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祝允明——《夜遊承天寺》《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夜遊承天寺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臨祝允明——《夜遊承天寺》《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夜遊承天寺

月夜,竹柏,閒人常有,只是人生難尋同遊的張懷民。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臨祝允明——《夜遊承天寺》《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穀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