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組枯燥乏味卻有趣的數據。
根據燈塔2019年春節檔電影市場數據報告,2019年春節檔綜合票房58.38億。這一票房基本與去年57.7億元的票房持平,上升僅1.1%。但是,今年觀影人次1.3億,同比是下降了10%的。聰明如你,一定想到了平均票價的上升。與去年相比,今年春節檔平均票價上升了13%,達到了44.8元。
票房總體向好對不對?但是考慮到去年新增的熒幕數量,這個數據可能會讓從業者不太滿意。但是這並不妨礙《流浪地球》一路高歌猛進,在強勢逆襲中完成20.1億元的壯舉。作為票房冠軍的《流浪地球》同比去年《唐人街探案2》19.1億的票房,增長了大約5%。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指出阿里影業獨佔春節檔8部影片中的5部影片成為了最大贏家。《流浪地球》更因為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而被反覆作為論證阿里影業是“最大贏家”的要素之一。
我們暫且不看其他與阿里影業有所關聯的4部電影《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小豬佩奇過大年》和《廉政風雲》的票房成績,單單來說《流浪地球》。即便作為春節檔爆款電影,可能都很少有人會去特意注意它的出品單位。
根據網傳的國家電影局電影公映許可證,《流浪地球》的出品單位達到26家之多。其中可不單單隻有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甚至被大眾視為阿里競爭對手的騰訊,也因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身影而名列其中。當然,此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也並非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但更為關鍵的點或許是,阿里影業即便與《流浪地球》有所關聯,你也很難說它“獨佔”了這個爆款。
與此同時,我們再來看看春節檔票房榜和口碑榜的Top3。Top 3中,兼具票房與口碑的《飛馳人生》也與“阿里巴巴影業”(非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所關聯,但也只是12個出品方之一,而上海騰訊影業也再次出現在出品方名單中。而票房排名第二的《瘋狂的外星人》、口碑排名第二的《熊出沒·原始時代》則與阿里並無關聯。我們似乎不得不重新審視阿里影業號稱檔期“爆款收割機”的這一說法。
既然非主投的阿里影業只是與“爆款”擦了個邊,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阿里影業主投或者說“獨佔”的電影狀況又是如何。我們拿阿里影業官網舉例說明已投資拍攝的《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傲嬌與偏見》等三部影片為例。
2017年暑期檔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首周票房4.29億,累計票房5.35億。似乎算是不錯的成績。但是考慮到那個時間段還存在票補,以及鉅額的明星片酬費用,身為局外人的我們似乎並不能知曉最終詳情。但是參考豆瓣口碑,觀眾並不買賬。反倒是2017年4月由阿里影業主投的低成本的《傲嬌與偏見》最終拿下了1.24億的票房。而2016年底,有眾多卡司出演的《擺渡人》,與前兩者類似,都難逃口碑撲街的命運。阿里影業似乎不由自主地在主投作品上陷入了“爛片製造”的命運。
這多少有些尷尬。一方面在檔期眾多出品方出品的電影中號稱“爆款收割者”,另一方面又在自己主投作品中陷入“爛片製造”的局面。充分利用IP、明星、流量的阿里,似乎並沒能利用“爆款理論”打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獨佔”的優秀作品。備受詬病的阿里影業,在2017年6月上海電影節上為自己發聲,似乎很好地詮釋了阿里影業為何會陷入這種局面。
時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阿里巴巴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的俞永福表示,衡量阿里大文娛是否成功的標準,並不是拍出了多少賣座電影、做出了多少熱門IP,而是能否“通過數字化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升,讓用戶的體驗更好,這是我們在不同的行業都在做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俞永福甚至強調指出阿里影業的定位,是要做電影行業的服務者,而非競爭者。也是這番言論引發了熱議並被詬病。甚至在現場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直言不諱,“永福也許哪一天會收回他今天說的話,正如我今天收回我原來的話”。長期從事電影宣發的王長田顯然早已注意到優質內容的重要性。
但是阿里影業似乎志不在此。除了在宣發上對用戶觸達的大數據研究,還包括諸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衍生品開發、IP授權&植入等。也許是擔憂人們的過分解讀,俞永福在現場也曾表示,“不與上游內容方競爭不代表我們不做內容,只是不會把內容量做得很大,而是做少量內容,不會把擴量作為做內容的目標,所以也就不會跟做內容的人競爭。”
這似乎為阿里影業內容製作定了性。既然不與上游內容方競爭,那麼更多的就是在中下游如通過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優勢幫助電影宣發,並重點開展衍生、授權業務。阿里想做的是行業的“水和電”。一句話來說,阿里影業志不在作品的創作(當然,有好作品還是要做的),更重要的佈局是在相關業務延伸上面。
但這也為人們詬病阿里影業找到了理由。或許過於輕視內容的創作,為過去的爛片製造提供了原因。顯然,阿里影業自身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所在。在2018年6月,時隔一年之後,時任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的樊路遠開始十分明確地表示,“除了做水煤電基礎設施以外,還要加大對優質內容的投入,無上限的投入,培養優秀編劇和製片人。”
優質內容的重要性得到凸顯,阿里影業也藉此釋放出明確的信號。但是具體成效或許還要等到作品出現才能知曉。我們唯一知曉的是,阿里影業悄悄成立了五大工作室。除了在內容方面的進取外,阿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沒耽擱。
通過淘票票票務平臺、燈塔宣發平臺、阿里魚衍生品平臺、以及娛樂寶金融產品平臺,阿里構建起了一整套的基礎設施。而通過對影視行業提供透明的操作以及可視化的生態服務,阿里再一次做了自己所擅長的事情,將線上線下有機地整合了起來。
在沿著目前既定的做“水煤電”基礎設施提供者的同時,阿里影業對優質內容無上限地投入是否能夠提供出更多優秀作品,或許我們還需要等待時間的證明。
閱讀更多 零鏡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