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聊戲:李萬春、李少春及其他眾多李x春

不知何故,梨園界李姓演員特別多,如果把範圍縮小一下,叫“李X春”的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李萬春和李少春了。現把筆者所知這些位一一介紹出來,也算是梨園的趣聞吧。

老沈聊戲:李萬春、李少春及其他眾多李x春

李萬春,著名武生,曾有“活關公”、“活武松”、“活猴王”等美譽。李萬春是繼“武生泰斗”楊小樓之後最有藝術影響的一代武生宗師。李萬春生於1911年,7歲登臺,一直在其父李永利班中借臺演戲。1923年應俞振亭之邀進京搭斌慶社,一出《兩將軍》走紅,譽為“童伶奇才”。李萬春戲路寬廣,長靠短打俱佳,在京劇舞臺上塑造了黃天霸、武松、關羽、孫悟空等眾多藝術形象,特別是他扮演的美猴王尤其值得稱道,曾被譽為“北猴王”。1938年李萬春創辦“鳴春社”,先後培養“鳴”、“春”兩科學生300餘人,其弟李桐春、李慶春、李圜春均在此班學藝。解放後,李萬春先後組班首都實驗京劇團和北京市京劇一團(後更名為新華京劇團)。1960年支邊前往西藏,後又調往內蒙古。文革後,李萬春回京在北京京劇院二團演出。1985年因病去世。

李桐春,李萬春之二弟,工武生兼紅生,善演關羽和武松戲。1949年初赴臺灣演出,隨後落戶臺灣,先後在顧正秋京劇團等多個劇團演戲。

李慶春,李萬春之三弟,工文武丑兼花臉。40年代演連臺本戲《濟公傳》名噪一時,與李萬春合演《三岔口》之劉利華、《打店》之孫二孃、《打虎》之酒保、《古城會》之張飛等均配合默契。1998年病故於呼和浩特。

李圜春,李萬春之四弟,工武生,長靠短打皆能,亦善猴戲。隨其兄李桐春去臺演出年僅17歲。在臺除演出外,還在劇校任教。

李小春,李萬春長子,文武老生。1938年出生,曾得到舅父李少春傳授,入鳴春社練功學藝,文武皆精。11歲出臺即紅,後始終隨其父各地演出。1957年赴莫斯科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李小春演出《哪吒鬧海》獲金獎。1990年病故,年僅52歲。

李卜春,李萬春次子,文武老生。嗓音酷似其父。1982年從外地調回北京,在北京京劇院演出,同時竭力培養其子李陽鳴(原名李磊)。他還參加了音配像的工程。

李繼春,李小春之子。現在內蒙古京劇團唱武生。原名李晶,後改現名。

李桂春,京劇老生、兼武生、串演花臉,藝名小達子,河北霸縣人。幼年在“永勝和”梆子班坐科,後改學京劇。1920年以後,長期在上海演出。他武功精湛,表演火熾,嗓音洪亮,在上海紅極一時。他的連臺本戲《宏碧緣》、《狸貓換太子》、《孫龐鬥智》等影響很大,他在《狸貓換太子》中創造了南派包公的藝術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有“南派包公”的美譽。解放後在中國戲校任教,50年代,李桂春以72歲高齡應邀在北京青年京劇團演出,頗受好評。

老沈聊戲:李萬春、李少春及其他眾多李x春

李少春,李桂春之次子,著名文武老生。1917年出生,七歲開始練功,十一歲正式延請名師丁永利、陳秀華到家中指導練功學習。1931年,他從上海赴天津,正式登臺演出。1934年僅十五歲,在上海與梅蘭芳大師同臺合演《四郎探母》,得到梅的稱許和觀眾歡迎。 1938年拜餘叔巖為師,成為其入室弟子。李少春文戲宗餘,武戲師從楊小樓,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李少春解放後加入中國京劇院,他和袁世海、杜近芳主演的《野豬林》拍成彩色藝術片,轟動了全國。他在《響馬傳》中調動了唱唸做打等藝術手段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秦瓊形象,堪稱其巔峰之作。1975年因病去世。

