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眼投入使用这么久了,有什么重大发现?

段子分享mm


自2016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俗称“天眼”)最重要的发现是找到了几十颗的脉冲星,这是一种已经死亡的恒星——中子星。由于从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来,致密的中子星拥有极快的自转角速度。并且脉冲星的磁轴和自转轴不是重叠的,它们在自转过程中,磁轴就有可能定期对准地球,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就能接收到稳定的脉冲信号。除此之外,天眼工程暂时还未对外公布有其他重大发现。

此前,有消息称天眼发现了宜居的系外行星,并称那上面还有生命。甚至还有消息称,天眼接收到了外星文明发来的信号,霍金对此警告不要回复。但事实上,诸如此类的消息都是假的,天眼并没有发现宜居的系外行星和外星文明。

虽然天眼的口径达到500米,远超口径只有2.4米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但天眼是探测无线电波的射电望远镜,而非像哈勃太空望远镜那样探测可见光(及其附近波段)的光学望远镜。无线电波的波长要比可见光长得多,人眼是无法看到的。天眼不能用于搜寻系外行星,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光学望远镜。因此,天眼不会发现系外行星,更不可能看到那些星球上的情况。

另一方面,天眼的其中一项科学任务确实是搜寻外星文明。天文学家认为,如果外星文明存在,他们应该也会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尤其是那些发展程度没有比地球文明先进多少的外星文明。通过天眼接收来自宇宙中的各种无线电信号,以期能够分辨出来其中可能由地位文明发出的信号。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接收到疑似外星文明的信号,而霍金警告不要回复他们就更无从说起。


火星一号


中国的天眼自投入使用以来都有如下重大发现:

⑴“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后不久,就接到了一组来自遥远宇宙的高质量脉冲星信号。这个信号来自于1351光年以外的一颗脉冲星。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1300多光年相当于地球的近邻。



▲“中国天眼”接收到脉冲星信号



▲脉冲星



▲中国天眼

这一消息惊动了霍金。霍金发言称,千万不要回应!后果自负。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⑵2017年,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观测1300光年外t4328星域的伴生天体时,意外的发现了一颗十分类似地球的星球,科学家认为这将会是另外一个地球!



▲类地行星

经初步分析认为能够较好的适宜人类生活。科学家称这颗星球和地球的数据非常接近,是宇宙中发现的最像地球的第二星球。这颗星球的引力比地球小一点,自转需27小时,并且离恒星的距离也和地球相当,是一颗不需要经过改造就可以直接移居的星球。



▲“超级地球”

此次探索发现该星球表面存在液态的水以及绿色植物存在的痕迹,而且该星球上的绿色植物与地球上的植物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次宜居星球的发现,是我国在天文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超级地球”

⑶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宣布“中国天眼”发现了两颗脉冲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PSR 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另一颗被命名为PSR J1931-01(又名FP2-FAST pulsar #2),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澳大利亚的帕可斯电波望远镜于2017年9月确认了这两颗脉冲星。



▲PSR J1859-01(又名FP1-FAST pulsar #1)——2017年8月22日,“中国天眼”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的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的脉冲星



▲PSR J1931-01(又名FP2-FAST pulsar #2)观测信号视频——2017年8月25日,“中国天眼”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的,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的脉冲星



▲快速旋转的脉冲星

⑷2018年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得到国际认证。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一小时跟踪观测发现,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



▲我国发现的脉冲星PSR J0318+0253

毫秒脉冲星

毫秒脉冲星(MSP:millisecond pulsar),曾经被称为"反覆脉冲星",,是自转周期在 1~10 毫秒范围内的脉冲星,其每秒旋转高达上百次,仅能在微波或X 射线的电磁波频谱上被观察到。通常有一颗正常的伴星,并从伴星得到物质。



▲脉冲星及其伴星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延展阅读:

国外发现的脉冲星



▲PSR J0737-3039A/B双脉冲星系统



▲PSR J0737-3039A/B双脉冲星系统

PSR B1259-63/LS 2883这个双星系统由一颗脉冲星和一颗质量为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构成,是典型的大质量恒星与脉冲星的系统,简称B1259。

脉冲星

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其典型半径约为10千米,而质量却与太阳相当,核心密度达到10的14次方克每立方厘米。脉冲星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自转周期范围一般为1.6毫秒~8.5秒,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尤其是毫秒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变化率达到10的负19次方~10的负21次方,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



▲脉冲星与原子钟的对比



▲脉冲星2009-PSR004



▲脉冲星

而且,由于高速自转它会周期性地发射出脉冲信号。其自转轴与磁极轴之间有一个夹角,两个磁极各有一个辐射波束。当星体自转且磁极波束扫过安装在地面或航天器上的探测设备时,探测设备就能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





