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歷史悠久,譽滿三秦-瓊鍋糖

天氣越來越冷,還沒看夠漫山秋葉,一股寒流就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冷到發抖...而且,秦嶺山區已經下雪啦,難怪西安這麼冷。先來看一波美照。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每到冬季,關中東部就開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過瓊鍋留餘香,勝過陳酒老杜康”。這醇香勝過杜康酒的,就是譽滿三秦的富平特產——瓊鍋糖。瓊鍋糖忌熱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產。

“富平富平,富庶太平”。這個陝西第一人口大縣,是全國著名的“墨玉之鄉”、“石刻之鄉”、“陶藝之鄉”、“奶山羊之鄉”、“柿子之鄉”、“柿餅之鄉”、“瓊鍋糖之鄉”。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富平是一個用甜蜜征服你的地方!每到深秋時節,從枝頭摘下的新鮮飽滿的柿子,經過時間的洗禮,變成Q彈軟糯、甜而不膩、極具誘惑的柿餅。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另一種甜蜜饋贈——瓊鍋糖,也開始在富平流曲鎮大大小小的糖坊裡發酵醞釀,加工成型。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瓊鍋糖與耀州雪花糖、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一起,被譽為“關中四糖”。在蔗糖沒有廣泛傳播之前,它們用傳統古老的工藝,天然保健的功效,滋潤著陝西人的味蕾。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富平瓊鍋糖是東府有名的小吃,其中尤以古頻陽縣鳳凰城(今渭南市富平縣流曲鎮)生產的成糖最為出名。 流曲鎮位於富平縣城東南18公里,這裡地質肥沃,土壤主要以黃綿土為主,出產的小麥、玉米、大麥、芝麻和小米質優量大。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瓊鍋糖便是採用流曲特有的優質井水與精選優質小米蒸餾,與大麥芽攪拌後發酵淋汁,用鐵鍋熬成糊狀取出冷卻,再在蒸汽加熱中反覆擰條拉扯,使糖色由黃變白如瓊,然後與炒熟的脫皮白芝麻分層放置於大鐵鍋內熱燜,最後混壓成餅,切成條或片。因其口嚼味美、佐料考究,具有消食潤肺、健胃消食等作用,為廣大群眾所喜愛,也成為富平人傳統的年節時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2013年,富平流曲瓊鍋糖製作技藝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年老鍋坊 千年瓊鍋糖

瓊鍋糖歷史悠久,相傳,流曲瓊鍋糖的製作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故事要追溯到富平流曲北街的一個古庵裡。男主人公叫孫丕揚。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孫丕揚,明朝著名大臣,陝西富平縣流曲鎮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進士,歷任應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大理寺卿、戶部右侍郎;詔拜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史載,他不畏權勢,是第一個彈劾奸相嚴嵩的人。嚴嵩倒臺後,是他帶兵查抄嚴府。定國公徐延德霸佔民田,又是他審理上報,聞詔奪其祿。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三朝元老”孫丕揚的宅子-現存關中民俗博物院

據說孫丕揚年少時家境貧寒但抱負遠大,一心想要發奮讀書報效國家。為排除干擾,孫丕揚一個人偷偷搬進街北的古庵,在這一待就是幾年。不知不覺中,孫丕揚已過弱冠但仍未婚娶。

流曲鎮附近有一女子,因面貌生得醜陋,年過二十還未許人。但她聰明賢淑,勤勞善良,胸懷大度,非一般女子可比。一次偶經庵前,忽聽庵內傳來拉朗朗的讀書聲。醜女心想“此人如此靜心苦讀,將來必成大器。”不由得產生了幾分愛慕之心。打問行人,才知道是孫丕揚在裡邊讀書。

醜女回家告訴父母,託人做媒,講明彩禮分文不要。就這樣,孫丕揚便與醜女拜堂成親了。儘管面貌醜陋,但她紡線織布,縫縫補補,日夜勤勞,孫丕揚也漸漸接受了妻子。

看到丈夫日夜苦讀,身體瘦弱了許多。醜女十分擔心,便想方設法把飯菜做得有滋有味、香甜可口。她還用大麥做成麥芽糖,加上小米、芝麻製成芝麻糖,給孫丕揚作早點夜宵。這種芝麻又酥又脆,又香又甜,孫丕揚十分喜歡吃。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孫丕揚宅院二進門“三朝元老”石匾

