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正月朔日,謂之元旦,

俗呼為新年。

——宋|吳自牧《夢梁錄》


做一箇中國人的好處是:可以過兩個新年。

天天都放假,喜氣洋洋

1月1日國際上的新年,

許多人都跑到異地去跨年,比如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諸國狂歡Party

而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

真正傳統的新年其實是

農曆的正月初一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從宋朝開始,便有了元旦新年的概念,

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雖然宋朝離我們已經千年之久,新年的味道也大不如前,

但有一件事從沒有過變化。。。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媒婆的生意,此時最好!

今年春節,在家裡的小院子中,聽奶奶說了一下午她小時候的年味。

奶奶家是安徽安慶的大家庭,自古是四大魚米之鄉之一,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州,完全保留了中國南方古典年味的小城。

從吃到住到游到玩,都沿襲了文化的傳承。

我這才知道,70年前的“年”,原來和幾千年的傳統並沒有太多變化,但現在的“年”決然不同,沒有微信抖音電視機也沒有吃雞,但好似樂趣更多好玩更多。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那時候過年,能量體裁衣做新衣服,能見到大魚大肉,能收到紅包,親戚朋友都聚到了一起,每天都能走街串巷和小朋友們到處玩。

春節前十幾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奶奶給我哼了首兒歌,說那時候的小朋友都會唱: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說起奶奶小時候,時光要往前撥動一圈又一圈。要轉回70多年前呢!

奶奶說,她們小時候,特別盼望新年,因為新年的時候特別熱鬧。究竟是怎麼個熱鬧呢?彆著急,這還得聽奶奶一一道來。


1年的老黃曆

=老母雞湯泡炒米,安慶的味道=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春節前十幾天,家家戶戶都要炒米。首先用開水泡上足量的糯米,泡至糯米發軟,能掐動的時候,用冷水沖洗瀝乾,就可以下鍋炒了。當時的年代,用的自然是鐵鍋、木柴。小孩子們圍著鍋臺,看著大人們用竹子紮成的刷子刷上油,不斷翻動,在熱油和大火的威力下米粒在鍋中競相跳動、蹦高,宛如一場精彩的比賽,令人目不暇接。

小孩子可不管大人們準備的辛苦,炒米一出鍋就要爭相嚐鮮。炒米的吃法有很多種,奶奶有個紅漆木碗,小時候的她直接就用碗盛了,像爆米花一樣邊吃邊玩。還可以和炒過的芝麻混在一起,磨成粉,做成芝麻糯米粉,加上一點點糖,就像現在的芝麻糊一樣,用開水衝著喝。

當然,也可以直接盛出一點炒米,加上鹽、糖或是麻油,泡著喝。安慶有句俗話,叫做:“三個炆蛋一碗炒米,吃了走啟”。過年上門拜年,首先得到的是一碗熱騰騰的炒米,外加三個炆香茶葉蛋。這叫“吃茶,得元寶”。

而現在最正宗的,是老母雞湯泡炒米,這可是奶奶家鄉安慶的招牌。舀出一勺,放入口中細細品味,脆響的炒米在口中跳舞、柔滑的雞湯在齒間環遊,那溢滿唇齒的濃濃香味就是遠在異鄉的安徽人最懷念的年味。

=灶王爺,送神早,接神遲=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按照安徽的老黃曆,臘月二十四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所以臘月二十三的夜晚,家家戶戶要“祭灶”。這天晚上,家家戶戶要給灶王爺燒香、送一些“元寶”。看我加的引號就知道咯,這裡的“元寶”可不是真的元寶哦!具體是什麼東西,現在市面上已經沒有了,所以也不能好好描述。

奶奶說,那是一種吃的東西,而且是一種她非常喜歡的食物。外面像是白切一樣的元寶狀外殼,微黃、脆脆的;裡面是一個圓圓軟軟的東西。這當然就是“心中的寶”咯!

我猜這“元寶”,一定是甜甜的吧!俗話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的時候,給灶王爺吃上甜甜的“元寶”,甜一下嘴巴,讓他在玉帝面前盡說家中的好事。

只不過灶王爺有沒有享用不可知,那些美味的“元寶”都悉數進了小孩子們的五臟廟啦!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說到白切,要好好介紹一下咯!這可是安徽的四大名點之一。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統稱為安徽四大名點。白切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酥脆可口,清香味美。

來安徽,一定不要錯過的小點心!

當然,送灶之後還要接灶。灶王爺迴天庭彙報完工作,還得請他回來保一家平安。畢竟在那樣的年代,吃,可是一家的大事。

迎灶神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

2年味兒,那些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美味

=炸圓子=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小年之後,新年的進程就加快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儲備過年的食物了。

首先要忙著炸丸子。

奶奶家裡炸的是肉丸子。說是肉餡,也不盡是肉。中間還摻雜著豆腐,和上雞蛋。所以說,奶奶家的丸子,在全院子裡是最好吃的。

炸好的丸子就放在竹編的籃子裡,蓋上蓋子,放在通風的地方。過去的人家,可是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呢!

過年期間還要準備一些米粉肉、炒肉絲、什錦菜之類的菜餚,以備過年期間親朋的聚會和家裡人的吃喝。這些菜餚,奶奶至今都還會做一些,那些從小吃到老的年宵,大概就是奶奶難以割捨的年味吧!

=什錦菜=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說到什錦菜,這可是奶奶的拿手好菜!