▲脉冲星(Pulsar)信号辐射模型

脉冲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发现的。当时,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Anthony Hewish)教授的女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贝尔-伯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会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天体。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



▲脉冲星

安东尼·休伊什教授本人也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女博士研究生乔丝琳·贝尔-伯内尔并没有与他一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压根没注意到贝尔女士的存在。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缺憾。



▲贝尔的博士生导师——安东尼·休伊什(Anthony Hewish)教授,1924年5月11日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福伊镇,是一位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与马丁·赖尔(Martin Ryle)两人由于“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共同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这一发现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的乔丝琳·贝尔-伯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却没有获得该有的认可。

脉冲星的命名规则

脉冲星的命名由脉冲星英文pulsar的缩写PSR加上其赤经赤纬坐标组成。其中北赤纬为“+”,南赤纬为“-”。同时,为区别距离较近的脉冲星,将赤纬的有效数字扩充到0.1°或0.01°。

如PSR B1937+21,1937是指该脉冲星位于赤经19 37 ,+21是指其位于北赤纬+21°,B意味着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1950年的值。此外,J则表示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2000年的值。

赤经赤纬要考虑参考历元。以前的星表大多采用贝塞尔年年首作为历元,记为B,国际天文联合会规定自1984年起的星表统一采用历元J2000.0。其中J表示儒略年。对于1993年以前的发现的脉冲星,两种历元均可使用。用B和J加以区分,1993年以后发现的脉冲星以历元J2000.0命名。

寻找脉冲星的意义

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其稳定度优于10的负19次方,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因此,脉冲星能够成为人类在宇宙中航行的“灯塔”,为近地轨道、深空和星际空间飞行的航天器提供自主导航信息服务。







▲脉冲星是人类在宇宙中航行的“灯塔”

脉冲星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电磁波频段产生信号辐射。通常把在射电频段上辐射信号的脉冲星叫做射电脉冲星,把在X射线频段上辐射信号的脉冲星叫做X射线脉冲星。X射线属于高能光子,集中了脉冲星绝大部分能量,易于小型化设备探测与处理,但难于穿过地球稠密大气层,只能在地球大气层外空间观测到。



▲脉冲星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所对应的电磁波频段产生信号辐射的图像



▲X射线脉冲星能为在星际空间飞行的航天器导航

1971年,美国X射线天文卫星Uhuru 首次探测到脉冲星辐射的X射线信号。已发现和编目的脉冲星达到2000多颗,其中约有140多颗脉冲星具有良好的X射线周期辐射特性,可以作为导航候选星。



▲ X射线脉冲星导航原理(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词条:“X射线脉冲星导航”)



▲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组成(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词条:“X射线脉冲星导航”)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塌缩、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是一种具有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度、超强磁场、超强电场和超强引力场等极端物理条件的天体,脉冲星是宇宙中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超强引力场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的检验提供了独特场所。脉冲星的理论和观测研究对推动天文、天体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等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脉冲星发现者——乔丝琳·贝尔·伯内尔 女爵士,DBE,FRS,FRAS(英语:Dame Jocelyn Bell Burnell, 1943年7月15日-),出生名苏珊.乔丝琳.贝尔(英语:Susan Jocelyn Bell),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出生于贝尔法斯特。当她还是研究生时,与安东尼.休伊什一起利用射电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脉冲星。1999年,贝尔收到了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司令勋章。2007年6月她被晋升为大英帝国的爵士。(摄于1967年6月)





▲乔丝琳·贝尔-伯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天文学家



▲发现脉冲星的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旧址

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是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物理实验室。由电磁学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创立,1874年建成实验室。为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剑桥大学校友亨利·卡文迪许,而命名为卡文迪许实验室。成立至今,这里共培养出29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整个剑桥大学诺奖总数的三分之一。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诺贝尔奖科学奖的孵化器”。





▲卡文迪许实验室



▲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731年10月10日生于撒丁王国尼斯。1810年2月24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电磁学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831年6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879年11月5日卒于剑桥。

超级类地行星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很多巨大的类地行星,他们将之称作超级类地行星。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科学家推测这些行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板块构造。英国学者确认“超级地球”存在 为首个系外宜居星球。



▲超级地球想象图



▲“超级地球”——Gliese 832 c(格列泽 832c)与地球的对比

Gliese 832 c位于地球16.11光年以外的星系,其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转,由于此类恒星的温度和亮度都远不如太阳,所以即使Gliese 832 c的公转周期只有35.67天(暗喻距离“恒星”较近)其表面温度也和地球相近。据科学家推测,星球表面可能有水,可能支持生命。

自1995年发现第一颗“超级地球”后,天文学家又陆续探测到270多颗,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较少。由于多数“超级地球”距离我们太远,天文学家无法直接通过普通天文望远镜用肉眼观察,而只能依靠无线电波或者光谱分析等探测方式“间接测算”出“超级地球”的存在。



