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疯狂“晒娃”,专家说:孩子被物化了

给孩子拍照留念,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是很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都会做的事儿。其实不止是照相馆能看到这些父母的身影,如今,打开朋友圈,“晒娃族”的身影无处不在,可是被晒的小朋友却不一定像发照片的父母这么开心,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也很可能比家长想象的要大。

春节疯狂“晒娃”,专家说:孩子被物化了

晒娃:奶爸春节朋友圈唯一主题

这个春节,王先生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只有一个主题——晒娃。孩子睡觉要发照片,洗澡要发照片,哭了笑了,长辈给压岁钱了,都要发照片。看起来相似的照片,一次还要凑齐九张。

在有宝宝之前,王先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老是在朋友圈晒娃。“那时候在朋友聚会时,我还常常在席间调侃那些晒娃的同事。”直到去年6月,女儿妞妞来到了这个世界,王先生朋友圈的“画风”慢慢改变了:八九月份的时候,王先生偶尔会发女儿的照片,后来渐渐多了起来,一个月能刷着好几次妞妞的照片。这个春节,王先生索性放开了手脚,来了个“大爆发”。

如今,在朋友圈晒娃的并不是个例,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爱晒孩子吃饭睡觉的日常生活。孩子年龄稍大了,家长们爱晒孩子的特长,或者某些有意义的“特殊时刻”。

隐私照:孩子分分钟想毁掉

家长们热衷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孩子,可是,不少孩子认为,发到朋友圈的照片暴露了他们的隐私。6岁的小颖就很讨厌父母在网上发自己的照片,她认为这些照片让她很难堪。

“爸爸妈妈老爱在朋友圈发我的照片,从一两岁时,我的各种照片就被他们发到了朋友圈。有些照片还是我在浴缸里什么都没有穿,还有的是我在拉臭臭。他们发这些照片的时候觉得很开心,还写上:自己会上厕所了,今天给宝贝洗澡。我觉得这一点儿都不好,因为这些照片本来只给爸爸妈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问过我同不同意,就给传到网上。我特别害怕幼儿园同学们看到这些照片取笑我。”

不止是在被晒到朋友圈的照片,孩子们对儿时拍过的“隐私照”也特别敏感。回想起童年“裸照”被同学们看到的经历,小林至今记忆犹新。正在上初中的小林在一次聚会上,被同学们翻到了他小时候的相册,其中有几张是小林两岁左右时,光着身子照的。“照片被损友和喜欢的女生看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我当时毫无心理准备,整个人怔在那里,恨不得挖个地缝钻下去。”

专家:朋友圈晒娃得有边界意识

琚晓燕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博士,专注于家庭研究与治疗方向,现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任职教师。在研究中,她接触到了很多青少年心理学的案例。她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家长在朋友圈晒娃,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影响。

“3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隐私概念的。长大以后,不同的孩子对小时候自己照片被晒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在孩子有隐私意识后,家长还是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他的照片给别人看,就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和自主权。特别是在青春期,孩子们最想要的就是一种自主和被尊重的感觉,想要被当作一个平等而有价值的人看待。”

她认为,当孩子开始有了边界和隐私的意识,就让他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国的家庭文化向来不太注重家长与孩子的边界,家长们常常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孩子产生控制的心理。一般来说,家长们在孩子3岁之前开始晒娃,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隐私和边界的意识,无法主动向家长提出需求,这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

对于有些家长每天都在朋友圈晒娃,琚晓燕认为这种行为太过度了,不建议家长们频繁晒娃。

琚晓燕分析说,频繁晒娃的背后,可能是想要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社会认同,从另一方折射出家长内在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比如看到别人的孩子钢琴多少级了,又再学什么编程,又拿了什么奖。对孩子的影响,一方面,孩子被物化了,成为家长缓解焦虑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孩子的虚荣心,似乎他做事情是为了得到外部强化和赞美,削弱他对事物本身的兴趣。

监制:童曙泉、马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