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老街老巷总是弥漫着市井和人文的味道,它是反映一座城市社会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座城市从孕育到生长全过程的历史见证。随着【古城遗韵】,去查看那些过往……

戳上方图片查看五桂桥的故事

戳上方图片查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故事

今天,咱们接着来看看大观街的故事。

大 观 街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和亲知计拙,公主漫无归。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杜甫的这首《警急》把我们带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历史风云之中。站在大观街口将军桥头,仿佛看到唐代将军骑着战马,忙碌的身影进出行台,穿街而过。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80年代的大观街老院 何一西摄

将军过处留大观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牛进达出任邗江府(今江苏扬州)统军。当时嘉州(治在龙游,今四川乐山)、陵州(治在仁寿,今四川仁寿县)的僚民举兵反叛,牛进达率戍守在此的邗江府兵将其击败,平定了叛乱。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33年的灌县东门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八月,吐蕃军号称20余万进屯唐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二十七日,唐太宗即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二十九日,又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一说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83年的大观街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大观街口

牛进达于灌口静军(军治设今都江堰市古城区)设行台管理军务,率部过玉垒关向松州挺进。九月初六,牛进达率前锋进抵松州城下,乘蕃军毫无防备,夜袭其营帐,斩杀千余人。赞普闻讯震惊,加之属下厌战情绪日高,大臣八人自杀,遂令撤军。遣使到长安谢罪,并再次请求通婚,太宗应允。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唐以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赞普大喜,尽子婿之礼。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80年代的大观街民居 何一西摄

“行台”为中央派出机关,乃行军大总管官衙,相当于朝廷的“前线指挥部”,战争结束后,“大总管”撤离,而“行台”继续保留,元代以后,行台制度被撤销。随着灌口城区人口的增多,行台官衙一带形成了街市。因为曾是大官居住的地方,当然就叫“大官街”了。而为方便行台将军出行而建的桥即为“将军桥”。千年风霜眨眼而过。至民国时期,曾经的“行台”官衙已经变为民宅,因其街东侧建有一座观音寺(庙),易“官”为“观”,于是,大官街就成了“大观街”。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80年代的大观街下段居民住房 江明义摄

原来的“大观街”,南起幸福路中段的将军桥,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后改至将军桥以西。北至瑞莲二巷旁的“天后宫”,全长约390米。街道虽然不长,却因位于灌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居民临河而居,环境清幽,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画境,为人们理想的居家之处。同时,因其得名于官衙,由来已久,声名在外。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大观街上段 何一西摄

唐时的征战早已经随着历史的风云远去,大官行台已经成为往事。但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还能从街名、桥名中看到唐宋以来官员们进进出出的身影。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大观街上段 何一西摄

四合院与吊脚楼

走进民清时期的大观街,你会看到街西多为小四合院。一般有院落一进,正房、偏房各三间,另有门厅、耳房、仓储室和院坝等。为中产人家或富裕人家所有。大四合院则门面阔大,建筑讲究,有院落两进或以上,有各类房屋数间,多为家境富有者、官宦人家或声名显赫的书香世家所有。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80年代的大观街吊脚楼 江明义摄

大观街东面街房则紧临杨柳河边,大致是清代以来城市人口增多以后临河而建的街房,因受地域限制,面积都不大,多因地制宜,在屋后有临水而建、仅容转身的小吊脚楼。它们虽不宽阔,但地处闹市,环境清幽,有“小桥流水人家”意味,亦为人们理想的居家之处。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大观街老院129号 何一西摄

顺街往南而行即上杨柳河跨东街的将军桥,这是一座古桥,据《元史·河渠志》:“三泊洞水北过将军桥”,即指此桥。民国时期,将军桥是一座石坎木梁的街道桥,上铺木板,宽仅七米,行人路过时如果负重就有些困难。建国后改造街道,将军桥早已成为暗桥,成为幸福路的组成部分。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大观街上段口 何一西摄

会馆 古井 自来水

大观街北端末尾为“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有出家人在此主持庙务,香火很旺。清代中后期,寓居于灌县城内的福建籍人士集资将“天后宫”改建为“福建会馆”,为灌县“七省会馆”之一。民国初年,兴办新学,此地曾作为在华光寺内所办“七省义学”的附属学校,后来并入县立高等小学。也算是为灌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97年的大观街中段商铺 何一西摄

灌县城区利用水井供应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已有上千年历史。本街有一口名气很大的古井——“沁心井”。据清光绪《增修灌县志》载,“沁心井,在县东观音寺侧,不知凿自何代。圆径五尺、深三丈有奇。康熙中有僧淘之,得断碣一片,书‘沁心泉’之篆文”。自唐宋以来的千百年中,大观街居民多在此井中取水食用,井水清冽、甘甜,据说有助人长寿的功能。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96年的大观街水巷子口 何一西摄

民国中期,染匠施蔚田在今将军桥下杨柳河里架龙骨车,将河水提入水塔,用打通芯的斑竹、白甲竹外包铁皮作输水管道,送水进入大观街十多户居民供水,这就是灌县城里最早的自来水设施。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90年的大观 江明义摄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1996年的大观街 江明义摄

小编按:大观街上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图文转载自遇见都江堰(文据王克明,有删减;图据何一西、江明义,部分据网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古城遗韵」弥漫着市井和人文气息的大观街,是这样来的!

主 管:

中共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工作委员会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灌口街道办事处

主 办:

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综合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