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

1、校园贷现状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使得生活需求变大,于是各类网络的贷款机构和组织大量出现,其中校园贷款款现象极其严重,呈现愈演愈烈趋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校园贷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资金借贷,一切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借贷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借贷目的,无抵押在线交易,纯属信用借贷。校园贷的设立初衷是帮助大学生缴纳学费或者资助他们进行小型创业。但随着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崛起,大学生们追求时尚或者享受优质生活的需求催生了另一类“校园贷”,即针对大学生们的消费欲望与消费实力不符的客观现实,推出的分期付款类、小额信贷类信用产品。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本专科在校生2547.4万人,有资金缺口的学生占80%,61%的在校学生倾向于借款超前消费,而校园贷用户中大多数借款用于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物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更带动了校园贷款的疯狂扩张,难以控制,需要严加管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模式风险。传销式诈骗贷是校园贷诈骗的常见类型,主要是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而判断传销则有三个原则为: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存在诱导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应加以识别。校园贷刷单兼职代理过程中,参与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者,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参与学生则利用校园贷平台进行刷单兼职并逐级发展下线,同时以代理名义骗取学生信息并进行贷款,每成功一笔贷款将获得佣金,这实为一种逐级敛财式传销诈骗行为。而“多头借贷”主要指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借贷,由于目前借贷市场主体间信息共享不足,在还款压力的作用下,促使借款者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最终导致巨额借款。目前校园贷大多属于民间借贷,由于借贷市场发展不充分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借贷平台对于借贷个人是否存在多方借贷、是否具有还款能力等情况审核不严。当无还款能力的大学生陷入多头借贷后往往造成巨大还款压力,轻则造成极大心理压力,重则引发恶性或极端事件。

1.2信用风险。无法偿还贷款,不良违约增加,个人征信受影响,校园贷存在较大风险。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管理状况已逐步完善,建立了系统化体系。一方面,校园贷的“野蛮生长”给黑中介、黑平台以可乘之机,触发种种不良校园贷乱象,利益争夺严重,给大学生带来巨大风险,严重者将被这些机构纳入黑名单,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借款人故意欺诈,通过伪造资料骗取同学信任,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1.3流动性风险。校园贷引发的贷款机构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显,但局部值得关注。目前,因为国家有相关法律明令禁止,所以不合法贷款机构不敢明目张胆,但是仍然有漏洞,有缺口,但是这个缺口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比率范围之内,对这个缺口进行管理,就是贷款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根据最新的金融报告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不合法校园贷组织机构呈现扩大趋势,扰乱金融业整体正常环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实际上已经开始要关注到流动性问题。

1.4征信系统不共享。由于多数小微金融机构未与央行征信系统信息对接,导致学生可用同一身份信息在多家校园贷平台申请贷款,贷款总额超过单笔小额的设计初衷,往往实际也超过了学生的还款能力。甚至,学生在面临贷款逾期时冒险选择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泥足深陷而无法自拔。

1.5利率风险。贷款门槛低、审批过于简单。校园贷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抵押和担保。除了线上填写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老师的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照照片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借贷者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完成放款流程,借贷者身份真实性和还款能力审核的缺失,使得风险控制能力严重不足。贷款平台隐匿真实利率,模糊高违约率。校园贷往往会以低利率来吸引大学生,但是背后的利率计算模糊不清,所以借了一小笔钱,却要还一大笔钱的现象普遍存在。

2、校园贷危害

据官方统计,中国在校大学生达到3000多万人,消费市场规模庞大,占比重,由此出现了大量不良校园贷款现象。不良校园贷款是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结果,也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大学生消费观的改变、高校管控治理的脆弱密不可分,对现代大学生产生的危害主要有暴力催收、隐私泄露等现象,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破坏学生之间人际交往,严重可造成学生跳楼,导致家庭残酷,低俗宣传可腐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贷款手续简单,打着“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轻松贷”等虚假口号宣传,宣称仅需要凭借身份证就可以贷款,很多大学生意识不高,陷入了贷款的陷阱,难以自拔。很多大学生也全然不知贷款是有利息的,也没有想过偿还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钱滚钱、利滚利的高额利息,最终很多大学生因无法偿还而走向了绝境,得不偿失。

2.1暴力催收伤害学生身心健康。暴力催收是指网贷平台对未能按期缴还贷款的学生采取的一种以威胁、恐吓等方式催债的手段。暴力催收的表现形式有短信恐吓、电话威胁、街头暴力、张贴大字报、公布图片等。这些形式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社会恐惧心理、造成人身伤害以及人格侮辱,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极端情况下还会造成恶性事件。

2.2巨额偿款酿成家庭悲剧。不良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高利贷,学生意识薄弱,容易上当受骗,学生巨额偿款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良校园贷低利息背后的高管理费、服务费。很多网贷机构打着“零利息”“低利息”的幌子,以各种名头收取高额费用,综合借款成本高昂,甚至达到年利率36%以上。二是暴力催收致使很多借贷学生不得不投向其他借贷平台,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雪球越滚越大,坠入“无底洞”深渊。青年大学生普遍没有基本收入,最终难以偿还巨额偿款,父母被迫买单,成为无辜的“贷奴”,甚至上演家庭悲剧,出现自杀,跳楼现象。