什錦菜也叫十樣菜,是奶奶家鄉安慶一款地方特色素菜,特別是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原料也都是唾手可得的普通菜色。奶奶邊說還邊如數家珍般一一列出了所用原料:乾的胡蘿蔔絲、千張、豆腐、木耳、香菇、金針菜、芹菜芽,大蒜、蔥、醃菜。絲毫沒有忘記。這些她從小到大吃著的菜餚,早就鑄成了她的骨血,浸入了她的情感。

做法雖然簡單,但也是不能馬虎的。每一種食材的選用,都不是隨隨便便的。胡蘿蔔是紅顏色的,有洪福齊天的含義;千張也有”千秋百代、代代興旺“的說法,所有這些,都是為新年討個吉利的彩頭!

=元寶魚=

年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做元寶魚。

遺憾是熱氣騰騰的元寶魚上桌後,只能眼睜睜看著,不能吃的。

為什麼呢?且聽奶奶細細說來。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過年期間,從初一開始,家裡的親戚們就開始互相拜年了,每天迎來送往好多人。當然也會有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只要是有人來家裡吃飯,這條元寶魚就必須端上餐桌。但大家好像都有種默契,誰也不會把別人家的元寶魚吃光光的。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時候才能吃呢?

告訴你們吧!這條魚的壽命有十五天。

就是說要在正月十五的時候,才能將它吃掉的。取意:年年有餘。

=過年的時候,一定會有老母雞=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當下的許多城裡人四處尋找雞的味道,這些被催生劑養大的雞,雞肉肥厚四肢骨架大,吃起來沒有嚼勁更沒有韌勁,燉一鍋湯油也出不了出少,完全沒有雞的味道了。

若是有心,或是有農村的親戚朋友,在過年送一隻土雞就是大禮了,若是老母雞便是厚禮了。

養到除夕前一夜再宰殺,媽媽親自動手,燉一晚上雞湯,有心的母親,會在晚上起床好幾次,將飄在湯麵的油撇掉,第二天團圓飯,一家人各舀一碗,香氣四溢。

現如今,物質生活十分豐富。想吃到什麼直接就可以買到。

那些屬於記憶中的年味,也早已進入了批量化大生產的階段。我想,現在的人,應該很少去炸圓子、準備夠吃到正月十五的食物了吧?或者說,現在很多人大概都不會去做這些東西了吧?

而奶奶的春節,還是會去做一些這種傳統的食物的。也許他們覺得,有了這些從小到大一直吃著的年宵,才叫過年吧!

3 過年好,好,玩

在奶奶小的時候,小孩子們是特別期待除夕夜的。

除夕的時候,小孩子要守歲,自然樂趣也就多多。

這第一件事,就是小孩子們可以從長輩那裡得到壓歲錢。話說,這也是我小時候過年最大的樂事之一。

現在的你們還能收到壓歲錢嗎?那些從長輩那裡得到的壓歲錢都是怎麼揮霍的呢?

是買了心愛的玩具、煙花爆竹還是小心地存在了儲蓄罐裡了呢?

想知道70多年前,奶奶是怎麼揮霍她的壓歲錢的嗎?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新年快樂]世界再大,也抵不過一頓年夜飯的幸福

奶奶小時候,住在一個大院子裡。院裡有四戶人家,有親戚,也有鄉鄰。

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中,肯定有一個孩子王。而奶奶小時候一起玩耍的這個孩子王,就落在稍大一點的表哥身上了。

表哥因為年歲稍長,會玩的東西也多。拿了壓歲錢之後,他們就聚在一起推牌九。牌九類似麻將,但又和麻將不一樣。

奶奶因為年齡小,還不懂怎麼玩,就像小尾巴似的跟在表哥的後面,表哥押哪個就跟著押哪個。這樣就能贏一點小錢啦!

除夕夜,大紅燈籠也要高高掛起。

這又是小孩子們的樂趣之一啦!過去的燈籠,不像現在這麼單一。心靈手巧的父母,會將燈籠做成花籃狀、蜻蜓狀,各式各樣!小孩子們一手一隻燈籠,滿院子撒歡!

這時,父親會將過世的親人的照片請出來,給他們燒香、燒紙錢。

除夕必玩的項目,當然少不了經久不衰的躲貓貓了!

我問奶奶,躲貓貓平時不是也能玩嗎?奶奶答:除夕夜的躲貓貓,樂趣就在一個:人多熱鬧!

平時的時候,小夥伴們上學的上學、外出的外出,好不容易到了過年,難得聚在一起,還不盡情耍耍?

除夕夜的時候,還會有人給家裡送東西。送者也不會敲門,就像聖誕老人一樣悄無聲息地將禮物塞進門縫。具體是什麼東西當然奶奶已經忘記。大概因為收件人都不是自己,也不去關心了吧?

當然,這些“聖誕老人”也不是平白無故就給每家每戶送新年禮物的。肯定都是父母生意上的朋友們刻意為之的好意!

家家都要放鞭炮!

家裡掌舵的人,一定要在零點的時候,大開院門,燃放鞭炮。特別是奶奶家那種商人之家,更要打開門面,在爆竹聲中辭舊歲。

小孩子們也在疲憊之後睡下了。

大年初一,小巷子裡就熱鬧起來了。

節日的花燈琳琅滿目。龍燈、獅子燈、踩高蹺、划船、挑花籃各種好玩的項目齊聚一堂。家境殷實的人家還可以花錢請這些表演團隊去他們家裡表演。

但更多的人還是在街道上看錶演。小孩們就跟著表演隊伍跑來跑去,扭動著小身子擠到最前面看。

70年前的年味,可能沒有現在那麼好玩,沒有現在熱鬧!可在奶奶眼裡這卻是最珍貴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