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利润暴跌九成,长安依然“甩锅”给合资品牌

“赢得利润是企业存在的核心意义”,这是管理学中人尽皆知的一个道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赢得利润的能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大幅下跌,甚至暴跌九成,会如何?这是眼下摆在长安汽车面前的最大问题。

1

近日,长安汽车公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长安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亿元至7.5亿元,相较2017年公司盈利约71.37亿元,同比下降92.99%至89.49%。

全年利润暴跌九成,长安依然“甩锅”给合资品牌

尽管此前外界已经估计到了长安汽车去年盈利水平不理想,但是谁也没料到其净利润下滑竟然达到九成!

事实上,长安汽车的窘境,是从去年初开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去年4月18日,长安汽车公布2017年年报,2017年度净利润约为72.08亿元,同比2016年度下降30%。

谁知,这只是“雪崩”的开始。

2

去年7月份,长安汽车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净利润指标颇为刺眼:“比去年同期下降67.54%-63.21%”。

从年初的下降30%,到半年报的下降67.54%-63.21%,长安汽车的下滑,明显正在加速。

然而,到了下半年,长安的颓势仍然没有止住。

全年利润暴跌九成,长安依然“甩锅”给合资品牌

去年10月29日,长安汽车官方披露第三季度报告,2018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11.63亿元,同比大幅下跌79.98%。

2018年第三季度,长安汽车更是出现十分罕见的亏损情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47亿元!

从年初的下降30%,到半年报的下降67.54%-63.21%,再到三季报大幅下跌79.98%,最后到年报的下跌九成,很明显,长安汽车在去年呈现出“自由落体”的下滑态势。

3

作为上市公司,在一年的时间里,利润下滑如此之大,公司无疑要向股东方做出解释。

而长安方面对此的解释竟然是——合资品牌拖累。

长安汽车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来源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

也就是说,合资企业,成了长安利润下滑的“背锅侠”。

全年利润暴跌九成,长安依然“甩锅”给合资品牌

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事情。

要知道,就在三年之前的2016年,长安汽车还号称是“自主品牌一哥”。因为长安系自主品牌车型的总销量,在当时是位列国内车市第一的。

对此,长安汽车一直颇为自豪,并且在各种场合均不避讳“自主品牌一哥”的说法。

然而,就在短短三年之后,面对利润暴跌九成的窘状,长安方面竟然闭口不谈消耗公司大量资源的自主品牌,反而将锅甩给合资公司,看来长安对旗下自主品牌绝对是“真爱”。

4

事实上,尽管长安汽车对旗下自主品牌“吹的响”,但是长安的自主品牌,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6年营业收入为785.42亿元,同比增长17.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85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约占净利润的93%。

可见,哪怕在长安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2016年,长安汽车盈利的九成以上,依然来自于合资品牌。

换句话说,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这么多年一直是“瞎咋呼”,哪怕取得了高销量,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最后还是要靠合资品牌贡献的利润,来养活长安汽车。

5

可惜的是,长安自主品牌的现状,并没有让长安汽车高层警醒,反而仍在做“大长安”的美梦。

几年前的高销量,让长安自主品牌对自己的定位过于乐观,而从2017年开始,市场的急速下滑,让长安汽车开始昏招迭出。

先是连续多年的官方降价,打乱了长安自主品牌车型的终端价格体系,并且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进而在产品研发上投机取巧,甚至出现抄袭日系品牌雷克萨斯的做法。

最后,眼瞅在车市上大势已去,长安竟然自顾自地宣称要在2025年全面停产燃油车,而全然不顾及到自己新能源技术匮乏的现实。

全年利润暴跌九成,长安依然“甩锅”给合资品牌

从“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香格里拉计划”再到““北斗天枢”战略,这两年,长安汽车玩出了这么多“噱头”,但在真正主营业务领域,长安怎是一个“颓”字了得。

面对暴跌九成的利润,长安还“吹”的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