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题总出错,不拿粗心当借口,可以这样做~

孩子做题做错了,经常会说是因为“我太粗心了”。但,如果简单地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真正的原因,也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粗心,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了孩子学习的问题。粗心可能是因为,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不清楚知识的基本概念、学习习惯不好、做题准确率不高等等问题。而针对这些不好的习惯,掌握方法,是可以改正和调整的。

1、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的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啦!那么就不出现,看错题目、看漏条件等这些情况了。

2、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相信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比较条理和顺利。

3、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这时候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4、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那么,这时候不能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5、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电脑,MP3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有效地完成。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

孩子做题总出错,不拿粗心当借口,可以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