來,指責南遷是亡國之論,有再提議南遷的要殺頭。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有人上書朱祁鈺,希望他承繼大統。于謙等大臣稟明孫太后,九月初六朱祁鈺成為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仍為太子。孫太后這樣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是朱祁鎮的,朱祁鈺先過渡一下。

皇帝被俘,皇帝有兒子的情況下,沒有讓皇帝的兒子繼位,而是讓皇帝的弟弟繼位,這在封建王朝歷史上好像只發在宋朝發生過,宋太祖死後不是兒子繼位,是弟弟趙光義繼位。沒有讓兒子繼位的理由是主少國疑,這是什麼風格?這就是以國事為重的風格。

這事是孫太后同意的,英宗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兒子,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親兒子。在當時危急情況下,擁立已經成年的朱祁鈺當皇帝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能做到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大明臣子的胸懷和後宮的開明。你看看清末,慈禧太后,親兒子同治皇帝死後,立了4歲的載湉,載湉死後,又立3歲的溥儀。在國家民族存亡絕續之際,慈禧這個老女人還是不願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誤國誤民近半個世紀。

朱祁鈺登基之後,調兵譴將,運籌帷幄,朱祁鈺依靠于謙等人,組織北京保衛戰,擊退來犯北京的蒙古瓦剌部的部隊,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後來,也先見撈不到好處,便想放回明英宗朱祁鎮,藉此求和。也先想放,可朱祁鈺不願意接。于謙對朱祁鈺說,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您還是皇帝,所以理當儘快接哥哥朱祁鎮回來。朱祁鈺見於謙都這麼說,就同意了。

哥哥回來了,朱祁鈺親自出城迎接哥哥,並行拜見之禮,一年沒見,哥倆互拉雙手,淚涕沾襟,半真半假,但兄弟情的確在。在中國歷史上,漢族的皇帝被俘後對方沒有索取到任何東西的也是聞所未聞,不附帶任何屈辱的條件就被放回來,更是從未聽說。

但是,朱祁鈺把哥哥軟禁在南宮,嚴加防範,不得出門,不得與外界聯繫。這就是朱祁鈺的不對了,哥倆幼年喪父,一起大,哥哥對自己疼愛有加。當上皇帝后,朱祁鈺大權在握,不願意放手,這個好理解,是朱祁鈺為挽救北京、挽救大明江山做出了主要貢獻,理應繼續幹下去。軟禁哥哥有點不近兄弟情深,但是不軟禁哥哥,朱祁鈺這個皇位隨時可能被搶回去。

後來,朱祁鈺又通過賄賂大臣,廢除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事,連朱祁鈺的汪皇后都堅決不能同意的,汪皇后還算明白人。朱祁鈺一意孤行,廢了汪皇后。朱祁鈺保國有功,繼續當皇帝說的過去,但把哥哥朱祁鎮之子的太子位廢了,就過分了,許多大臣認為朱祁鈺私心過重,有失民心。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朱祁鈺的太子朱見濟就死了,朱祁鈺再沒有兒子了。

朱祁鈺這時才25歲,再生出兒子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但已有大臣上書呼籲朱祁鈺恢復原太子朱見深的太子位。朱祁鈺再也沒有生出兒子,後來連新皇后也死了。當了8年皇帝后,朱祁鈺病重,部分大臣迎接哥哥朱祁鎮復位。朱祁鈺知道後,說:“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度盡劫波兄弟在。事已至此,我想朱祁鈺終於醒了。一個月後,朱祁鈺病逝。

從治國理政方面說,朱祁鈺要強於哥哥朱祁鎮,我認為朱祁鈺一生最糊塗的事情就是廢立太子,使得自己的威望大打折扣,所謂利令智昏。古人說“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當自己的太子夭折後,朱祁鈺就應該深刻反思,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天命保有敬畏。倘若此時朱祁鈺能幡然醒悟,復立侄子朱見深為太子,“奪門之變”必然不會發生。

復辟後,朱祁鎮廢除弟弟朱祁鈺的帝號,降他為親王,罵他不孝、不弟、不仁、不義,臭名昭著,人神共憤。朱祁鎮駕崩後,太子朱見深繼位,朱見深比較寬厚,他承認叔叔朱祁鈺是皇帝。南明弘光政權時,給予朱祁鈺上廟號為代宗。

