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筆下的極致審美世界

芥川龍之介筆下的極致審美世界

在芥川龍之介去世90多年之後,我們重讀這位日本短篇小說大家的作品,究竟意義何在?芥川用細緻精妙的筆觸,對世態人性進行了深切而透徹的剖析,對社會人生做了哲理的探求和索解,給我們呈現光怪陸離的世界之一角,多稜鏡般折射出人世間的美醜善惡。

誠然,“芥川的小說,因探求人性,而揭露出人性惡,但並非為揭露而揭露,實是他對人性善的一種嚮往,追求美好願望的一種折射”(高慧勤語)。芥川的作品在深刻剖析人性醜的同時,也在無形中追求極致的美感,那種對美的獨特理解和體悟體現在作品的細枝末節,間接反映了作者靈魂深處對美的追求、讚歎、欣賞,體現了作者隱秘的審美取向和美的理想。讓我們走進芥川的經典短篇小說部分,探求作者敏感細膩的極致審美世界。

無用之美

芥川的成名作《鼻子》,講的是老僧禪智內供的長鼻子的故事。禪智內供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長鼻子,大概有五六寸長。這個鼻子成了他的心病,一方面不美觀且有礙觀瞻,另一方面確實不方便,每次吃飯都要麻煩徒弟用木板託著鼻子,否則鼻子會掉到碗裡。老僧越來越無法忍受自己的長鼻子,因為鼻子讓自己的自尊心愛到了傷害,但在表面上還要算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不讓別人知道自己一天到晚對鼻子耿耿於懷,他平時最怕別人提“鼻子”二字。為了能讓鼻子變短,他試過很多方法。最後,終於找到一個能讓鼻子變短的秘方:先用熱水燙,然後讓別人用腳踩。在弟子的幫助下,內供嘗試了這個法子,結果真的有效!內供原先耷拉到下巴的長鼻子,居然縮到了嘴唇上面。內供感到非常滿意。但是僅僅過了兩三天,內供發現別人看他的眼神不同了。訪客、徒弟見到他都在背後偷笑、議論,他感到了比以前更大的煩惱。以前鼻子長的時候,雖然也不美,但人人都習慣了也見怪不怪。現在鼻子變短了,應該說相貌相對美了,但顯然沒什麼用,還是會受到眾人的嘲笑。內供感到有些後悔。某天一覺醒來,內供驚喜地發現自己的長鼻子一夜之間又恢復了原樣,他的心情終於舒暢了: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笑話我了!

美在很大程度上是沒用的。亞里士多德說過:“世上的一切事物可分為兩部分,以功利為目的和以美為目的。”禪智內供想讓自己的長鼻子變短,美是主要目的,實用是次要的,但在實用為王的世人眼中,美往往被認為是無用的、矯情的,美的東西反而會引起人們的反感、無視。而恰恰是這種無用的美,構成了人的精神世界。

芥川龍之介筆下的極致審美世界

未竟之美

芥川的小說《山藥粥》講的是一個地位卑微的下級武士,為人窩囊怯懦,處處受人嘲弄,他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痛快地喝上一頓美味的上品山藥粥。這對於他這個地位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可是有一天,他的平生之願居然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在一次宴會上,公子哥藤原利仁得知了他的心願,出於憐憫,他承諾改天請他稱心如意地喝個夠。四五天後,兩人騎馬帶著隨從出發了。沒想到這一走居然走了相當長的路程,行行復行行,一直到第二天黃昏,他們才趕到利仁府,武士受到了熱情接待。次日,武士發現院子裡鋪著四五張席子,上面堆了兩三千根大得出奇圓木似的山藥,堆得像座小山。院子裡安了五六口大鍋,幾十個侍者圍著大鍋跑來跑去,人人為熬山藥粥忙得不可開交,像打仗一樣。山藥粥煮好後,用銀鍋盛著,放在武士面前,讓他不要客氣。但是他勉強喝掉半鍋,居然有了要嘔吐的感覺——他知道,以後可以不必再喝山藥粥了。

