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潛伏地產股,外資逆勢加倉內房企

基金潛伏地產股,外資逆勢加倉內房企

中房網訊 農曆新年後首個交易日A股迎來開門紅,拉動市場風險偏好迅速回升。

在普漲格局下,隱藏著一條機構深度潛伏的投資主線——去年四季度基金加倉最多的房地產板塊。

基金潛伏地產股 外資加倉內房企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春節期間,一位券商分析師在返鄉時發現,雖然三線城市房地產過去兩年已有過一波上漲,但是身邊的親戚朋友有閒錢還是會選擇買房,房子和車幾乎是結婚時的標配,在改善生活的需求中佔據重要地位。

數據也為浮光掠影的返鄉觀感增添了真實的註腳。申萬宏源研報顯示,從房地產板塊65家已發佈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的房企來看,36家預增或扭虧,盈利為正;29家預減、首虧或續虧。其中,TOP100房企全年銷售金額同比增長35%,顯示行業整體業績穩健,集中度上升是長期邏輯。

業績支撐下,港股市場上的融創中國今年來一路上漲,漲幅已近30%,碧桂園的漲幅也接近20%。

在進入2019年後,內地房企突然“鹹魚翻身”,不僅海外融資之路豁然開朗,股票也開始獲得外資機構逆勢加倉。

港交所披露的資料顯示,海外知名機構捲土重來,重新入市增持內地房企股票。2月1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時隔逾5個月後,再度出手增持了216.13萬股萬科H股,涉資6667萬港元,持股比例從5%增至6.01%。

從國內A股整體環境來看,外資也繼續保持了節前加倉力度,北上資金在2月11日成交金額達309億元,創下今年來單日成交最高金額。根據《證券時報》報道,2019年開年以來北上資金對A股保持全速加倉態勢,其間僅出現了兩次單日淨賣出,累計淨買入達到708億元,而1月份淨買入金額創下歷史單月最高金額。

房地產板塊方面,業績穩健疊加估值優勢,使得基金2018年四季度超配優質房地產股。

據光大證券對30家重點地產企業的基金持倉變動跟蹤顯示,2018年四季度,30只個股中共有27只個股成為基金重倉股,較三季度新增6只;基金重倉總市值為436億元,環比增加31%,重倉比例約5.64%。當下,基金對地產A股板塊的重倉比例,幾乎處於2015年一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數據顯示基金持倉繼續向龍頭集中:2018年四季度地產行業持股市值Top5的地產股(保利、萬科A、華夏幸福、招商蛇口、新城控股)的持股總市值佔板塊持倉總市值的比重達44.8%,較上半年大幅提升9.6個百分點,保持了2016下半年以來的持續提升態勢。其中基金增持萬科A 1.54億股,重倉市值增加34億元;增持保利地產1.86億股,重倉市值增加19億元;增持華夏幸福8663萬股,重倉市值增加22億元;增持綠地控股8451萬股,重倉市值增加5億元;增持招商蛇口5947萬股,重倉市值9億元。

博短線反彈 OR 重長線價值?

海外機構對內地房地產企業的投資熱情,多少讓市場有些詫異,因為無論是春節期間的實地踩盤情況,還是近日陸續公佈的房企銷售數據,似乎找不到支撐外資買買買的有力邏輯。

對於外資的操作與房企基本面背離的情況,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跟市場對地產行業預期發生變化有關。

近期,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房地產的表述,還是一些重要講話對於房地產的表態,都讓市場對房地產政策微調充滿期待。今年地方兩會陸續召開,“一城一策”成為2019年各地房地產調控的一大關鍵詞,從微觀層面印證了市場預期。

王衛表示,1月份是投資機構佈局的重要時期,大部分地產類債券的收益率都超過6%,相比股票市場仍具吸引力。

摩根大通認為,雖然房地產市場人氣仍相對疲弱,但第一季度之後情況或將有所好轉。摩根大通預計,房地產開發商本季度合同銷售降幅在10%左右,但今年全年有望增長15%。他們仍看好中資房地產開發商板塊,因為該板塊基於2019年預期利潤的市盈率不到6倍。

雖然外資看好房企全年銷售,但在基金經理之間的看法也有著明顯分歧。

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地產板塊在2018年已經對市場的悲觀預期充分反應,估值處於低位,業績又有支撐,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也有基金經理擔憂地產泡沫並未出清,再度擴張空間有限。“宏觀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轉的,現在仍處於穩中有憂的態勢中。而且基建在很多城市已經飽和,考慮到人口結構、人均住房肯定趨於過剩,居民槓桿也已經加上來了,在需求比較疲弱的環境下,未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一定來源於創新。”

華泰證券認為,從佈局時點和驅動因素來看,當前地產板塊所處時點接近於2014年,2014年基金超配地產板塊主要發生在其盈利的修復階段、行業基本面的低點及政策寬鬆週期的開啟階段,配置價值則源於盈利支撐和政策催化,但政策依然為核心變量。

來源: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