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回眸:一日本军人独守深山30年不投降,投降后拒见天皇?!

他是最后投降的二战日本军人,日本投降了,他还在打仗,打了二三十年,偷偷摸摸给村民使绊子毁坏作物,偷窃,同伴死了,他也毫不动摇,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还觉得是敌人蒙骗自己。最终,当年的上级来了,亲自给他下了投降令,他才肯放下武器。至此为止,他居然已经战斗了整整30年。没想到后来,他的人生才刚起步,竟然成了教师,并且活到了21世纪,见证了现代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就是小野田宽郎。

    

1922年,小野田宽郎出生在日本和歌山县海南市,祖上曾是武士,父亲是县议会会员。

军史回眸:一日本军人独守深山30年不投降,投降后拒见天皇?!

和歌山县日高川町

  小野田兄弟共四人,除他之外都考上了名牌大学,就他年小时和父亲闹矛盾,离家出走,来到中国汉口的田岛洋行打工。随着战事的变化,他应招入伍,应作战勇敢,小野田被陆军相中,当上了特种兵,被派驻到菲律宾的卢邦岛。中途岛之战后,日军太平洋战事状况急转直下,直到1944年12月17日,其上司谷口义美少佐命令小野田在卢邦岛开展游击战。而自己却走了。

  

军史回眸:一日本军人独守深山30年不投降,投降后拒见天皇?!

投降后时小野田

  小野田后来回忆,当时长官对他说:“你们进山,用埋地雷、炸仓库的办法与敌人周旋。我禁止你自杀或者投降。我们只是暂时撤退,留你们做内应,以接应我们以后回来。这个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小野田就这么信了。1945年2月28日,美军在卢邦岛登陆,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战死。小野田与岛田、小冢金七、赤津等三个日本兵一起隐入丛林,顽抗到底。

  不到半年,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日军投降了。然而小野田却不知情,继续带着战友在菲律宾的丛林里战斗,起初他们还在与军人作战,后来只有农民在跟他们打交道了。当地农民经常在劳作时突然中弹,警察局搜遍整个山林,能找到他们的住宿痕迹,却始终找不到本人。听着收音机的广播,小野田还劝身旁的战友是听人散发的假消息。再后来,小野田身边的3位战友1位投降2位战死,只剩他了。日本政府派他的哥哥来劝降,他一概拒绝,说那是敌人的骗局。

  小野田坚持,要向我投降,除非找我上司来,否则谁来都不好使!

  不得已,人们只好找到了曾给小野田下命令的那位少佐谷口义美。

军史回眸:一日本军人独守深山30年不投降,投降后拒见天皇?!

卢邦岛的地理位置

  按事先约定, 30年没见的两个人终于见面了。干瘦的老年少尉小野田宽郎面对长官,以最标准的敬礼动作,接受谷口义美少佐的指挥。

  同样身穿军服的谷口对小野田念了投降的命令。小野田从肩上拿下步枪,摇摇晃晃地向当地警察局走去。

  至此,小野田已经在深山老林里做了三十年的野人战士。

 

军史回眸:一日本军人独守深山30年不投降,投降后拒见天皇?!

小野田投降现场

  在接受长官谷口义美的投降命令后,身穿半旧日本军服的小野田到达卢邦岛菲律宾军基地,将军刀交给菲律宾军司令,深深地鞠了一躬后,郑重地把步枪放到地上,说:“我是少尉小野田。我奉上级的命令向你们投降。”

  鉴于小野田背了那么多命案,许多菲律宾人主张把他关进监狱,并绳之以法。由于日本政府出面斡旋,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赦免了他,允许已经52岁的小野田返回日本。

  回到日本后,小野田受到全国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小野田参加了许多活动,特别是日本右翼退伍军人的活动。每当典礼开始,旧军歌被唱起时,小野会激动到流泪。他接受过无数次媒体访问,而每次话题总脱不了自己造成130位平民的伤亡。

  他毫无愧意,坚定地认为自己没错,他身处于作战之中,不必为这些人的死亡负责。为此,他还写了自传《绝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战争》,一时成了畅销书。

  他拒收政府百万慰劳金,他甚至拒绝了与首相和天皇的会见,因为,他一直觉得,真正的天皇是不会投降的,约他见面的那个天皇一定是假的!

  1975年,小野田因为不习惯现代生活选择离开日本。他去了巴西,买了一个大农场并在那里定居。他开发了1200公顷土地,养了1800头牛,成了一名农场主。

  移民巴西十年之后,他慢慢习惯了战后的文明,又返回了日本。

  1980年,川崎市发生了一起学生用棒球棒杀死自己父母的恶性案件。小野田觉得自己应发挥余热,投身孩子的教育事业。于是他开设了“小野田自然塾”教育培训机构,专门传授恭孝亲和的价值观和野外生存技巧。后来年事已高,办学办不动了,他又应骋当老师,以78岁高龄成为北陆大学、拓殖大学讲师。

军史回眸:一日本军人独守深山30年不投降,投降后拒见天皇?!

与孩子们互动的小野田

  2014年1月16日,这位日军“最后的投降兵”小野田宽郎,因肺炎在东京的一家医院去世,终年92岁。

军史回眸,用最细腻的文笔,写最深刻的故事。观察历史,以史为鉴,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期待您的关注与评论。我们下篇文章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