不過,朱祁鈺和哥哥朱祁鎮的關係總體算是不錯,皇位更迭兩次,並沒有動刀動槍,沒有流血。


坐看東南了


這兩兄弟好有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帝皇中應該找不出第二對了吧?說要對此二人的評價,那真要斟酌一下了。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年僅九歲登基,賢臣“三楊”輔政,後來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禍亂朝綱。土木堡之變發生後被瓦剌俘虜,面對內憂外患之際,在於謙等人的擁戴下郕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景泰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面對哥哥留下的爛攤子,朱祁鈺的表現儼然一個英明君主,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瓦剌人見明朝在朱祁鈺的統治之下越來越強大,擔心明朝會報復就將朱祁鎮客客氣氣的放了回來,目的就是等這兩兄弟互相殘殺。明英宗一放回來,氣氛就尷尬了,國不能無主也不能有兩個皇帝啊!最後明代宗將哥哥軟禁起來享受太上皇的待遇,但是日夜被監視起來,沒有自由可言。



但是就在景泰八年曆史出現了轉折點,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當初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 還廢除了殉葬制度。 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裕陵。


所以這兩兄弟生在一個時代真是有點“既生瑜何生亮”情節。面對權利利益誰都有私心,朱祁鈺不肯白白讓位,朱祁鎮不願一輩子受人擺佈,過一種被人監視下擔驚受怕的日子,所以一有機會就會復辟。面對現實,朱祁鈺也無可奈何,但是就說當皇帝這件事,真心覺得朱祁鈺比哥哥要稱職,但是朱祁鎮後期的表現也算合格,但是英宗的稱呼真心不夠格,是非功過讓歷史作客觀的評論吧!

說老實話真心心疼朱祁鈺,假如明朝由朱祁鈺一系傳承,歷史又會如何發展呢?


盛唐新州


在明朝這兩百來年裡面,這對兄弟兩絕對是個特殊的存在。

在土木堡之變以後,這對兄弟的地位和身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在此之前,哥哥朱祁鎮在執政前期重用宦官,造成大明中期最大的悲劇。幾十萬的精銳損失殆盡,物資損失無數,最大的危機在於,皇帝被俘!

這毫無疑問是哥哥朱祁鎮的執政失誤和識人無方。其後瓦剌軍隊洗劫京郊區域,攻擊北京城,雖然朱祁鎮在敵營裡面還保持皇帝的尊嚴,不卑不亢的態度。但是給大明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朱祁鈺就是在這樣最危難的時刻被大臣們推舉上帝位。眾志成城重用賢臣在心理上和軍事上徹底粉碎了瓦剌首領的各種損招。無計可施之下,瓦剌送還了朱祁鎮,給大明埋了一顆雷。

後面的事情就很明顯了,享受了權利的朱祁鈺迷失了方向,不願還朝給哥哥。並軟禁了哥哥嫂子,更過分的是廢除了當時太子朱見深的名分,哥哥朱祁鎮在宦官和武將支持下發動奪門事變,再次登基稱帝!而朱祁鈺的下場就不太好了。短短的幾年執政時間並沒有給他留下太多施政機會,但是他對於經歷了土木堡之亂的大明是有匡扶社稷的大功勞。這點功不可沒!

而朱祁鎮復辟以後,除去誅殺忠臣于謙這一汙點,基本上都奉行仁政。比如釋放永樂朝開始囚禁的建文帝后人,廢除從大明開國以來的皇帝駕崩嬪妃殉葬的惡俗等等,其執政期間的仁政不僅僅於此。

所以,個人認為,朱祁鎮雖然有大錯,但是經過人生的起起落落,懂得了很多東西,對其人生後期執政有了一些好的偏向,願九泉之下兩兄弟重歸於好!


夢圓的金窩


古代封建制度下,明朝皇“權”宦官專政,五百多年的歷史,長存於人間的是什麼呢?