後來,孫丕揚官至明朝太師太保,萬曆三年,他將這種家鄉特產進獻給了明神宗。從此,瓊鍋糖的名聲開始廣泛傳播。至清代,瓊鍋糖的製作技藝才有了具體的記錄。據清光緒十七年(1891)《富平縣誌》(樊志)記載,富平當時已有芝麻、大麥、穀物的大量種植。充足的原料使得瓊鍋糖在當地得以廣泛關注,從而美名遠播。民間就流傳著“吃過瓊鍋留餘香,勝過陳酒老杜康”的說法。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據清光緒31年(1905)《富平鄉土志》“植物製造”一章中,瓊鍋糖的製作,經歷了幾百年的演變,形成了獨特的加工工藝,形成了“流曲瓊鍋糖”的優良特色。《富平縣誌》(1994年版)“名特食品”一章中記載“明清時曾為貢品,行銷西北各省”。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幾百年來,富平人一直堅持用古法制作瓊鍋糖。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耗時耗力,同時也考驗著手藝。傳統手藝,在於細節火候的精準把控,和時間慢慢積澱出的濃郁味道,想吃到真正好吃的,讓你身心都無比愉悅的美味,一定都是經過人手有溫度的美食。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① 泡小米。富平當地或陝北生態種植的小米,色澤均勻透亮,富有粘性。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② 蒸小米。蒸小米是個技術活,蒸硬了出糖少,蒸軟了不出糖,全憑手藝人的經驗。一捏一嘗,功夫全在手藝人的手掌之中,唇舌之間。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③ 發酵。加大麥芽,靜置發酵。小米慢慢變軟,加入大麥芽汁充分攪拌,然後放入甕中靜置,等待發酵。發酵3個小時後,在甕中加入熱水繼續靜置。直到下午,才能瀝出糖水。手藝人的珍貴之處,便在於面對大工業時代,不急不燥,精心細心,不緊不慢。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④ 熬糖。最考驗手藝的就是熬糖,要隨時觀察爐火情況,一定要受熱均勻,要根據稀稠度調整火勢的大小。手藝人無懼冰冷的機械,靜默地將溫度和堅守注入到食品之中。手工的溫度出自於心,它承載著手藝人的滿滿誠意。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⑤ 扯糖。藉助蒸氣的熱量迅速將糖扯開,兩人在蒸汽加熱中反覆擰條拉扯,使糖色由黃變白,如瓊脂般。瓊鍋糖也源於此。這份幾乎被遺忘的傳統工藝不如說是一種執著的匠心。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⑥ 碎糖、混芝麻、揉糖、推糖。一把刀,一根擀杖,以及一顆安定的心。黑、白芝麻均勻的混合在糖裡,逐漸變成一寸左右的糖餅。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⑦ 切糖。直到此刻,長達40多個小時的製糖過程才算完結。透著濃濃芝麻香的美味在案板上切割成型。

在快速消費的時代,這種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更多心力的食物越來越少,但是這些有溫度的食物卻能讓人們品嚐到美味與幸福。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瓊鍋糖因其香酥脆甜、咀嚼味美、佐料考究,歷來為民間傳統的消食潤肺、健脾補腎之保健珍品,稀有天然綠色食補佳品和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

瓊鍋糖的原料主要是小米、大麥、芝麻三種粗糧。這三種作物是低水、低肥,且生長週期都很長的秋季作物。低水、低肥,說明小米、大麥與黑芝麻的生長過程更為自然。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小米:補脾和胃、養心安神。熬製小米麥芽糖,需要用到去了火氣的陳倉米。經過淘洗與蒸制,初步蒸熟的小米飯正是瓊鍋糖最主要的原料。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大麥芽:健脾、消食、開胃。將大麥經過浸泡以及避光生長等步驟,大概一週以上的時間即可長出天然的大麥芽。經過搗碎的大麥芽是製作瓊鍋糖時,將小米澱粉轉化為糖、起到糖化作用的材料。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黑芝麻:養人烏髮。黑芝麻不去皮,在鍋裡慢慢炒出香味,再和小米麥芽糖塊層層疊放揉合,再經過工人的手工推揉,賦予小米糖馥郁的香氣。

瓊鍋糖,陝西人的冬天,離不開這酥脆的甜蜜

因此,用小米、芝麻、大麥精製而成的瓊鍋糖富含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具有助消化、降血糖、潤肺止咳、補虛益脾、健腦強心、防止衰老等作用,已成為現代人理想的養生食品之一。

瓊鍋糖忌熱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產,立冬將至,富平的瓊鍋糖又到了即將上市的時候,你要不要嚐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