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傻人有傻福,三国时代的最大的赢家是他吗?

刘禅,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儿子。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小路攻入蜀国,兵临成都。刘禅开城投降,蜀国灭亡。此后刘禅迁居魏国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并在洛阳了却一生。

标准的傻人有傻福,三国时代的最大的赢家是他吗?

刘禅 剧照

刘禅作为一个君主,后世对他的评价,无外乎两个字“昏君”。甚至有人觉着是赵云在长坂坡救他时候把他摔傻了。因此,后人有了“扶不起来的阿斗”这句话,跟“烂泥扶不上墙”并列成为形容一个人无能的著名俗语。

那么为什么在历史上会把刘禅认定成一个昏君?那是因为大家一直在拿一个皇帝的智商标准去对比他。而实际上他只是个智商平庸的普通人,但是皇帝这个职业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干好的。一个人以普通人的智商坐上皇位的时候,那么他就只能做一个昏君了,连做暴君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做皇帝,也做不了皇帝。即使他登上了帝位,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煎熬,对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而我们的刘禅同志就是这样种人。

标准的傻人有傻福,三国时代的最大的赢家是他吗?

怀抱阿斗的赵云 剧照

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深知自己既没有他爹刘备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他相父诸葛亮那样的睿谋明断,依靠什么光复汉室?因此,他索性就甩手不管,反正知道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不会去抢他的皇位,至于后来的费祎、蒋琬、姜维也都是相父大人精心挑选的,相父的眼光应该不会错吧。光复汉室就指望你们吧,你们说什么我准什么就行。只要你们别耽误我跟我的好朋友黄皓一起愉快的玩耍就行了。就这么玩着耍着,他玩死了几代丞相,他自己则活到公元271年,活了64岁,当了41年的皇帝。也好在这几代的掌权大臣都是性格忠厚,忠于蜀国的忠臣,没有起过什么异心,如果像魏延、杨仪之类的掌权,就难说了。这一点上,不知道是因为刘禅有点智商还是真的是傻人有傻福。

标准的傻人有傻福,三国时代的最大的赢家是他吗?

刘禅与诸葛亮 剧照

刘禅同志根本没有君临天下的宏大理想,更没有接替他爹复兴汉室的宏伟目标。他只是想做一个一辈子不愁吃喝,安稳享乐的皇家贵族,什么所谓的江山社稷统统跟他没有关系。他的这个理想终于在他开城投降那一刻终于实现了。也许在白旗高高竖起的哪一刻,他虽然不会像其他亡国之君那样用痛哭流涕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他应该确实会有点心酸,毕竟这是他父亲耗尽毕生心血打下的基业,也是他生长了几十年的地方。但是这种心酸也是转瞬即逝,他那随遇而安的性格让他在司马昭的宴会上,在其他蜀汉旧臣看到蜀地歌舞泪流满面的时候,他却微笑着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

标准的傻人有傻福,三国时代的最大的赢家是他吗?

刘禅 剧照

现在来看,在那个时代,开城投降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尤其蜀国,本来其综合国力就弱,几十年的连续作战,已经基本到了门不聊生的地步,如果继续抵抗,确实有胜算,但是日后又是长期的战争,难免会生灵涂炭。开城投降,第一百姓也免受战乱之苦,第二刘禅也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的归宿。毕竟他面对的不是异族的入侵,而是与他同宗同源的炎黄子孙。这样来看,刘禅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可以说他是傻人有傻福的典范。

标准的傻人有傻福,三国时代的最大的赢家是他吗?

蜀汉群雄雕塑

第一次尝试用这种风格写东西,完全是随心所欲,想到那就写到哪,文章稍显凌乱,还望看到文章的您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