▲“超级地球”——Gliese 163c(格列泽 163c)

Gliese 163c是天文学家2012年在红矮星Gliese 163周围发现的一颗宜居行星,距地球50光年。这是一颗由岩石和水体组成的行星,拥有浓厚的大气层覆盖,呈现出偏红的颜色。其质量约为6.9倍地球质量,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8-2.4倍,围绕其中央母恒星的公转周期约为26天。

2015年7月24日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举办媒体电话会议宣称,他们在天鹅座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颗地球”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发现。



▲“超级地球”——开普勒452b(Kepler 452b)艺术概念图



▲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数据对比

这个类地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开普勒452b到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NASA称,由于缺乏关键数据,现在不能说Kepler-452b究竟是不是“另外一个地球”,只能说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

霍金的主要荣誉:

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

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

霍普金斯奖;

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

麦克斯韦奖;

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

1978年获世界物理学界最高奖—爱因斯坦奖章;

1988年与罗杰·彭罗斯共同获得了的沃尔夫物理奖;

1988年,史蒂芬·威廉·霍金的书《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获沃尔夫基金奖;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

2009年8月12日,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由奥巴马亲自颁奖;

2017年4月27日,获得2017GMIC X组委会致敬荣誉。





▲2009年8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为霍金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霍金(患上卢伽雷氏症前)



▲童年的霍金

百度百科词条:“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贡献者杨荣佳、“毫秒脉冲星”贡献者杨荣佳、

“斯蒂芬·威廉·霍金”、“约瑟琳·贝尔·伯奈尔”、“卡文迪许实验室”、“亨利·卡文迪许”、“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超级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X射线脉冲星导航”、“Gliese163c”、“Gliese 832 c”;

百家号:大狗说、科技随便说、办公室小张、Me兔来科普、无界科技、光明网;

搜狐网:知社学术圈;

其它:珠海博爱网、搜狐网、

郑伟《X射线脉冲星导航理论与应用》。


fetion211


中国天眼指的是口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1994年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截至到目前为止天眼已经发现了59颗脉冲星,并且已经确认44颗是新发现的脉冲星。

脉冲星是中子星的一种,因快速旋转发射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就像是宇宙中的灯塔一样。大质量恒星演化到生命后期经超新星爆炸就可以产生这种致密的天体,电子被挤压到原子核内和质子结合变成中子。所以整个中子星的物质组成就是中子兼并态,密度就是原子的密度。

寻找中子星并记录下来对于以后的星际探索很重要,因为通过多个中子星可以进行定位导航尤其是在以后飞出太阳系后。天眼现在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性能非常好,甚至可以用来探测银河系内生物文明。





天眼的总工艺师王启明曾表示,天眼计划中的科学任务包括寻找地外文明,但并不是首要目标,天眼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脉冲星。所以说重大发现前期来看就是发现脉冲星。



科学黑洞


自中国”睁开“天眼,网络上的假消息就满天飞。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世界第二大单一口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始启用,网络上就开始有了关于天眼的真真假假的消息。不妨,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明辨真伪杜绝谣言或刻意的误导。

图示:1994年4月,预研究及贵州选址工作启动,到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天眼,寄托着中国天文学家的雄心壮志。


射电望远镜的作用是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产生这些无线电波的来源,就是所谓的宇宙射电源。宇宙射电源代表了宇宙中最极端的环境和充满恐怖天体能量的物理过程。比如,最知名的宇宙射电源就是脉冲星,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爆发后留下的高速自转的中子星残骸,伴随着中子星的自转,它产生的无线电信号周期性的扫过地球,于是得到了脉冲星这样的名称。



发现第二地球,有水有植物。假

2016年7月19日,有网络消息称,中国天眼在距地球1300光年的t4328星域发现第二地球,号称有水有植物,可以直接移居,不需改造。听起来就像那些拎包入住的精装修公寓楼的广告词,除了距离有点远之外。

其实 ,判断这个消息是假的,非常容易。

因为,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天眼那时候都还没有正式开机工作呢。

其次,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生命真实存在的任何证据。如果,发现第二地球的消息是真的,有水有绿色植物,那么我们可能不应该想拎包入住的问题,而是应该想想上面是不是已经有主人了。

最后,射电望远镜并不能用来观察行星,正常的行星并不会是一个强烈的射电源。除非行星上有智能生命,刻意向外发射高能量无线电波。


收到外星人信号,霍金警告不要联系。假

天眼开机就收到一批来自宇宙深处的脉冲星信号,这本来不足为奇,因为脉冲星实在不少,并且射电望远镜的本职工作之一,正是接收脉冲星的信号。但这个消息在网络上立刻被炒作成外星人信号,无非是明示或者暗示,而霍金又被网络媒体拉出来给自己瞎写的新闻站台,为了流量耸人听闻。地球人不需要怕外星人,我们需要怕的是其它地球人。

