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飯坡鎮青山村:發展立體種植產業助力脫貧

嵩縣飯坡鎮青山村:發展立體種植產業助力脫貧

村民在坡地上種植花椒

一年之計在於春。前些日子,嵩縣飯坡鎮青山村村民在田裡幹得熱火朝天,300餘畝坡地已栽上了花椒樹苗和菊花幼苗。“坡地出路不好,以前種莊稼既費勁兒收益還低。如今,在地裡套種花椒和菊花,當年就能見收益。”村民趙現才擦著額頭上的汗珠對記者說。

背靠青山的青山村位於飯坡鎮東南部的淺山區,村裡土地資源豐富,但坡地多,機械很難進地作業,種莊稼收益低,村民對坡地“既愛又恨”。“一些村民反映種地有‘兩難’,一是勞動力不足,二是出力不賺錢。”市檔案局駐青山村第一書記寇志峰說,在跟村民交流過程中,他體會到村民對土地發牢騷的背後,是對如何讓土地“高產”的期盼。

今年初,在村、鎮召開的貧困戶和群眾村組幹部座談會上,有人提出在村裡發展立體種植產業,在坡地種植經濟作物以增加村民收入。經過村民代表和村、鎮幹部外出考察,村民最終選擇在田裡套種收益期長的大紅袍花椒和收益快的北京菊(杭白菊的一種)。

“菊花種植採用‘公司+支部+農戶’模式,由專業公司提供苗木、技術指導,並簽訂收購協議。村民有了產前資金投入低、產中有保障、產後不愁賣三個保障。”寇志峰說,眼下,正是種植花椒樹苗和菊花幼苗的時節,菊花幼苗成活後,當年秋天就可採摘菊花,畝均收益在3000元左右。5年後,花椒和菊花畝均綜合收益可達5000元以上。

記者在青山村採訪時得知,今年,青山村規劃種植600畝大紅袍花椒、套種500畝北京菊,涉及3個村民組71戶貧困戶,此舉有望帶動全村1/4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

“在專家指導下,俺家在自家坡地上種了3畝花椒,並套種了2畝菊花。將來,還有公司到地頭收購菊花和花椒,想到這兒,俺的幹勁兒更足了。”趙現才信心滿滿地說。(洛陽晚報記者 郭學鋒 通訊員 朱伊森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