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说火车

中东大铁路 〖23〗 中东铁路的客运业务

回家过年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仪式,无论离家多远,旅途多难,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现在回家的方式有了很多选择,除了火车、飞机,还有自驾、拼车等等,不过火车依然是春运的主力,看着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好奇一下,在铁路发展的早期,铁路客运是怎么个情况呢?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铁路最发达的地区就是东北,就说说中东铁路(包括南满铁路)的客运。

中东铁路刚开通时,没有多大客流量,车次不多,中小站每天多则2,3趟车。因为是凭票上车,所以旅客列车一开始也叫"票车"。现在有的地方习惯只是把慢车和铁路职工通勤车叫票车。

当时的客车车厢(术语叫车体)和现在有很大区别,那时俄国自产的多是2轴或4轴的木制车体,车体长分别是14米和18米,比现在的客车车体短一些。冬季硬席用火炉取暖,软席配备温水锅炉。有洗脸盆、厕所,车顶有通风。

一等车(软席)定员2,30人不等;二等车定员5,60人;三等车定员70多人。现今的客车车厢基本都在25米左右,硬座定员大都是118人,可以想象在要14米车厢里装下70多名旅客,乘车体验比现在绿皮车还要差。车速也慢,平均时速30多公里,运输调度也比较原始,随时可能会让别的列车,坐火车按现在的标准是很煎熬的,但在那时是一个飞跃。

回家路上说火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但是高等级坐席还是很舒适的,那个时候贫富差距很大,加上车速慢、乘车时间长,外国人、中国的达官贵人出行至少都是卧铺或者软席。

回家路上说火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卧铺和现在的也差不多

更高级的就是包厢了。这是为特殊需要而专门配置的一种高级商务列车。一般由1节办公车厢、1,2节一等车厢,1节餐车厢和1节行李车厢组成,有的还专门配有敞开式的瞭望车厢,供旅客欣赏沿线风景,这些车厢可以挂在普通列车后面,也可以发专列。

回家路上说火车

餐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办公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观景车厢

当然最豪华的要数沙皇的专列了。

回家路上说火车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

回家路上说火车

这是金属车体,应该进口英美的产品

回家路上说火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说到客运列车,就不能不提南满铁路上的"亚细亚号"。这是日本川崎车辆制作所1934年生产的蒸汽高速机车,运营时速超过82公里,最高速度140公里每小时,因为线路不允许,所以最高运行速度限定在130公里每小时。南满铁路把它叫做"超特急"列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三等车定员88人,每排有两张双人座椅,中间是过道。二等车厢定员68人,为抵御东北的风沙天气,采用密闭式双层车窗,全列配备空调装置,以及电动按钮控制的可调节座椅。在车尾专门有一节观景车厢(日语叫展望车),设有30个座席,以及定员12人的车尾瞭望酒吧。

回家路上说火车

回家路上说火车

观景酒吧

亚细亚号每天一次,从大连和新京(长春)对开,全程8个半小时;1935年日本从苏联手中收购中东铁路后,亚细亚号的运营区间向北延长至哈尔滨,全程变为13小时。比普通列车节省一半时间。

这趟车在当时堪称世界最先进的火车之一了,但票价也是非常贵的,一张大连到哈尔滨的三等座车票相当于一个中学教师两个半月工资,普通人乘坐一次就像现在参加豪华游轮的感觉。

时光荏苒,现今中国独有的春运现象,应该说首先这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活力的表现。但也说明经济发展过于不平衡,加上中国人融入血脉的回家信念,才促成了春运奇观。

回家没错,因为家里有我们最深切的思念和牵挂。有钱没钱都要过年回家,一路顺风吧。

回家路上说火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