俗話說,沒有得到的是最美的。一旦得到了,就顯得平平常常。一個卑微的願望,居然需要千里跋涉,興師動眾,大費周折,最後的結果是,過程過於彰顯,目的竟被忽視。小說寓示著美和理想永遠存在於追求之中,一經實現,隨即幻滅。這與芥川的另一篇《秋山圖》有異曲同工之妙。鑑賞家對元朝畫家黃大痴的《秋山圖》奉為神品,求而不得,但等見到實物,在鑑賞者眼中,這幅名畫竟成下品。

芥川龍之介筆下的極致審美世界

無望之美

前兩篇小說講的是美在未得到之前與得到之後的區別。而小說《好色》講的是,美一直存在,但始終無望得到。平中號稱天下第一好色之人,是個情場高手,一天見到侍奉左大臣的絕色女侍從,竟然魂不守舍。平中暗自發誓,不得到她絕不罷休。女侍從有著古畫般的優雅,近乎薄情的冷靜,從來不給平中機會。他給她寫了幾十封情書,結果對方隻字未回。平中絕望地去信質問:哪怕你寫兩個字“已閱”也好啊。這次侍從的回信很快來了,果然只有兩個字“已閱”,還是從平中的去信中剪下來貼在信箋上的。兩個月後,機會終於來了,平中得以與這個令他夢縈魂牽的女人深夜同處一室,但是這個絕情的女人藉故悄悄走開了,還把門從外面鎖上,房間裡只留下女人身上特有的香味和氣息。平中在寒雨中被鎖在屋裡一夜。相思成疾的他想要從腦海中把侍從驅走,否則他會相思而亡的。要想忘記那身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她的鄙俗、醜陋、不潔之處,比如她的糞便,侍從美好的幻影才會土崩瓦解,自己才能得到救贖。但是令他意外的是,他搶來的侍從的糞便居然用香水泡過,盛放在一個精美的匣子裡,散發著丁香花的氣味。為了徹底死心,他嚐了糞便,但令他絕望的是,侍從的糞便竟然有著夾雜著苦味的甘甜清涼的味道。平中倒地而死的一瞬間,他的腦海裡又浮現出侍從那嫣然微笑的倩影。

這個重口味的故事前半部分有點類似《紅樓夢》中王熙鳳毒設相思局一出。美好的事物始終無望得到,縈繞心頭,只有靠汙損、醜化才能消除心裡的夢魘。在芥川看來,這種極致的美是存在的,間接反映了作者對完美藝術的極致追求。

芥川龍之介筆下的極致審美世界

隱忍之美

芥川的小說《手絹》,寫的是一位大學教授長谷川在家裡接待了一位學生的母親的拜訪,這位學生不久前不幸剛剛去世。令作家感到不解的事,談到自己兒子的過往種種,這位婦人像是在聊著茶餘飯後的閒事,她眼裡沒有淚水,聲音和平時一樣平靜,甚至嘴角還流露出一絲微笑。教授覺得這位婦人未免有點不近人情,動了端茶送客的念頭。但這時一個意外的發現改變了教授的想法。他在彎腰撿拾掉在桌下的扇子時,目光偶然落到婦人的膝蓋上,他發現這個婦人拿著手絹的雙手放在膝蓋上,正在劇烈地顫抖,大概是為了竭力控制情緒的激動,她雙手使勁攥著手絹,幾乎要把手絹撕裂。雖然,婦人臉上一直掛著微笑,其實全身都在慟哭。

這位母親的隱忍打動了教授,也讓作者大為讚歎。這種剋制、隱忍的美,正是日本人恥感文化的體現。內心情感豐富卻刻意不流露,即使遭受喪子之痛,也盡力保持著人的尊嚴。這種文化,深植於日本人的性格,體現於他們的為人處世之道中。可以說,瞭解了日本的恥感文化,也就懂得了他們視榮譽、自尊比生命重要的文化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