李幼春,李桂春之三子,工副淨、武淨。解放後一直在中國京劇院,給李少春配戲,如李少春主演的《智激美猴王》中扮演豬八戒是一絕。文革後調入中央戲劇學院,該院排話劇《二七風暴》,他應邀出演一個偽警長,頗得好評。

李新春,李桂春之幼子,工老生。北京戲校畢業,在北京實驗京劇團工作。

李寶春,李少春之子,北京戲校畢業後進入北京京劇團樣板團,以李永孩的名字在《杜鵑山》中扮演李石堅,後更名為李保。他調入中國京劇院後又改為李寶春。現居臺灣,致力傳統戲的革新,創演“新老戲”,多次回大陸演出,頗受歡迎。

李洪春,著名紅生演員。1898年生於北京,祖籍江蘇南京。1991年病逝。李洪春的紅生戲造詣極深,出色地塑了關羽凝重、威武、儒雅、高傲的舞臺藝術形象,在北方頗享盛名。他曾與程硯秋、高慶奎、馬連良等搭班演出。他和餘叔巖、言菊朋、周信芳,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張君秋、宋德珠、毛世來等都合作演出過。1984年,他以86歲高齡在北京中山公園登臺露演《古城會訓弟》,雄風猶在,譽滿京城。

李如春,工花臉、紅生、老生,1911年生於上海,曾私淑王鴻壽,學演了《古城會》、《水淹七軍》、《灞橋挑袍》等紅生戲;後又拜麒麟童(即周信芳)為師,學演《臨江驛》、《追韓信》、《明末遺恨》等麒派戲。1954年,李如春在上海參加組建新中國京劇團。後該團支援江西,改名為江西省廬山京劇團,李如春任團長。

李元春,著名武生,生於1929年。幼拜李蘭亭為師,並受教於尚和玉。40年代開始搭班演出於京、津、東北一帶。解放後與其妹李韻秋組織北京春秋京劇團(後更名為北京青年京劇團)。常演劇目有《三打白骨精》、《三盜芭蕉扇》、《武松打店》、《天波樓》、《金錢豹》等,他兄妹開打、出手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頗受稱許。文革後,加入北京京劇院三團,後調任一團團長。

李甫春,生於1928年,工老生。曾入榮春社學藝。五十年代參加中國京劇院,擔當二路老生。曾擔任京劇《武則天》的藝術指導。後調入中國戲曲學院教課,評為京劇界前輩級藝術家。

李.長春,著名裘派花臉。畢業於中國戲校,拜裘盛戎為師,文革前在中國戲校實驗京劇團和中國京劇院工作。文革期間曾調上海京劇院。文革後回北京,參加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李益春(又名李義春),生於北京,6歲進入文林社戲班學習基本功,9歲入榮春社。1955年加入中國京劇院,專工武花臉。

李景春,中國戲校畢業,工武淨,系中國京劇院武老生李秉恆之子。62年分配至中國京劇院,經常與其兄李景德合演《戰馬超》《白水灘》等。

李志春,曾拜李洪春為師,解放後在北京聯誼京劇團演出,這個團的主演是李金聲、郭少衡、董玉苓、竇蘭芬等。

李大春,師從武生名家李蘭亭,與陳永玲等同為甘肅省京劇團主演。

李越春,曾為南京青年京劇團演員。

李連春,工老生。網上有“李連春先生從藝50年京劇演唱會”視頻。

李艾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武生演員。

李妙春,這是位女士,唱荀派花旦。他的夫君是京劇老生朱雲鵬,40年代在尚小云的榮春社學過藝,後拜過楊寶森,50年代曾在上海新中國京劇團演出。

還有一位是兩個字,叫李春,現為上海京劇院青年小生演員。

最後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李宇春,不過她不在梨園界,因此這裡不做介紹了。

這個名單肯定不全,也有不準之處,望戲迷朋友們補充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