朱祁鎮九歲登基,(不是民主國家)是錯。瓦剌也先攻打北京,發生“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與太監王振去應戰(把戰爭當作是打獵娛樂是錯),最後幾十萬大軍覆滅,朱祁鎮被瓦剌也先俘虜。這是瓦剌也先沒想到的,這麼龐大的物體卻不堪一擊。

為保大明王朝江山穩定,于謙,張居正,袁崇煥等推選朱祁鎮同父異母弟弟朱祁鈺為代理皇帝,立遙遠被擄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合情合理)

瓦剌也先嚐到了攻打北京的甜頭,多次出兵,但于謙等文武大臣以朱祁鈺為中心,擊退瓦剌也先部隊把他打回大漠這是“北京保衛戰”。

明朝基本穩定,但被擄的朱祁鎮怎麼辦?于謙等臣奏旨接回,派誰去呢?皇帝答應接回哥哥嗎?(這會想到岳飛的下場,這劇情多相似)。

代宗朱祁鈺這會當然不樂意,這麼多人朝拜,皇帝當的多過癮,把哥哥接回來自己的代理皇位怎麼辦?(和宋朝趙構想的一樣)。但不接親情也說不過去,人嘛那點私心還是有的,接回來把朱祁鎮皇權免了,安心養老(軟禁)把侄子朱見深不允許繼承皇位的事疏通了。

派誰去呢,和瓦剌也先大臣們談判可不是鬧著玩的,在江蘇任職的一個七品芝麻官李實被選上了,此人口才,辦事風格有點辣。

李實的官位小了點,去接前皇帝太上皇檔次不夠,朱祁鈺又加官為“禮部右進侍郎”,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外交官。

這不也不知李實談了哪些內容,資料正史應該有吧,就把朱祁鎮接回來了。

一切按事先準備的辦妥,也封李實為“都察院右進衘史”,一切風平浪靜。但有一夥以“權”為目的大臣們覺得不公平。所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密謀。

要是把朱祁鎮重新捧上皇位,那我們就立了大功。如此這般安排妥當。那朱祁鎮還沒想到有這等忠誠的人,那感動的,(此時已忘了在外當俘虜的事,為了“權”兄弟你讓一讓吧)。這不第二天就上朝當皇帝了,群臣貢拜!

代宗朱祁鈺納悶了,但也沒說什麼。(多麼奇葩),只能說兄弟倆感情深。沒多久朱祁鈺駕崩了。

朱祁鎮從第六任到第八任的“奪門之變”。其中捧他的石亨等都封官加爵了,為了除去異己類,為了“權”。把大明江山的功臣們統統殺了,最傷心的應該是于謙了,揮筆寫了《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風骨剔透,又萬般無奈)。那使臣李實也被抄了家,免了官。

最後朱祁鎮又把石亨等也辦了,據說都是為了“權”,想造反。(這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病逝,他的兒子朱見深當皇帝。也許良心發現了,平反於謙等功臣。降旨李實復職都察院右進衘史。但李實前去上一天班就辭職了,歸隱鄉間。(這裡有故事,誰有一壺酒)




天籟琴音5885416


英宗不算一個好皇帝,他寵信過奸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但他是一個好人,待人和善,廢除了殉葬制度。

代宗有私心,有大功,在國家動亂的歷史特殊時期,他臨危受命,重用於謙,保家衛國。雖然大部分靠于謙,但功勞總是領導的。只是後面軟禁前皇帝,更改太子,就是人性之私了。也給自己帶來了奪門之變。


口腔醫生肖武峻熊


朱祁鎮是中國封建皇朝邪惡的化身,一、他信用奸妄,使幾十萬大軍土崩瓦解。二、一旦被俘,自己要求臣民忠,自己卻甘當帶路黨。三、為復辟找理由,可以殺救朝救己的于謙,是忘恩負義之輩,十足的人渣。而朱祁玉,則在最危難的時刻,勇於擔幹,正確用人,採納正確的意見,最終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是人傑。


安平144796971


朱祁鎮是一個昏君,喪師辱國,厚著臉皮,苟且偷生。而朱祁鈺有北京保衛戰之大功,深得人心,可惜的是沒有兒子繼承皇位,被奸人所乘,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一葉孤舟向天涯


權杖是誘人的毒藥,不想被它毒倒,只能比它毒辣。絕對的權利之爭,和道德無關。沒有全身而退,只有心狠手辣。


塵風吹拂1


朱祁鎮是一個年輕有抱負的皇帝,從他遠征瓦剌就可以看出,只不過能力不足,朱祁鈺也很有能力,但生不逢時,最終英宗復辟!


功過三皇德高五帝


人性的弱點---無論是朱祁鎮朱祁鈺,還是其他人,權利在親情面前不堪一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