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岢嵐縣城古城門樓

“山下有河河無水,山上無風山下風”,這是毛主席1948年4月4日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從陝北轉戰河北西柏坡途中路居山西岢嵐,在居住的寢室給江青出的一道謎語,這個謎底就是“岢嵐”二字,同時他還在岢嵐縣三級幹部會議上留下了“岢嵐是個好地方”的讚譽。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岢嵐"二字的謎面

四月的太原你會清晰的看到春的色彩,楊柳吐青,連翹花、迎春花、桃花、杏花等各種象徵春天的樹和花都在競相茂長,爭奇鬥豔,然而距離太原200餘公里的忻州岢嵐卻還是一片蕭索,幾乎很難能觸摸到春的氣息,這是岢嵐給我的初感。帶著毛主席的讚譽,懷著一份期待,我們驅車兩個多小時到達岢嵐,來到這個著名的革命老區、軍事重鎮和古戰場。

三井戰役 “打響”岢嵐

很多人瞭解岢嵐,知曉岢嵐很可能是因為那場著名的三井戰役。三井是岢嵐北川的第一大鎮,位於岢嵐通往五寨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三井戰鬥前夕,一二〇師三五八旅作戰鬥動員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岢嵐縣開展抗戰勝利70週年主題教育活動

1938年2月至4月,120師在賀龍的指揮下連續攻克晉北七城(岢嵐、寧武、神池、保德、五寨、偏關及河曲),戰爭的第一槍就在岢嵐打響,為建立和鞏固晉西北抗日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基礎。其中的三井戰役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鬥,繳獲敵軍物資若干,為後續戰鬥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944年,日本人掃蕩岢嵐,八路軍對其進行“控水”。岢嵐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岢嵐是個乾旱缺水的地方,人們吃的水都是地下水,通過挖井獲取水源,最後逼著日本人被迫撤離。在這個有著滄桑歷史的小城,不僅有著三井戰役的榮光,還歷經了古城戰鬥、大劇會戰、火燒西坡村等光輝歷史。

毛主席路居館 憶往昔崢嶸歲月

在岢嵐縣城遊逛時,同事帶我們來到毛主席路居館,這個位於岢嵐縣城小東街中部的一個大院,院落經過後續的修整至今保存完好。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毛主席路居館

聽路居館的講解員說,抗戰時期,岢嵐是晉綏邊區的政治中心。毛主席、任弼時、陳毅、賀龍等曾經在此路居或隨軍駐紮,縣城周圍有很多革命舊址和文物遺蹟,毛主席路居館就是最重要的一處。1948年4月4日,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率領機關幹部從延安北上,渡過黃河在轉戰河北西北坡時途徑岢嵐並路居於此,會見了岢嵐縣、鄉鎮、村級幹部會議的參會同志,並作了重要講話,毛主席對縣領導說:“這裡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產胡麻、莜麥、土豆……”。進入路居館,顯然是一個前後兩院的四合大院,房屋寬敞整齊。前院正中間坐落著一尊髙2.76米的毛澤東主席塑像。塑像中的毛主席,身著棉大衣,頭戴紅軍帽,身材消瘦,據說是他當年路居岢嵐在燒炭山遠望時的神態,讓人無不敬仰,無不感慨。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路居館前院毛主席塑像

瞻仰完塑像後,我們來到後院的毛主席當年住過的房間,看到主席用過的辦公桌椅,睡過的土炕,用過的灶桌、油燈等,一切如舊,彷彿能將你帶回當年的記憶。一側牆上還掛著毛主席根據“岢嵐”地理形貌特點,給江青出的謎語。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毛主席當年住過的房間(按原物擺放)

毛主席路居館展區分“人傑地靈話岢嵐”、“領袖風範垂青史”、“波瀾壯闊勝利路”、“今日岢嵐更妖嬈”四個部分,共計有500多幅圖片展,30餘件實物展,還有一塊擁政愛民的大牌匾“我們是一家人”,就在這塊大牌匾前我們還合了影,以此喻證我們之間的深厚情誼。館內講解員告訴我們,在當年抗戰的日子裡,岢嵐縣抗日民主政府發動全縣人民參軍參戰、捐錢捐物,支援前線。120師36團全體官兵與岢嵐人民在血雨腥風的生死考驗中結下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誼。上述提到的“我們是一家人”的大牌匾就是36團在當年的擁政愛民大會上,全體官兵為岢嵐縣政府贈送的,這印證著軍民共建、共融、共患難的光輝歷史。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共和國的“航天鉅子”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駐地(局部)

很早以前,在電視和報紙上就看到我國有部分衛星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沒來太原工作之前以為其就在太原,之後才搞清楚原來所謂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在忻州市岢嵐縣。作為中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得益於岢嵐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共和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早想有機會能親眼看一看這位“航天鉅子”,但作為軍事禁區一般難能進入。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發射塔架

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簡稱TSLC,這裡地處溫帶高原地區,海拔1500米左右,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氣溫5℃,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重要的試驗基地之一。在參觀火箭和衛星測試廠房、設備處理間、發射操作設施、飛行跟蹤及安全控制設施時,我對駐守基地的官兵無不敬仰,該中心廣大科技人員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為目標,在晉西北黃土高原上,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大力開展航天發射技術研究與試驗,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發射技術難題,現已取得七百餘項科技成果,將這環境惡劣的晉西北高原打造成一片科技高地。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輔助塔架

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了從每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先後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我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伴隨中國航天發射技術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市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承攬發射了多顆國外商業衛星。尤以2007年9月發射的第三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又一經典之作”。

宋長城 填補中國長城史的空白

岢嵐,自古以來就是從太原到雁門關、內蒙古和陝北的交通要道,是保衛太原不受北方少數民族侵擾和外來侵略的天然屏障,山水有致,城堡星羅,形勝之地名副其實。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宋長城遺址(局部)

岢嵐縣境內發現的古長城遺址為宋長城,它的建立歷經了北齊、北周、隋、宋等朝代共計700餘年,全部建成於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1998年和1999年,中國長城協會副會長成大林先後兩次來到岢嵐,與省、市、縣的文物工作者一起考察了岢嵐境內的古長城,確認目前我們看到的這段從縣城東至王家岔鄉長約30公里的古長城為宋長城。這段宋長城由規則不大一樣的石頭和石片堆砌成,最高處大約有3米以上,頂部橫向面寬1.6米左右,間斷的還保留有30釐米左右的女兒牆,在城牆上走上一段你還會看到有歷史戰火留下的炮臺遺蹟。同事跟我說,他來過這裡兩三次,還聽村民說道在這這古長城附近撿到過不少瓷片、碑石還有兵器之類。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歷經滄桑

岢嵐宋長城的發現填補了中國長城史上宋朝沒有修過長城的歷史空白,成為全國極具歷史科考價值的重大發現。作為北朝霸府太原和中原地區抵禦外侮和少數民族侵略的邊防重鎮,岢嵐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貢獻和參考價值。

聽當地的老人講,這裡除了宋長城遺址外,還有窯子坡陶窯遺址、春秋戰國大義井遺址、龍山晚期文化居落張家溝遺址等等。一個邊關小城竟然有著如此大的文化能量,不得不令人折服,面對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要懷著一顆虔敬之心去瞻仰,讓人們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小城填補了中國歷史的一頁空白。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岢嵐某鄉鎮新農村

聽一名遊客講岢嵐!名不虛傳!

山裡人通過勤勞致富也逐漸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