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印宗秦汉”的大旗之下,出过太多的印学大家,而汉印的体系太过庞大,似乎稍稍在一个分支上下尽功夫,就足以成就一番自家的篆刻事业。比如,学汉官印中铸印而得其浑厚者,突出者如吴让之、赵之谦,印风朴实如农夫耕田;学汉私印而得其精致者,突出者有黄牧甫,陈巨来,印风儒雅如儒生读书;而汉官印中还有凿印一类,如将军印,学将军印而有大成者如何震、齐白石,印风如猛士提枪……

八一节将到,我们说说最后这一类,将军印。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汉将军印“虎威将军章”)

一般来说,汉印制作方法主要是铸、凿两种(当然还有刻、碾等其他工艺),汉官印中铸印因为多是文职官员使用的印章,因为这一类印章的颁发并不紧急,因此,可以采取制范,铸造,后期处理等较精细的制作流程,而汉印中的将军印完全不是这样,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两国交兵的边界,某城将领战死,其随身携带以证明其官职的印章也不知散落在何处,后方得知此事后,军情紧急,战机稍纵即逝,不可能再行寻回原印章,也不可能在军中设炉制范,另铸新印,于是找到铸好的空白印章,在上面用凿具紧急凿出所需印章内容,某某将军章,新封将领执印而行,军机才能不误。

历史久远,战场上将军印的具体制作流程已不可考,但在狼烟峰火之中,兵戈车马之间,临时拜封是将军印产生的常态。

当然,凿印可能也有急缓之分,缓就是慢慢的凿刻,工艺虽然也凿刻,但其工整程度决不亚于一般的铸印,”急就“是上面所说的“军中急于封拜”的情况,就是我们说的“急就章”的最初来源。

于是,这之中就有这样的细节,随军的印章制作者水平的高下,军情紧急的程度,随军印工对于军旅生活的感悟等都将影响将军印的风格,如果十分紧急,可能制作者都是临时上手操作也说不定,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将军印的制作工艺。

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将军印表现出来的风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和平安定期内,三军未出发时,制作的将军印,则基本类同于铸成的文官印,因为这个官职是准备好的,只是颁发给谁的问题,因此,它工整,如: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汉将军印:广汉大将军章)

这种印章的水平就基本是铸印中工整一类的水平,这一类的将军印,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学习上基本类同于铸印。

军中紧急拜封的,出于种种不同的情况,印面效果完全不同,如: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汉将军印“武猛校尉”)

印工水平较好,因此印面出来也较工整。字法、篆法、章法上基本还是铸印的风格,刀法上稍显爽利,是凿印工整一类的风格。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汉将军印“平东将军章”)

印工还稍有字法篆法功底,但实在是战场紧急,甚至材料都不具备,于是,刻的就较为粗疏些。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汉将军印“虎威将军章”)

印工水平粗疏,因此印面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几站一无可取处,唯印面传来的稚拙气息还微微值得体悟。

将军印,特别在军中紧急封拜之类的将军印,实际上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产生的,但从艺术鉴赏角度来说,它给人的印象却比平常的铸印更加强烈。清代篆刻家董洵在他的《多野斋印说》中说:

古印将军印乃军中急于行令,凿而成之,其文多欹侧不匀,细按之总有笔意,信乎古人之不可及也。

来源说清楚了,特点也说清楚了,很是肯定了一番,甚至体会出了将军印的笔意,但最后一句又显得太过迷信古人。但对将军印的认识,是有一定深度的,这对于后来从他这里受到影响的吴昌硕也有启发作用。

清浙派印人中明确仿将军印的如赵之琛: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赵之琛刻“汉瓦当砚斋”及边款)

他在边款里说:“仿急就章,刻固非易,而篆尤难。丁丑冬”显然,将军章并不好学习,难就难在,它的在急就情境之下的天然浑成气息。学书法有两种境界的字不好学,一则是人书俱老的老成,一则是儿童的稚拙天成,而将军印,则这两种气息都存在,显然不易学。

明雪渔派宗师何震是文彭以下第一位篆刻集大成者,人言其“拟汉玉印,法急就章,仿汉满白,师先秦古玺,以至取元朱文印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其实,何震以他自身在边塞长期生活的经验使他领悟汉将军印的猛利而形成猛利的何氏印风是正确的,我们看他的作品“笑谭间气吐霓虹”,“兴酣落摇五岳”: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何震刻“笑谭间气吐霓虹”)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何震刻“兴酣落笔摇五岳)

一方是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势恢弘,一方是兴起间落笔惊风雨的意态放纵,同时又施以坚决、肯定而猛利的刀法,使雄强霸悍之气溢于印外,这种气息是何震从汉将军印里汲取的有益成分,但其于天然稚拙一脉的表现尚且不足。将军印的参差错落,浑然天成,稚拙,凌乱,无拘无束,霸气外漏,到了齐白石手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齐白石刻”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齐白石刻”夺得天工“)

字法篆法上的不拘一格,章法上的参差错落,笔画之间的顾盼生姿,用刀上的单刀直入、生辣狠猛,将军印的恣肆纵横、大气磅礴与稚拙生涩,简截的刀情石趣,在齐白石的印章里交相辉映,使之终成近代印人中大师级的杰出印家。这种印风甚至固化下来,使我们一望而知是“齐派”印风。

篆刻杂话:八一闲话将军印

将军印带给篆刻后来人的营养主要在于”势“与”意“,很多初学者初学将军印,最易困在刀法的猛利,忽略了势,忽略了刀法之外的意味,刻将军印印风的作品,可以多看战争片,尤其是冷冰器时代的战争,看“万马战犹酣”,看“铁骑突出刀枪鸣”,看箭矢如雨,看“大雪纷纷落辕门”……制印之时,脑子里当有万里黄沙的“大漠孤烟”,或者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角弓不得控”,心里装着的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气势,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坚定与“不破楼兰誓不还”果决……

将军印是一个独特的印种,其气质如人群里的军人,是简单,耿直,坚定,雄强,是不事雕琢,是大气浑成。在八一节前夕,致将军印,致所有军人和曾经的军人!

(【布丁说篆刻之31】,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