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燕窠自然村

再探燕窠自然村

寧波奉化的“大堰鎮程家村的燕窠自然村不久就可能要消失了,全村下山移民去了江口的鎮亭家宛,老房子也要拆了,宅基地將變成耕地。”日前,筆者聽鋃幹部徐小波提起燕窠自然村然想起他就是這個村的人,曾去過他家幾次,對燕窠村有很深的印象。眼看又一個村莊快要消失了,筆者心中自然升起幾分眷戀、幾分惋惜,特地抽空去該村走一走,想把者村的記憶銘刻於心。

再探燕窠自然村

下了車就到村口了,以前有扇大門,現在沒了,只見大道地裡空空蕩蕩,右邊有幾間洋房,走廊上還放著毛竹及竹匠用的工具,好像人剛離開的樣子,再走幾步就看到搖搖欲墜的老房子,裡的瓦缸、茶瓶、碗筷凌亂地堆放在各角落,中間是堂前,堂前的後半間已經塌了,裡面堆放著竹簟、稻桶、石日等,應該長時間沒人用過了。

再探燕窠自然村

在向南的一幢老屋裡,大梁栓子搖搖欲墜,碎瓦斷磚堆滿了牆角,小心翼翼地走進去,一口大櫥櫃和一張床保存完好,均用紅漆漆過,床上雕有花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顏色非常鮮豔。如果某一天房子倒塌,這些東西被砸壞,筆者覺得挺可惜。大道地的中間有一口井,井上放置著一隻竹籮,拿掉竹籮,井裡的水很清澈,太陽光在井裡晃,炫著你的眼目,看不清井有多深。

再探燕窠自然村

沿著一條石階路走過去,路面和石牆都泛著紅色,牆上掛滿了木梨藤,小草開滿了花,卻掩蓋不了有人來過的痕跡。走上石階,有一條橫過來的小略,邊上全長滿了紅豔豔的雞冠花。突然一隻狗叫起來,一幢很漂亮的房子映人眼簾,這是村民徐國慶的房子。徐國慶夫妻倆很快到了,很熱忱地邀請我去家中坐一坐。他們夫妻倆剛從徐家村回來。進門就看到一個水池子,徐國慶說這是游泳池,夏天時用山中泉水灌滿後,就可以游泳了。各式樣的竹椅、竹桌,裝修很酒店化的居室,讓我不禁問:“你們家開農家樂嗎?”徐國慶卻說,“沒有開,是孩子喜歡這樣裝飾的。山裡環境好,有點捨不得走呢…你看整個村子就像個燕子窩,兩邊高中間低,山岙裡可住上幾十戶人家。”徐國慶笑著說,春天桃花梨花都開了,這裡很美麗,所以叫“燕窠”。

再探燕窠自然村

再往高處走,就是徐小波老家的小陽臺,陽臺下有個水龍頭,一擰水還會流出來。這時,筆者突然聽到有人喊我你是從哪裡來的啊?”筆者很奇怪,間喊我的這位村民:“你還沒搬遷走嗎?還住在村裡嗎?”他回答說早已搬出了村,房子也將被拆,只是自己身體不好,來村裡老家住幾天,就回去了搬出去好,你看那一戶人家搬去後分到兩套房子呢。”

再探燕窠自然村

這位村民說,他家的東面山牆下有兩棵金相樹,長的跟山牆一樣高,掛滿了青的、黃的果子,他說是他母親種的,把金村樹高接在栒橘樹上,所以這麼高了,小孩子都不在,果子也沒人摘了。離他家不遠還有一棵櫻桃樹,春天的時候那櫻桃非常誘人。“現在村裡就住著4個人,除了老徐夫妻倆,還有一戶。”這位村民對筆者說水泥路往山上走,轉幾道彎就看見一幢木結構老屋,一購走到楊梅山,約莫四五分鐘的路程。沿著一條容窄的著的狗狂吠起來,但沒見主人出來,一群雞在自由地覓食院內曬著番薯粉,屋旁菜地裡的青菜、白菜長勢喜人,機耕路就從屋下過,看來進出挺方便。

再探燕窠自然村

從楊梅山下來,就走到村子的東面;穿過竹林,踏過石階路,又回到大道地了。整村留給我的即象,除了老房子就是那屋旁的一口口水井了,有的設在路邊,有的嵌在石牆裡,有的就開在家門前,就像大道地的那口井。全村原有40多戶、130多人都要搬走了,遷到更好更美的地方去創業了,但他們那種濃郁的思鄉情結或許都還保留著,就像那口看不凡底的井,深深地埋在心靈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