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主類型?
記得是在觀看了《禁閉島》不久之後,接觸到這部《搏擊俱樂部》的,因為當時看了許多部懸疑電影,除了像是《禁閉島》、《萬能鑰匙》、《活埋》這樣的類型——這種類型還是傾向於懸疑色彩的電影。
除此之外,還看了類似《致命ID》、《消失的愛人》、《穆赫蘭道》、《盜夢空間》這樣的多類型影片,這些影片在講述的時候就不再是單單的類型片的講述方式了,而是通過類型雜糅的方式來讓故事變得豐滿起來和複雜起來。
最形象的影片自然要數《致命ID》,這是一部懸疑類型的電影,但是在懸疑類型之下呢,還存在著恐怖類型和犯罪類型,這兩種類型就是這部電影的次類型,而懸疑類型則是這部電影的主類型。
主類型主導了電影的意識形態,使故事的發展呈現出一種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情緒化的東西——這樣說不太好理解,舉個例子,在《梅子雞之味》中,主導電影的類型是魔幻式的講述方式,那麼這種講述故事的方式就是主類型的 主要展現。
而故事到底在講些什麼呢?
故事圍繞的中心是什麼?
故事結構對故事本身有什麼樣的影響?
等等。
這類問題,就全部隱藏在次類型之中了,在《梅子雞之味》裡,主角阿里愛上了一個女人,從此不能自拔。但最終妥協於生活,與她人完成了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賭氣七天不吃飯餓死的故事。這是一個很荒誕的故事,所以這個電影的次類型就是荒誕和喜劇。
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主類型與此類型之間的關係——主類型就是主導電影意識形態的核心,而次類型則是主要故事發展動態的核心。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好去區分一些電影的細節部分和整體部分之間的區別了。
簡單的說,電影整體的風格決定了這部電影的主類型,而電影故事的講述方式則決定次類型的基本標準是什麼?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再去看《搏擊俱樂部》——這是一部多類型的影片,所以在觀看的時候就有必要了解一些關於電影細部的東西,我們知道這部電影屬於懸疑心理類型,是因為電影的整體風格是這樣展現的——它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的風格。
那麼,會不會在這種風格之外,還存在著一些我們沒有發現的細節呢?
如果主導電影的主類型並不是懸疑心理,那麼會是什麼呢?
我想一句話是說不清楚,我們不妨去重新回味一下這部電影,看看存在於這部電影中的主類型和次類型到底是什麼,以及電影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Fight club
我們有必要提到幾部電影——這是我幾個月前看的一部電影,叫做《天生殺人狂》,在這部電影,男女主角是一對情侶,同時也是連環殺人犯,兩個人犯案無數,並且毫無顧忌,在一次次殺人中獲取精神上的樂趣和肉體上的刺激。
當然,電影並沒有侷限於或者說是沉溺於血腥之中,而是將更多的空間留給了「思考」——在本片的後半段,這對情侶被抓到監獄,無力逃脫,記者好奇他們的動機,對他們展開了訪問——這段情節可以說是電影的「思想」高潮,在這一段訪問中,主角米基說了如下這句話。
然後在這部電影的結尾前,特意在電影中插入了幾個現實生活的小片段,電影有意將這些現實生活的片段加入到影片中肯定有聯繫的。而這些聯繫又恰恰與米基在被採訪時說的那句話有很大的關聯。
男主米基想要贏得「純潔」,就必須抵制「謊言」,所以在電影中,米基強調自己是一個「天生殺人狂」,那麼他也這樣做了,並且成為一名殺人狂,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一種人。
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則更願意去保護自己的內心,擁護「謊言」和「規則」,當人們憤怒的時候,不敢釋放憤怒;當人們難受的時候,不敢釋放難受...這些都是現在生活規則所影響下的我們的生活常態。
同樣的,《發條橙》也有這種思想傾向,只不過電影內的主角阿力克斯是接受了人格治療並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在最後因為ZF的介入和操控又成為了無惡不作的阿力克斯的故事。
相比於《天生殺人狂》,《發條橙》更強調社會團體的精神世界,而前者則更加註重個人的精神世界,兩者強調的中心不同,但是表達的思想卻都是一樣的。
這個思想就是:
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該如何去評判和理解?《發條橙》上映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天生殺人狂》和《搏擊俱樂部》都是上映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巧的是,我之前在寫《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時候就提到過「時代侷限會造就不同的思想」這一個主題,那麼在這裡同樣也可以做這樣的分析。
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二十多年裡,人們的思想逐漸脫離了政體和社會規則,開始轉向更加自由和開放的思想中去了,那麼在這一個過程裡,必然會發生一些改變,除了思想上的抽象的改變以外,還會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具象改變。
這種改變相當於思想的外化
這種改變尤其存在於《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裡。
在《搏擊俱樂部》中,不止一次表達過關於尋求「真實」、尋求「釋放」的思想,也不止一次向我們展現了尋求「真實」、尋求「釋放」所需要踐行的行為。
不僅僅主角和主角第二人格這樣做,並且主角也要求別人同樣對生活報以「真實」的態度,在脅迫了一名便利店店員時,傑克指著店員的腦袋,問他:你以前想幹什麼?
這個叫做雷蒙的人回答是:當一名獸醫。
等到雷蒙回答完之後,傑克就放走了他,並告訴他會一直監視著他——可見傑克的目的並不是要殺死雷蒙,而是要拯救雷蒙。
所以,我們試著捋一下思路,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類型到底是什麼?
主導電影風格的東西到底存在於哪些地方,該怎麼去用相應的詞彙來表達他們?
我想用「自由意志」來詮釋這類電影,「自由意志」是存在於哲學範疇內的一個概念,強調意識的主動性,但是在電影範疇裡,卻並沒有一個相同概念來替換這個哲學名詞,最接近「自由意志」的名詞,應該是「存在主義」了。
人物缺失存在感,尋求或者急需某種具象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虛,造成一種平衡的假象——在《搏擊俱樂部》中,泰勒毫無節制的添置新傢俱的心理,即是一種對抗虛無的現實展現。
個人意志被社會規則所束縛和閹割,造成了人格上的分裂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我們說主類型主導了電影的整體風格和意識形態,而次類型則使故事豐滿和生動,那麼我們就有必要知道次類型是如何產生和發揮作用,關於主類型的探索先到這裡,下一篇文章,我會探索關於《搏擊俱樂部》的多重人格是如何定義以及電影故事的一些情節是怎樣建置的等相關的問題。
謝謝觀看。
閱讀更多 與Winter的五百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