2.3隐私泄露破坏学生人际交往。为争夺校园阵地,拉拢更多的学生客源,低门槛是不良网贷平台的惯用伎俩。学生只需要提供学生证号、身份证号、本人及父母手机号、朋友手机号等就可以轻易贷到款。无抵押、全程在线操作造成网络借贷平台极易出现坏账,一旦学生违约,网贷公司便会采取“关系催收”的策略,并会公布借款学生的隐私数据,如此不仅泄露了个人隐私、侵犯学生隐私权,而且还会使逾期还贷学生的关系圈不断受到“骚扰”,使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生发不信任感,损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友谊关系。

2.4低俗宣传腐蚀大学生的思想。为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不良校园网贷平台还采取低俗宣传的营销策略。在校园墙角、厕所、灯杆上张贴各种低俗小广告:“撩妹资金,选择××贷”“‘裸条贷款”“……我们是你最稳定的取款机”。这些宣传充斥着淫秽、低俗的信息,丑化社会现实,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误导学生步入歧途。

3、应对校园贷款机构对策

校园贷款是近年来开始出现的网络贷款机构,顾名思义,主要的贷款对象就是我们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我们要建设全校园联动机制、加强信贷企业行业自律、普及全民金融教育是摆脱个体不幸和家庭悲剧的理性之道。来在我国的某些高校中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校园贷款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我们的大学生自身出现了问题,还是市场经济下对贷款机构的规范化力度不够,总之问题的出现给一些大学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很多恶性事件频发。我们必须加强监管,面对校园贷款一系列事件,我们不能让其肆意妄为,这就要求国家机关和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规范这些贷款机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校园贷款事件都是发生在网络上,网络成为了贷款滋生的温床,政府机关和部门要对网络加强监管,避免贷款信息流入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的眼球。我们更需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关管控方案,真正保障学生权益,大学生群体依然是我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薄弱领域,如何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深入渗透到青少年中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漏洞一方面在于相关部门对校园消费缺乏必要的监管,于是打着金融创新名号的校园贷才得以一路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在法律上,他们都是已经成年,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1高校应建立防范不良校园网贷的联动机制。不良校园网贷的治理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工程。就高校而言,纵向上涉及校级领导责任清单的明确、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自身辨别能力的提升;横向上看,涉及学校宣传、资助、网络、后勤、保卫等职能部门以及政工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核心管理者和教育对象。高校应积极推进这些要素和资源的整合,建立综合防控的联动机制,真正保护学生权益。

3.2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找准教育突破口。不良校园贷乱象重生背后反映出青年大学生金融知识的缺乏。很多大学生卷入不良网贷只是因为看到贷款的便捷性和低利息,而忽视了眼花缭乱的名目费背后的超高成本;同时,很多大学生也缺乏对网贷机构的信用评估和风险防范,从而造成各种悲剧上演。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要注重手段的运用,一味地进行价值灌输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者要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不良校园贷教育主题班会,利用微博、微信、QQ群解析和推送不良校園贷典型案例,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双十一”等时间节点。此外,要特别关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高校贫困生,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消费状况。

3.3网络借贷平台应树立行业自律与道德自觉。企业责任伦理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网贷企业带来技术和利益的同时,也给网贷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网络借贷平台树立行业自律和道德自觉是维护校园贷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决定性力量。树立行业自律,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概念,是指依照法律进行的自我约束。行业自律要求网贷平台在缺少金融监管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恪守行业规则和规范操守,进行自我约束和规制网络行为。网贷平台的行业自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网贷平台个体要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进行自我管制的行业自律,如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制定风控标准、严格审查备案、明确借贷用途、提高贷款门槛等;二是网贷平台集体要树立行业自律,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规则和制度,互相监督和约束。如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等联合宣布将发起成立校园信用联盟,并向校园分期行业发出自律公约倡议书。树立道德自觉,网贷企业的道德自觉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暗示了网贷企业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责任和义务,如不可以为了谋利向大学生降低贷款门槛,不可以采取暴力催款的方式,应该从自身运作机制优化层面对未成熟大学生、弱势群体负起责任等。由于道德是一种软约束力,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而不是外在力量的强制,所以树立道德自觉对网贷机构在道义和良知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3.4探索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拓荒与成长之路。不良校园贷乱象重生背后反映出青年大学生金融知识的缺乏。很多大学生卷入不良网贷只是因为看到贷款的便捷性和低利息,而忽视了眼花缭乱的名目费背后的超高成本;同时,很多大学生也缺乏对网贷机构的信用评估和风险防范,从而造成各种悲剧上演。在“普惠金融”和“P2P金融”理念日益影响人们消费理念的时代,青少年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紧迫而艰巨。为此,可行的做法是充分汲取域外有益经验,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知识教育发展之路。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知识教育起步较早,成立专门机构、加大资金投入、融入国民教育成为英美国家的共同举措。如美联储为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工作,专门成立社区事务计划部;英国成立了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每年投入数十万英镑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特色活动。此外,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都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从启蒙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许多美国银行被列为中小学学习教育基地,供学生免费参观。而中国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层面存在滞后性,因此,当务之急的任务包括:一是制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建立“政府主导—银行支持—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普及体系;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启动志愿者工程,丰富金融知识教育月的形式,深入街道、社区、村镇、学校、家庭开展特色活动;三是组织编写教材、制定教育普及方案,开展部分发达地区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金融知识教育的日常教育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