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一大锅鸡鸭鹅肉正在饨着,冒着气,飘着香……真是好人啊!好人有好报!……”2月1日中午,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朗乡前庙行政村孙庄西南路边的饭店门前,一群孤寡老人围坐着几张桌子面前等着吃爱心“家宴”,他们有说有笑,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原来这是太康县高朗乡前庙行政村孙庄的爱心人士孙合理、孙明理兄弟两个要宴请家乡的孤寡老人前来吃免费午餐,对于孤寡老人来说,这顿饭还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乡间小村有大爱,寒冬暖阳暖人心

2月1日(腊月二十七)一大早,志愿者孙东升支起了大锅,志愿者孙海廷从附近集镇上买回来冒着热气的馒头。孙明理请附近村庄十多个困难户、五保户等困境老人吃“家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孙明理给老人盛菜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12点10分左右,“家宴”开始了。一碗碗由鸡鸭鹅肉,冒着热气,香气浸人肺腑,老人们六人一桌,边吃边聊,气氛融恰。孙明理的侄女孙梦露也忙碌着给老爷爷老奶奶们倒开水。

据了解,昨天兄弟俩就忙碌起来,专门到县城农贸市场挑选了新鲜的食材。上年十一点,一个个老人被孙明理从高朗乡社会托养中心接了过来。

牢记奶奶嘱托,帮助有困难的人

37年前,孙明理在太康县高朗乡前庙行政村孙庄的几间土坯房中降生,母亲自幼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父亲患有较重肺病,不能干农活,家境很是惨淡。孙明理与大他哥哥三岁的哥哥孙合理由奶奶抚养长大。纯朴的孙庄村民很是同情这艰难的一家人。东邻一个馍,西邻一碗面条,兄弟俩在“百家饭”的温暖中长大成人。忠厚温良的奶奶在村里威望很高,有着众口一词的高风亮节。对于众人的帮助,兄弟俩铭刻心里,奶奶也常常念叨:“你们长大了,不要忘了大家的救危之恩,无论到哪里,都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天资聪慧的兄弟俩在小村静静的氛围中成长着,帮衬奶奶洗衣,烧火,做饭,扫落叶。奶奶一生勤劳,村民说有“好积德”,一生无病无灾,身体硬朗,80多岁的时候,还能到田地里拔草、割麦。老人 99岁时无疾而终,于去年去世。她去世的前几天,思路仍很清淅:“奶奶不行了,你俩记住,不管在哪里,不管干啥活,只要有机会,就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奶奶临终嘱托像一座大山,“长”在了兄弟俩的心里。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爱心羊肉哥”孙合理给老人盛菜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河南周口:爱心人士请孤寡老人吃“家宴” 欢欢喜喜过大年

诚信经营开饭店,嘘寒问暖献爱心

孙明理于七年前开始在孙庄村西南路边经营两间饭店,开始干饭店的念头是为了让奶奶吃上丰富可口的饭菜,还能给周围村庄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偶尔改善一下生活。

孙明理含蓄愐腆,实在本份的形象在附近村庄尽人皆知。由于饭菜质量高,价格低,饭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他与妻子诚信经营,十年时间便盖起了漂亮的酒楼,有十几个单间,还买了一辆宽敞的汽车。

“冯叔,腿还疼吗?”去年12月19日下午,孙明理去看望五岁就失明的61岁冯河森老人。

“明理,不疼了。”冯河森有着敏锐的听觉,孙明理一开口,他就“认”出来了。

七年以来,孙明理从未忘记附近村庄的孤寡老人等困境老人,冯河森、赵续、高科……十多位孤寡老人和困境老人,孙明理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隔三差五地嘘寒问暖,一次次送上可口的饭菜。冯楼村村民冯明杰说:“孙明理弟兄俩开着车,一户一户地送物品,他们的善举,让人感动!”

“来明理这里,就是回家,明理就像自己的孩子!想到明理,感到特别亲切,感到生活有奔头!”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后庙村李学志、冯楼村冯国贞争着讲述合理去年酒楼开业时向十多位孤寡老人发放烧鸡和汤圆的情景。他们讲着,手舞足蹈,高兴得像个孩子。

明理送老人回去的路上,司善连老人连连点赞,“车接车送,吃得真得劲儿,明理光顾得照顾我们了,连饭也没顾上吃,这好孩子,就像亲儿子一样”。

在冬日的暖阳下,这顿普通的“家宴”驱走了冬天的寒意,十多位老人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本报记者 师志强 通讯员 陈纯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