实际结果很简单,中国天眼发现了一批候选的脉冲星,其中六颗获得了国际认可,其中一颗脉冲星的编号为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它的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大约1.6万光年。该消息最终在2017年10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正式宣布。这也中国天眼至今最大的发现。

脉冲星在历史上,的确曾经被误会是外星人发送的信号,但很快天文学家就搞明白了,这是一种天文现象,并且很有用处,可以用来在宇宙中定位和定时。

中国天眼当前最大成就,发现毫秒脉冲星

毫秒脉冲星指的是自转周期在1~10 毫秒范围内的脉冲星,即每秒钟要自转1000~100周期的脉冲星。

图示:毫秒脉冲星周围环境的极端复杂性。

毫秒脉冲星的起源在天文学上依然是个迷,发现更多的毫秒脉冲星,有助于解开这个谜。

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的自转周期仅仅5.19毫秒,距离地球大约4000光年。



相比起网络上此起彼伏的各种传闻,我们还是应该多关心关心天眼遇到的麻烦,那就是人才招聘困难。只有仪器,没有使用仪器设备的人才,这世界第二大望远镜也就成了一个昂贵的摆设。


2018年10月29,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天眼在人才招聘市场遭冷落。

10万年薪招聘FAST驻地人员遇冷,遇冷的原因很简单,天眼的招聘门槛很高,导致想去天眼干活挣十万年薪的人,天眼的招聘部门看不上,而天眼看得上的人才,不愿意接受10万年薪这种价格,更不用说天眼的所在位置偏僻,工作其实相当枯燥,这是搞基础科研的必然。


欢迎关注,给您一双破除网络谣言的慧眼



三思逍遥


FAST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注意不是光学望远镜,FAST观测的是不可见的射电波(波长大于一毫米的射电波),目前来看,FAST并没有全部投入使用,据消息称,明年开始正式交付验收,供全中国的科学家们使用,展开科学探测。

在FAST的调试运行阶段,共计发现并确认了50多颗脉冲星,加入了世界脉冲星的大家族中去,这也是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

另一方面,FAST既然作为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将对于宇宙中的中性氢展开研究,中性氢,顾名思义,就是处在基态的中性氢原子,这些中性的氢原子会发射出波长为21厘米的谱线,研究中性氢将对于研究星系结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

此外FAST还可以用于深空通讯、探测星际云气体分子的特征谱线,了解宇宙物质的分布,探测暗物质、暗能量,更进一步了解宇宙。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科幻船坞


真的觉得挺无奈,弄这么个东西,觉得就是鸡肋,倒是贵州,在央视做广告,把其当做旅游噱头,这也是南怀仁没想到吧!

宇宙探索方面,中国差得太远,有这方面的人才吗?22年前的想法,现在才完成,哎,完成了就是一堆垃圾。

恕我冒昧,中国尚不具备这样的科研实力,从近期几次宇宙大事件,都与天眼无缘,可见一斑,说白了,就是一个科技方面的形象工程罢了。


哈尔滨通


☞天眼!世界第一!

天眼可以观察宇宙的斗月星移!好多好多!

最重要还有一点是!天眼就象一个太阳聚焦镜!这个聚焦的温度!嘿嘿!可想而知!高温以达八千度!再唱一句!高温以达八万度!嘿嘿!还要唱不!

一开启这个聚焦功能!比东风洲际导弹41还厉害一万倍!嘿嘿!老美的U 2什么隐形轰炸机!让天眼看一看!就成一道黑烟了!连残骸都没有!老美所有的先进轰炸机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果老美空军一号让天眼看一看!特朗普马上和萨达姆斗地主去了!嘿嘿!

厉害了吧!嘿嘿!!

天眼面对万重天!

热血热照红日光!

心似铁打!骨如精钢!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嘿嘿!厉害了吧





梨园童话


南仁东教授一个伟大的名字,在他的设计指挥下,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深空探测器天眼,这是人类历史上至今的伟大创举。

天眼按装完成已经近两年了,经过近一年的调试,已经正式开展深空探测研究了,据官方报道已经在深空有重大突破及重大发现,了解和掌握了人类从来没有发现的宇宙秘密,它对天体和深空研究起到了巨大作用。

南仁东教授带着重病坚持在工地第一线,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在天眼快要建成之际离开了他心爱的事业,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南仁东大科学家。你设计的天眼正在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书明8023


中国天眼投入使用以来对于,车辆违章和部分犯罪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但是在失踪儿童上,他居然看不见,还违章,拍的很清楚,人都丢了,就是找不到,你说奇怪不奇怪


小川妹纸


当然有了,这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望远镜,还有附加产业动画片,政绩牛逼,可以吹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